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溶剂型高强度低粘附可剥离防护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8733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溶剂型高强度低粘附可剥离涂料,采用以下组分及重量份的原料制备得到:A组分:多异氰酸酯15~45份聚醚多元醇15~50份硅氧烷1~30份B组分:高活性聚醚5~50份扩链剂3~30份消泡剂0.5~2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材料的力学强度高,在使用过程中无小分子物质渗出,材料体系内无溶剂且能够室温固化,适用于精密仪器等金属基材的设备防护。适用于精密仪器等金属基材的设备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溶剂型高强度低粘附可剥离防护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防护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溶剂型高强度低粘附可剥离防护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可剥离涂料是一种为需要长期或临时封存设备提供防护的一种涂料,在设备需要使用时,可通过简单的剥离处理将涂层除掉,因此,可剥离防护涂料需要具有良好的可剥离性能以及耐水、耐油、耐酸碱、耐盐雾等防护性能。常用的可剥离涂料可分为溶剂型、热熔型和水基型。溶剂型可剥离涂料含有有机溶剂,可使用环境受限;热熔型可剥离涂料通常为线型高分子材料,材料自身强度低,且需要加热后使用,工艺性能差;水基可剥离涂料的溶剂为水,虽然无污染,但水性涂料不适用于金属等易腐蚀基材。目前,新出现的无溶剂型室温固化可剥离涂层,具有较优异的耐环境性能,但涂料中加入了一些小分子烷烃或有机硅类物质,以提升可剥离效果,但这些小分子会缓慢迁移至涂层外部,当剥离涂层后会留在设备表面。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溶剂型高强度低粘附可剥离涂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树脂的交联结构中引入适当分子量的硅氧烷,在保持涂层较高强度的同时降低涂层的表面能,实现对物理保护及表面洁净度需求较高设备的防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无溶剂型高强度低粘附可剥离涂料,采用以下组分及重量份的原料制备得到:
[0006]A组分:
[0007]多异氰酸酯
ꢀꢀ
15~45份/>[0008]聚醚多元醇
ꢀꢀ
15~50份
[0009]硅氧烷
ꢀꢀꢀꢀꢀꢀ
1~30份
[0010]B组分:
[0011]高活性聚醚
ꢀꢀ
5~50份
[0012]扩链剂
ꢀꢀꢀꢀꢀꢀ
3~30份
[0013]消泡剂
ꢀꢀꢀꢀꢀꢀ
0.5~2份
[0014]所述的多异氰酸酯是指含有高于二官能度的异氰酸酯,具体的包括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和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5]所述的聚醚多元醇是指含有醚键的聚氧化丙烯多元醇或聚四氢呋喃醚多元醇,具体的包括聚氧化丙烯二醇1000、聚氧化丙烯二醇2000、聚四氢呋喃迷二醇1000和聚四氢呋喃迷二醇2000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6]所述的硅氧烷是指含有单活性官能团的长链烷基硅油,具体的包括单端羟丙基硅油、单端羟甲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双醇羟基单封端长链烷基硅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7]所述的高活性聚醚是指高伯羟基聚醚多元醇,具体的包括P1000、P2000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8]所述的扩链剂是指含有羟基或氨基的小分子,具体的包括1,4

丁二醇(BDO)、4,4
’‑
双仲丁氨基二苯基甲烷(Unilink 4200)、3,3
’‑
二氯

4,4
’‑
二苯基甲烷二胺(MOCA)、3,5

二甲硫基甲苯二胺(DMTDA)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9]所述的消泡剂为无溶剂型聚氨酯专用消泡剂,具体的包括德谦5500、BYK057、BYK066N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无溶剂型高强度低粘附可剥离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21]A组分制备:向装有搅拌器、温度计、真空管的反应釜中加入多异氰酸酯,加热至50~80℃,在剧烈搅拌下将硅氧烷缓慢加入至异氰酸酯中,反应1~5h;加入聚醚多元醇,控制反应温度为50~80℃,反应2~5h,即得到A组分。
[0022]B组分制备:向装有搅拌器、温度计、真空管的反应釜中加入高活性聚醚、扩链剂、消泡剂,搅拌混合均匀,高温真空脱水1~2h,温度为80~120℃,真空度小于

