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及散热器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8190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8
一种散热器包括散热鳍片及多根导热管,所述散热器还包括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具有通孔,所述散热鳍片固定于所述导热板上,所述导热管呈U型,包括相背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散热鳍片,所述第二端置于所述通孔内,且至少两根所述导热管的第二端的侧面面接触。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散热器制造方法。上述散热器及中的至少两根导热管的第二端的侧面面接触,在对电子器件进行散热时,热量不仅从电子器件朝向散热鳍片的方向传导,还在导热管之间传导,如此,热量可在多个方向上传导,以更快的将热量传导至散热鳍片,从而提高散热效率,进而更好的满足如CPU的电子器件的散热需求。而更好的满足如CPU的电子器件的散热需求。而更好的满足如CPU的电子器件的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器及散热器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装置的散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器及散热器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CPU芯片的更新换代,高运算量的CPU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电子装置中。高运算量的CPU意味着高功耗及产生高热量,CPU的散热效率直接影响着CPU的性能。在计算机设备中通过设置散热鳍片给CPU散热,为了加强CPU与散热鳍片之间的导热效率,在散热鳍片与CPU之间设置有多根导热管,通过导热管将CPU产生的热量更好的传递至散热鳍片,从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上述导热管的设置虽然提高了CPU的散热效率,但上述导热管为圆形且导热管与导热管之间为间隔设置,如此,使得散热时的传导路径为自CPU朝向散热鳍片的方向,热量传导方向单一,散热效率并不理想,越来越难满足功耗日益提高的CPU的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散热器及散热器制造方法,以提高散热效率来满足如CPU的电子器件的散热需求。
[0004]一种散热器,包括散热鳍片及多根导热管,还包括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具有通孔,所述散热鳍片固定于所述导热板上,所述导热管呈U型,包括相背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散热鳍片,所述第二端置于所述通孔内,且至少两根所述导热管的第二端的侧面面接触。
[0005]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端为长方体,所述第二端远离所述散热鳍片的一侧与所述导热板远离散热鳍片的一侧平齐。
[0006]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鳍片包括相背的第一侧及第二侧,所述多根导热管分为第一组导热管及第二组导热管,第一组导热管中的导热管的所述第一端从所述第一侧朝向所述第二侧穿设所述散热鳍片,第二组导热管中的导热管的所述第一端从所述第二侧朝向所述第一侧穿设所述散热鳍片。
[0007]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及所述第二侧具有容置槽,所述导热管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置于所述容置槽中。
[0008]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组导热管包括复数个导热管,每一组导热管中的所述复数个导热管的第二端并排置于所述通孔中且相邻的两导热管面接触,每一组导热管中的所述复数个导热管的第一端间隔设置。
[0009]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组导热管的第二端的外侧面与第二组导热管的第二端的外侧面面接触。
[0010]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组导热管包括三根导热管,所述第二组导热管包括两根导热管。
[0011]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为圆柱体。
[0012]一种散热器制造方法,包括:
[0013]提供多个U型导热管、具有通孔的导热板及具有穿孔的散热鳍片,所述导热管包括相背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多个导热管的第二端的侧面接触时为面接触;
[0014]将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散热鳍片及将所述第二端并排置于所述通孔,并将相邻的两根导热管的侧面面接触;
[0015]将导热板、散热鳍片及已将第一端连接至散热鳍片、第二端置于通孔中的导热管用锡膏通过高温烤炉进行焊接固定。
[0016]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散热器制造方法还包括:
[0017]对所述第二端远离所述散热鳍片的一侧进行滚压或者CNC加工使所述第二端远离所述散热鳍片的一侧与所述导热板远离散热鳍片的一侧平齐。
[0018]上述散热器及中的至少两根导热管的第二端的侧面面接触,在对电子器件进行散热时,热量不仅从电子器件朝向散热鳍片的方向传导,还在导热管之间传导,如此,热量可在多个方向上传导,以更快的将热量传导至散热鳍片,从而提高散热效率,进而更好的满足如CPU的电子器件的散热需求。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一种散热器在第一视角的立体图。
[0020]图2为图1中的散热器在第二视角的立体图。
[0021]图3为图1中的散热器的分解图。
[0022]图4为图1中的散热器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0023]图5为一种散热器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002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5]散热器1导热板2通孔21散热鳍片3第一侧31第二侧32穿孔33容置槽34导热管4第一端41第二端42连接部43第一组导热管5第二组导热管6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0028]请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散热器1,用于置于如CPU的电子器件上以对电子器件进行散热。散热器1包括导热板2、散热鳍片3及多根U型导热管4。导热板2用于与电子器件固定连接并具有通孔21,导热板2可为铝板。散热鳍片3固定于导热板2上。导热管4包括相背的第一端41及第二端42。导热管4的第一端41连接于散热鳍片3,导热管4的第二端42置于通孔21内,且多根导热管4中的至少两根导热管4的第二端42的侧面面接触。
[0029]具体地,导热管4的第一端41为圆柱体,可以理解,导热管4的第一端41也可为其他形状,如长方体。导热管4的第二端42为长方体,且第二端42远离散热鳍片3的一侧与导热板2远离散热鳍片3的一侧平齐。如此,可在导热板2固定连接于电子器件上时使散热器1与电子器件的表面有更好的接触,从而提高散热性能。可以理解,导热管4的第二端42也可为其他形状,如六面体。
[0030]散热鳍片3包括相背的第一侧31及第二侧32,且具有贯通第一侧31及第二侧32的多个穿孔33。穿孔33用于供第一端41穿设散热鳍片3,穿孔33的形状为与第一端41相匹配的圆形,导热管4与穿孔33的内壁接触,使导热管4更好地将热量传导至散热鳍片3上。第一侧31及第二侧32还具有容置槽34,导热管4包括连接第一端41及第二端42的连接部43,连接部43置于容置槽34中。
[0031]所述多根导热管4分为第一组导热管5及第二组导热管6。每一组导热管包括复数个导热管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组导热管5包括三根导热管4,第二组导热管6包括两根导热管4。每一组导热管4中的所述复数个导热管4的第一端41间隔设置。第一组导热管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器,包括散热鳍片及多根导热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具有通孔,所述散热鳍片固定于所述导热板上,所述导热管呈U型,包括相背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散热鳍片,所述第二端置于所述通孔内,且至少两根所述导热管的第二端的侧面面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为长方体,所述第二端远离所述散热鳍片的一侧与所述导热板远离散热鳍片的一侧平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包括相背的第一侧及第二侧,所述多根导热管分为第一组导热管及第二组导热管,第一组导热管中的导热管的所述第一端从所述第一侧朝向所述第二侧穿设所述散热鳍片,第二组导热管中的导热管的所述第一端从所述第二侧朝向所述第一侧穿设所述散热鳍片。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及所述第二侧具有容置槽,所述导热管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置于所述容置槽中。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一组导热管包括复数个导热管,每一组导热管中的所述复数个导热管的第二端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猛谢锦荣陈伟东
申请(专利权)人:全亿大科技佛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