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无人航行器多载荷水下布放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9390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无人航行器多载荷水下布放装置和方法,所述装置包括驱动单元以及内置多载荷的搭载舱,所述搭载舱包括纵向相连的至少两段,每段搭载舱纵向对齐各开设独立的舱门,每段搭载舱沿周向间隔均布多个载荷,不同段的搭载舱内的多个载荷相互错开,每段搭载舱内的多个载荷被分隔单元相互隔开,所述分隔单元可枢转连接在所述搭载舱的中心处,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分隔单元旋转以使所述多个载荷中的一个能够对准其所在段搭载舱的舱门。本发明专利技术未改变航行器的流线型机身,减少了航行时的阻力,同时可携带并投放多枚载荷;通过控制主轴转速可实现多载荷投放时间间隔的精准控制。控制。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无人航行器多载荷水下布放装置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无人航行器
,尤其涉及一种水下无人航行器多载荷水下布放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海洋探索和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水下无人航行器(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UUV)取得广泛关注和研究,在军事、科学、经济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提升UUV工作效率,载体平台往往需要搭载尽可能多的设备载荷,并快速完成精准投放作业。但由于实海域环境和投放动作的复杂性,载荷投放存在快速性欠佳、安全性不足、多载荷投放精准度不够等问题。
[0003]现阶段,航行器载荷投放方法通常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外部挂载式,投放时可利用载荷自身负浮力或动力装置,使其与航行器载荷仓分离。第二类是内部发射方式,依靠载荷自身负浮力或发射装置实现与载荷舱的分离。根据载荷自身是否具有动力装置,载荷装置可分为带动力载荷与无动力载荷两种。带动力载荷可采用自航式布放方式,即通过载荷自身推进系统,与航行器实现分离,但这种投放方式一般适用于慢速航行器。无动力载荷需利用外部能源辅助,实现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无人航行器多载荷水下布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驱动单元以及内置多载荷的搭载舱,所述搭载舱包括纵向相连的至少两段,每段搭载舱纵向对齐各开设独立的舱门,每段搭载舱沿周向间隔均布多个载荷,不同段的搭载舱内的多个载荷相互错开,每段搭载舱内的多个载荷被分隔单元相互隔开,所述分隔单元可枢转连接在所述搭载舱的中心处,所述驱动单元被配置为驱动所述分隔单元旋转以使所述多个载荷中的一个能够对准其所在段搭载舱的舱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无人航行器多载荷水下布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段的搭载舱内的多个载荷的尺寸、数量均一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无人航行器多载荷水下布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段的搭载舱内的多个载荷相互错开的角度为所述每段搭载舱内的相邻载荷之间角度和所述搭载舱的段数相除所得。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无人航行器多载荷水下布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单元包括主轴和多个肋板,所述主轴可枢转连接在所述搭载舱的中心处,所述多个肋板沿所述搭载舱的纵向间隔开,并且沿所述搭载舱的周向间隔均布,使得所述多个沿所述搭载舱的周向间隔均布的载荷被所述多个肋板相互隔开。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无人航行器多载荷水下布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肋板与所述主轴固定连接,不与所述主轴发生相对转动。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无人航行器多载荷水下布放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斌荣李昊辰田新亮唐一皓吴夏王鹏刘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