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9737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的子像素密度小于第二显示区的子像素密度。在第一显示区内设置遮光结构,一个遮光结构与至少一个第一子像素的发光区交叠,并且在遮光结构构成的遮光结构组中包括形状相同的主遮光结构和副遮光结构。在同一个俯视角度观看时,副遮光结构相当于是主遮光结构在其所在平面旋转一定角度后得到的。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设计后能够实现光线在主遮光结构周围的衍射方向与光线在副遮光结构周围的衍射方向不同,增加光线在遮光结构周围的衍射方向,降低每个衍射方向上的衍射强度,从而改善衍射现象,提升屏下光学模组的成像质量。提升屏下光学模组的成像质量。提升屏下光学模组的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为申请日为2020年06月29日、申请号为202010609862.X、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3]对于电子产品来说,前置摄像头等模组的设置必然会在显示屏正面占据一定的空间,从而影响屏占比。而为了实现真正的全面屏,研究人员考虑屏下模组的实现方案。将光学模组比如摄像头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发光器件的下方,即将光学模组设置在显示区内,光学模组所在的位置能够正常显示,当需要使用光学模组时,光线穿透显示面板到达光学模组最终被光学模组利用。目前的屏下光学模组方案在应用时,屏下光学模组的成像效果仍然较差,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屏下光学模组的成像效果差的问题,改善屏下光学模组的成像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多个子像素,多个子像素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和多个第二子像素,多个第一子像素位于第一显示区,多个第二子像素位于第二显示区,多个第一子像素的密度小于多个第二子像素的密度;其中,
[0006]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位于衬底基板之上的遮光结构阵列,遮光结构阵列位于第一显示区,遮光结构阵列包括多个遮光结构,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一个遮光结构与至少一个第一子像素的发光区交叠;
[0007]遮光结构阵列包括至少一个遮光结构组,遮光结构组包括主遮光结构和至少一个副遮光结构,主遮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为主投影,副遮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为副投影,主投影和副投影的形状相同;
[0008]主投影包括主顶角,副投影包括副顶角,主顶角和副顶角互为对应角;其中,
[0009]主投影的重心作为起点、主顶角作为终点构成主向量;
[0010]在一个副投影中:副投影的重心作为起点、副顶角作为终点构成副向量;主向量的方向和副向量的方向不同。
[0011]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专利技术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00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显示区内设置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的子像素密度小于第二显示区的子像素密度,则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变大,能够应用在屏下光学模组方案中,将光学模组设置在第一显示区
对应的下方,保证光学模组能够接收到足够多的光量,以满足其光学性能对光量的需求。同时在第一显示区内设置遮光结构,一个遮光结构与至少一个第一子像素的发光区交叠,并且在遮光结构组中包括形状相同的主遮光结构和副遮光结构。在同一个俯视角度观看时,副遮光结构相当于是主遮光结构在其所在平面旋转一定角度后得到的,从而主遮光结构和副遮光结构中对应边的延伸方向不同。则光线在主遮光结构周围的衍射方向与光线在副遮光结构周围的衍射方向不同。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后能够增加光线在遮光结构周围的衍射方向,降低每个衍射方向上的衍射强度,从而改善衍射现象,提升屏下光学模组的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区域Q位置处一种放大示意图;
[0016]图3为图2中切线H

H

位置处一种截面简化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0018]图5为相关技术中光线衍射原理示意图;
[0019]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光线在遮光结构周围衍射原理示意图;
[0020]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遮光结构组内遮光结构的一种示意图;
[0021]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遮光结构组内遮光结构的另一种示意图;
[0022]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遮光结构组内遮光结构的另一种示意图;
[0023]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内遮光结构组一种排布方式示意图;
[0024]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内遮光结构组另一种排布方式示意图;
[0025]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遮光结构的另一种示意图;
[0026]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内遮光结构的一种排布方式示意图;
[0027]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内遮光结构另一种排布方式示意图;
[0028]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内遮光结构另一种排布方式示意图;
[0029]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内遮光结构另一种排布方式示意图;
[0030]图1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遮光结构组中遮光结构另一种排布方式示意图;
[0031]图1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内遮光结构另一种排布方式示意图;
[0032]图19为图1中区域Q位置处另一种放大示意图;
[0033]图20为图19中切线M

M

位置处截面示意图;
[0034]图21为图2中切线H

H

位置处另一种截面简化示意图;
[0035]图2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
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0038]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包括像素发光区、金属走线区等非透光区域,而在采用屏下光学模组的设计时,光线只能穿透显示面板的透光区才能被光学模组所接收。显示区内相邻的金属走线之间的透光区或者部分相邻像素发光区之间的透光区的尺寸较小,透光区的尺寸接近可见光的波长,则光线在穿透该透光区时会出现严重的衍射现象,由此导致屏下光学模组的成像质量较差。
[003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对光学模组对应的显示区内的非透光区域的结构进行设计,以改善光线穿透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中显示面板中第一显示区)时产生的衍射现象,提升屏下光学模组的成像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子像素,多个所述子像素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和多个第二子像素,多个所述第一子像素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多个所述第二子像素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之上的遮光结构阵列,所述遮光结构阵列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遮光结构阵列包括多个遮光结构,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方向上,一个所述遮光结构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子像素的发光区交叠;所述遮光结构阵列包括至少一个遮光结构组,所述遮光结构组包括主遮光结构和至少一个副遮光结构,所述主遮光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为主投影,所述副遮光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为副投影;所述主投影包括主顶角,所述副投影包括副顶角,所述主顶角和所述副顶角互为对应角;其中,所述主投影的重心作为起点、所述主顶角作为终点构成主向量;在一个所述副投影中:所述副投影的重心作为起点、所述副顶角作为终点构成副向量;所述主向量的方向和所述副向量的方向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结构组包括n个所述副遮光结构,n≥2,且n为整数;其中,每个所述副遮光结构均对应一个所述副向量,所述遮光结构组中任意两个所述副遮光结构分别对应的两个所述副向量的方向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向量与所述主向量的夹角为转角;其中,在一个所述遮光结构组中,n个所述副遮光结构分别对应的所述转角的大小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向量与所述主向量的夹角为转角;其中,所述遮光结构组包括第一副遮光结构和第二副遮光结构,所述第一副遮光结构的所述转角和所述第二副遮光结构的所述转角的大小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遮光结构组包括第一遮光结构组;在所述第一遮光结构组中:所述主遮光结构和n个所述副遮光结构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副向量与所述主向量的夹角为转角;其中,在所述第一遮光结构组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n个所述副遮光结构分别对应的所述转角逐渐变大或者逐渐变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遮光结构组中:n个所述副遮光结构中对应的最小的所述转角为θ,相邻的所述副遮光结构对应的两个所述副向量的夹角与θ相等。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投影为正多边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投影包括m条边,m≥3,且m为整数,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p个所述第一遮光结构组在第二方向排列构成第一重复单元,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p≥2,且p为整数;在所述遮光结构阵列中,多个所述第一重复单元周期性排列。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遮光结构组中:两个所述主遮光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两个主投影的主顶角互为对应角,且两个所述主投影中的两个所述主向量的方向相同。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志伟马扬昭夏志强周瑞渊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