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在轨主动压力调节机构、在轨实验装置及其压力调节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间站
,具体涉及在轨主动压力调节机构、在轨实验装置及其压力调节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空间科学的发展,一些科学实验在轨开展,有些实验需要对压力进行主动调节,在不同压力条件下进行实验,该实验装置在轨安装至有限的空间内。
[0003]传统压力调节机构尺寸较大,结构不紧凑,且功率较大,造成资源浪费;传统压力调节机构重量较大,不满足上行重量要求;现有压力调节机构一般为被动调节,即当压力大于设定值,阀门自动打开进行泄压,不能实现压力的主动调节;现有压力调节机构不能实现压力的精确主动调节,或者压力调节量是不满足实验要求。因此设计一种体积小、可靠性高的压力调节机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技术问题的一种或几种,提供了一种在轨主动压力调节机构、在轨实验装置及其压力调节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在轨主动压力调节机构,包括直线电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在轨主动压力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直线电机、气缸、驱动板、用于连通外部环境的第一管路、用于连接实验机构的第二管路、三通转接头、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所述直线电机和气缸并排布置,所述直线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气缸的缸杆平行布置且均朝向同一侧,所述直线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气缸的缸杆上均连接驱动板,所述驱动板的运行路径上设有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所述第二微动开关和第一微动开关分别位于所述驱动板运行路径的前后两侧;所述气缸的缸体上安装有三通转接头,所述三通转接头的一个接头与所述气缸的有杆腔连通,所述三通转接头的另两个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电磁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在轨主动压力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直线电机、气缸、驱动板、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三通转接头、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均安装在所述壳体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在轨主动压力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侧壁固定在所述底壁的四周,所述直线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安装在所述底壁上,所述气缸也安装在所述电机支架上;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也分别固定在所述底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在轨主动压力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分别与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分别固定在壳体相对布置的两个侧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在轨主动压力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从所述壳体的上端伸出并通过第一电磁阀控制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第二管路从所述壳体的上端伸出并通过第二电磁阀控制与实验机构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在轨主动压力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的自由端设有用于连接实验机构的气路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腾,王珂,乔志宏,李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