0.09MPa;
[0023]将制备的A组分和B组分进行混合,比例控制在1∶3~4∶1,常温固化,即得到可剥离高效防护材料。
[0024]技术效果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材料的力学强度高,在使用过程中无小分子物质渗出,材料体系内无溶剂且能够室温固化,适用于精密仪器等金属基材的设备防护。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
[0027]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8]实施例
[0029]一种无溶剂型高强度低粘附可剥离涂料,采用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得到:
[0030]A组分: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30份、聚氧化丙烯二醇2000 40份、单端羟丙基硅油20份。
[0031]B组分:高活性聚醚P 2000 40份、扩链剂Unilink 4200 4份、消泡剂5500 1份。
[0032]一种无溶剂型可剥离高效防护材料按以下步骤制备:
[0033]向装有搅拌器、温度计、真空管的反应釜中加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加热至80℃,在搅拌下将单端羟丙基硅油迅速加入至异氰酸酯中,高速搅拌,反应3h;加入聚氧化丙烯二醇2000,控制反应温度为60℃,反应4h,即得到A组分。
[0034]向装有搅拌器、温度计、真空管的反应釜中加入高活性聚醚P1000、扩链剂Unilink 4200、消泡剂5500,搅拌混合均匀,高温真空脱水2h,温度为100℃,即得到B组分。
[0035]将制备的A、B组分按照重量比为2∶1进行混合,即得到可剥离高效防护材料。
[003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拉伸强度约15MPa,室温固化时间约30min,需要后固化7天才能达到最终力学性能。本专利技术主要的低粘附物质为含有单活性官能团的长链烷基硅油,可以与A组分中的多异氰酸酯反应,在固化过程中,低表面能的长链烷基硅油会自发迁移到材料表面,降低材料的表面能,但由于通过化学反应接枝到多异氰酸酯分子上,不会出现长链烷基硅油整体析出残留在设备表面的情况。因此本专利技术材料适用于精密仪器等设备的防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溶剂型高强度低粘附可剥离涂料,采用以下组分及重量份的原料制备得到:A组分:多异氰酸酯
ꢀꢀꢀꢀ
15~45份聚醚多元醇
ꢀꢀꢀꢀ
15~50份硅氧烷
ꢀꢀꢀꢀꢀꢀꢀꢀ
1~30份B组分:高活性聚醚
ꢀꢀꢀꢀ
5~50份扩链剂
ꢀꢀꢀꢀꢀꢀꢀꢀ
3~30份消泡剂
ꢀꢀꢀꢀꢀꢀꢀꢀ
0.5~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溶剂型高强度低粘附可剥离涂料,其中,所述的多异氰酸酯是指含有高于二官能度的异氰酸酯,具体的包括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和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溶剂型高强度低粘附可剥离涂料,其中,所述的聚醚多元醇是指含有醚键的聚氧化丙烯多元醇或聚四氢呋喃醚多元醇,具体的包括聚氧化丙烯二醇1000、聚氧化丙烯二醇2000、聚四氢呋喃迷二醇1000和聚四氢呋喃迷二醇2000中的一种或几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溶剂型高强度低粘附可剥离涂料,其中,所述的硅氧烷是指含有单活性官能团的长链烷基硅油,具体的包括单端羟丙基硅油、单端羟甲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双醇羟基单封端长链烷基硅油中的一种或几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溶剂型高强度低粘附可剥离涂料,其中,所述的高活性聚醚是指高伯羟基聚醚多元醇,具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浩张松松王国军高闪郭增贤李瑞马腾吴喜娜王立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汇智领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