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9553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09
公开了一种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叠层,包括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发光层;第二叠层,包括第一叠层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二发光层;以及电荷产生层,包括第一叠层与第二叠层之间的第一N型电荷产生层和第一P型电荷产生层,其中第二叠层包括在第二发光层与第二电极之间依次层叠的第二N型电荷产生层、第二P型电荷产生层以及第三N型电荷产生层。第三N型电荷产生层。第三N型电荷产生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12月23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

2021

0185853号的权益。


[0003]本公开涉及一种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4]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设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其中,发光层通过这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场发光,从而显示图像。
[0005]发光层可以包括有机材料,随着通过电子和空穴的结合产生激子并且产生的激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该有机材料发光。
[0006]如果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特性变化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大,则难以将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应用于各种

[0007]例如,在现有技术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存在与温度亮度灵敏度TLS特性的劣化相关的问题。
[0008]即,在室温环境下,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亮度几乎没有变化。然而,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存在与较大亮度变化相关的问题。
专利技术内容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electrode)、所述第一发光层(1
st G

EML)、所述第一P型电荷产生层(1
st
P

CGL)以及所述第二N型电荷产生层(2
nd N

CGL),并且所述绿色(G)子像素中的所述第一电极(1
st electrode)与所述第二电极(2
nd electrode)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红色子像素中的所述红色子像素第一电极(1
st electrode)与所述第二电极(2
nd electrode)之间的距离和所述蓝色子像素中的所述蓝色子像素第一电极(1
st electrode)与所述第二电极(2
nd electrode)之间的距离中的每一者长。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红色(R)子像素包括:红色子像素第一叠层(1
st Stack),包括位于所述红色子像素第一电极(1
st
electrode)与所述第二电极(2
nd electrode)之间的至少一个红色子像素第一发光层(1
st R

EML);红色子像素第二叠层(2
nd Stack),包括位于所述红色子像素第一叠层(1
st
Stack)与所述第二电极(2
nd electrode)之间的红色子像素第二发光层(2
nd
R

EML);以及红色子像素电荷产生层,包括位于所述红色子像素第一叠层(1
st Stack)与所述红色子像素第二叠层(2
nd Stack)之间的红色子像素第一N型电荷产生层(1
st N

CGL)和红色子像素第一P型电荷产生层(1
st P

CGL),其中,所述红色子像素第二叠层(2
nd Stack)包括所述红色子像素第二发光层(2
nd R

EML)与所述第二电极(2
nd electrode)之间的电子传输层(2
nd ETL)。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从所述红色(R)子像素的所述红色子像素第一电极(1
st electrode)到所述红色(R)子像素的所述红色子像素第二发光层(2
nd R

EML)的距离比所述绿色(G)子像素的所述第一电极(1
st electrode)到所述绿色(G)子像素中的所述第二发光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甫城柳男锡金光钟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