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饰一体化墙体结构及装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墙体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装饰一体化墙体结构及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装饰一体化墙体是一种便于安装的墙体结构,其可在工厂内加工成型,运输到施工现场,搭接拼装成将整体楼层划分为一个个的功能性房间。目前,装饰一体化墙体与钢结构的连接组合,是装饰一体化墙体可选的固定方式之一,其具有装配率高、施工速度快等特点,但是横梁上是不能打孔生根的,这样会影响横梁与装饰一体化墙体的连接,牢固性存在问题,而且,钢结构风载横向位移明显,常常导致墙体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饰一体化墙体结构,包括横梁、墙主体、下固件、方型件和角卡件,所述横梁包括下翼缘板,所述墙主体与所述下翼缘板间隔设置;
[0004]所述下固件设置在所述墙主体与所述下翼缘板之间,所述下固件包括连接部,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在第一方向两端的两个第一端部,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横梁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端部设置为与所述下翼缘板的下端面贴合,所述连接部与所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饰一体化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墙主体、下固件、方型件和角卡件,所述横梁包括下翼缘板,所述墙主体与所述下翼缘板间隔设置;所述下固件设置在所述墙主体与所述下翼缘板之间,所述下固件包括连接部,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在第一方向两端的两个第一端部,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横梁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端部设置为与所述下翼缘板的下端面贴合,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下翼缘板之间设有第一间隙;两个所述角卡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下翼缘板在第一方向的两端且与两个所述第一端部一一对应,每个所述角卡件的一端抵在所述下翼缘板的顶面,另一端跨过所述下翼缘板的边沿且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端部的顶面;每个所述角卡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第一端部连接,用以将所述下固件吊装在所述下翼缘板上;一个所述第一端部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限位部,所述方型件对应设置在另一个所述第一端部的下侧且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墙主体的顶部夹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方型件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一体化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包括第一平板,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二平板和两个第一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平板的两端,所述第二平板设置为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平板;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处于所述第二平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板向所述下翼缘板延伸,所述第二平板与所述下翼缘板间隔设置,所述方型件设置为与所述第二平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饰一体化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型件包括第三平板、第一竖板、第二竖板和第四平板,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平板的两端且处于所述第三平板的同一侧,所述第四平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竖板远离所述第三平板的一端或所述第二竖板远离所述第三平板的一端,所述方型件围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三平板设置为与所述第二平板贴合且连接,所述第二竖板与所述墙主体贴合,所述第三平板和所述第一平板之间设有第二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饰一体化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三竖板、第五平板和第四竖板,所述第三竖板和第四竖板分别处于所述第五平板的两端且位于所述第五平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三竖板远离所述第五平板的一端连接一个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四竖板设置为与所述墙主体贴合,所述第三竖板和第四竖板之间形成第三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饰一体化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卡件包括压板和竖卡板,所述压板的一端与所述竖卡板的一端连接,且所述压板垂直于所述竖卡板,所述压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下端面与所述下翼缘板的上端面相抵,所述竖卡板远离所述压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平板的顶面相抵;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生,张同坤,杨正波,叶明起,张羽飞,刘占维,王莹,尹东杰,陈红霞,白纪新,刘智彬,
申请(专利权)人: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