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发电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09010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光伏组件的安装位置,获取不同时刻的光伏组件的目标位置角度;通过平行于光伏组件表面的磁力传感器,获取不同时刻光伏组件处于目标位置角度时,相对于磁力传感器的目标磁力矢量;不断转动光伏组件,直至相对于磁力传感器的磁力矢量与目标磁力矢量相同,以使光伏组件在不同时刻处于对应的目标位置角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各结构的协调控制,保证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成本较低。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发电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发电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光伏发电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光伏发电是目前而言最具备清洁性和高效性的能源之一,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光伏发电几乎不受地域限制,而且还具有安全可靠、无噪声、低污染、无需消耗燃料和架设输电线路即可就地发电供电及建设周期短的优点,因而光伏电站的开发日趋激烈。
[0003]在建设与运行光伏电站的过程中,逆变器是通过半导体功率开关的开通和关断作用,将直流电能转变成交流电能供给负载使用的一种转换装置,是整流器的逆向变换功能器件,也是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进行电能变换的核心。公开号为CN106849179A的专利技术专利“光伏发电控制方法和光伏电站”,在光伏逆变器输出功率达到限功率值时,启动分流电源装置,将原本需要被限制输出的光伏能量进行转换后给负载供电,可以避免光伏能量浪费。但是,目前现有的光伏控制系统还存在效率较低、光伏发电不能稳定的输出功率、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
[0004]因此,如何解决现有光伏控制系统存在的协调控制困难的不足,提高光伏能量的利用率,确保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发电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可以实现各结构的协调控制,保证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结构简单,成本降低。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r/>[0007]一种光伏发电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根据光伏组件的安装位置,获取不同时刻的光伏组件的目标位置角度;
[0009]通过平行于光伏组件表面的磁力传感器,获取不同时刻光伏组件处于目标位置角度时,相对于磁力传感器的目标磁力矢量;
[0010]不断转动光伏组件,直至相对于磁力传感器的磁力矢量与目标磁力矢量相同,以使光伏组件在不同时刻处于对应的目标位置角度。
[0011]可选的,获取不同时刻的光伏组件的目标位置角度,具体为:
[0012]基于光伏组件所处安装位置的经纬度及海拔高度,获取不同时刻的太阳光入射角度及对应的垂直于太阳光的光伏组件的目标位置角度。
[0013]上述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为:在每一个时刻,都存在一个与之对应的目标位置角度,控制光伏组件转动至目标位置角度使光伏组件垂直于太阳光线,在简化装置结构的同时可保证发电效率,结构简单,成本降低。
[0014]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0015]实时监测并获取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并根据发电功率对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进行调整,以使输出功率处于预设功率范围内。
[0016]可选的,对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进行调整,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7]设置第一功率阈值及第二功率阈值,且第二功率阈值大于第一功率阈值;
[0018]当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小于第一功率阈值时,光伏发电系统根据第一功率阈值与发电功率的差值进行放电;
[0019]当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处于第一功率阈值与第二功率阈值之间时,光伏发电系统停止充电或放电;
[0020]当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大于第二功率阈值时,光伏发电系统根据发电功率与第二功率阈值的差值进行充电。
[0021]上述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为:根据实时检测的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对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进行调整,以使其保持在预设功率范围内,可提高光伏发电的稳定性,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0022]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3]设置与每个光伏组件相连接的变换器,利用变换器对光伏组件进行最大功率跟踪;
[0024]将多个光伏组件及变换器串联在一起后再连接逆变器的输入,每隔预设时间段,通过逆变器指示至少一个变换器更新电压参考值;
[0025]当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与电压参考值一致时,变换器退出最大功率跟踪状态并更新电压参考值,若更新后的电压参考值大于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则控制变换器进入最大功率跟踪状态。
[0026]上述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为:当变换器的输出电压达到电压参考值时进入限功率状态,变换器的输出功率减小使整个系统的输出功率变小,更新电压参考值后会再次进入最大功率跟踪状态,不会因为光伏组件的故障而对系统的发电量造成影响。
[0027]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8]当各个变换器均处于升压模式时,判断是否至少有一个变换器的输入电流超过预设电流阈值,若是,则去除连接异常的变换器再筛选出输出电压超过正常工作电压的所有变换器;
[0029]若筛选出的变换器的比重超过预设比重,则将变换器切换至直通模式;
[0030]当变换器的母线电压低于正常工作电压或所有变换器的输入电流均未超过预设电流阈值时,则将变换器切换回升压模式。
[0031]上述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为:将变换器切换为直通模式,可使变换器输入电流免受功率器件电流应力的约束,提升光伏发电系统的光能利用率;在光伏组件输出电压的基础上对光伏组件输出电流进行判断,对于光伏组件的功率变化更加敏感,可快速调整变换器的运行模式,避免能量损失。
[0032]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的控制系统,包括:获取模块、计算模块、驱动模块,且各结构依次相连;
[0033]获取模块,用于通过光伏组件的安装位置,获取不同时刻的光伏组件的目标位置角度;
[0034]计算模块,用于通过平行于光伏组件表面的磁力传感器,获取不同时刻光伏组件处于目标位置角度时,相对于磁力传感器的目标磁力矢量;
[0035]驱动模块,用于不断转动光伏组件,直至相对于磁力传感器的磁力矢量与目标磁力矢量相同,以使光伏组件在不同时刻处于对应的目标位置角度。
[0036]可选的,还包括测量模块、调整模块;
[0037]测量模块,用于实时监测并获取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
[0038]调整模块,用于根据发电功率对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进行调整,以使输出功率处于预设功率范围内。
[0039]可选的,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光伏组件、变换器、逆变器;
[0040]每个光伏组件的输出端均连接一个变换器,多个光伏组件及变换器串联在一起后连接逆变器的输入;
[0041]变换器,用于对光伏组件进行最大功率跟踪;
[0042]逆变器,用于每隔预设时间段指示至少一个变换器更新电压参考值。
[0043]可选的,逆变器包括:电源控制器、主电路、通信接口;
[0044]主电路,用于完成光伏阵列直流到交流的转换;
[0045]电源控制器,通过通信接口与电网调度中心进行实时通信;
[0046]通信接口包括电力载波模块、以太网接口模块、485电路模块。
[0047]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光伏发电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发电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光伏组件的安装位置,获取不同时刻的光伏组件的目标位置角度;通过平行于光伏组件表面的磁力传感器,获取不同时刻光伏组件处于目标位置角度时,相对于磁力传感器的目标磁力矢量;不断转动光伏组件,直至相对于磁力传感器的磁力矢量与目标磁力矢量相同,以使光伏组件在不同时刻处于对应的目标位置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发电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不同时刻的光伏组件的目标位置角度,具体为:基于光伏组件所处安装位置的经纬度及海拔高度,获取不同时刻的太阳光入射角度及对应的垂直于太阳光的光伏组件的目标位置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发电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实时监测并获取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并根据发电功率对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进行调整,以使输出功率处于预设功率范围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伏发电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进行调整,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设置第一功率阈值及第二功率阈值,且第二功率阈值大于第一功率阈值;当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小于第一功率阈值时,光伏发电系统根据第一功率阈值与发电功率的差值进行放电;当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处于第一功率阈值与第二功率阈值之间时,光伏发电系统停止充电或放电;当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大于第二功率阈值时,光伏发电系统根据发电功率与第二功率阈值的差值进行充电。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发电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设置与每个光伏组件相连接的变换器,利用变换器对光伏组件进行最大功率跟踪;将多个光伏组件及变换器串联在一起后再连接逆变器的输入,每隔预设时间段,通过逆变器指示至少一个变换器更新电压参考值;当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与电压参考值一致时,变换器退出最大功率跟踪状态并更新电压参考值,若更新后的电压参考值大于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则控制变换器进入最大功率跟踪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玉王向伟乔强武环宇赵长江李力坤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