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经颅直流电刺激电极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8065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经颅直流电刺激电极组件,包括:固定罩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罩侧面的导电海绵、连接扣、脑电波处理单元和异形电极,所述固定罩,包括固定支架以及固定在固定支架侧面的内衬,所述内衬表面开设有若干个连接孔,所述导电海绵能够通过所述连接扣固定在所述连接孔侧面;所述固定支架侧面还设置有伸缩单元、按摩锤,以及开设在固定支架表面的通孔。该医用经颅直流电刺激电极组件,通过对患者的tDCS刺激电流强度的临界阈值进行检测,能够更好地确定患者的刺激电流强度和刺激时间,避免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的皮肤和脑组织造成损伤,同时设置按摩锤,能够使患者处于心情平和,从而使脑电图在治疗前处于平缓状态。状态。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经颅直流电刺激电极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医用经颅直流电刺激电极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TranscranialDirectCurrentStimulation,tDCS)是一种无创的脑刺激技术,目前已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其典型应用方式主要是通过双电极或电极阵列在人体大脑头皮上施予恒定的微弱电流(毫安级),并根据电极的极性对人体特定脑区的电极下皮层兴奋性起到提高(阳极刺激)或减弱(阴极刺激)的作用。标准GBT13870.1

2008《电流对人和家畜的效应第一部分:通用部分》对电流(包括交流电流和直流电流)流经人体时可能产生的生理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与阐述。就通过人体的一条给定的电流通路而言,对人的危险主要取决于电流的数值和通电时间。该标准给出了“直流——手到双脚通路的时间/电流区域”的图表简要说明,其将直流电对人体产生的生理效应由轻到重划分为4个“时间/电流”区域,分别为DC

1区域,DC

2区域,DC

3区域与DC

4区域。当“人体电流/电流持续时间”处于DC

1与DC

2区域内时,人体通常没有有害的电气生理效应;而当“人体电流/电流持续时间”处于DC

3与DC

4区域内时,人体心脏的生理效应从“很有可能发生剧烈的紊乱动作”逐渐过渡到“出现心室纤维性颤动”。而DCr/>‑
2区域与DC

3区域的分界线左边缘对应的人体电流强度约为27.5mA。在当前临床实践中,典型的经颅直流电刺激设备的输出电流范围为0

2mA,刺激时长一般为20

30min。此外,研究论文《AdaptivecurrenttDCSupto4mA》报道了目前人体可承受最大的经颅直流电刺激电流强度为4mA。二者的最大电流强度均远小于人体直流电流的临界危险强度,27.5mA。因此,本
技术实现思路
也将在0~4mA安全范围内进行个体化的tDCS刺激电流强度阈值检测。
[0003]有报道提出,由于耳鸣、抑郁症等患者可能存在LTP效应样的弱化状态,使患者对tDCS兴奋性增强效应的耐受性更高,适当延长刺激时间和强度可以更好地缓解类似症状(Kuo MF,Paulus W,Nitsche MA.Therapeutic effects of non

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with direct currents(tDCS)inneuropsychiatric diseases[J].Neuroimage,2014,85(Pt3):948

960),此报道说明不同患者对tDCS兴奋性增强效应的最大耐受程度不同,即tDCS刺激电流强度的临界阈值不同,现有设备并没有针对刺激电流强度的临界阈值进行检测,导致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对患者造成伤害;同时,现有经颅直流电刺激器使用过程中电极固定得不够稳固、电极与头皮之间的导电介质填充得不均匀或受试者头部移动等原因会导致电极与人体接触状况不佳,使得电流的传导面积变小、局部区域电流密度过高从而损伤皮肤和脑组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经颅直流电刺激电极组件。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经颅直流电刺激电极组件,
包括:固定罩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罩侧面的导电海绵、连接扣、脑电波处理单元和异形电极,
[0006]所述固定罩,包括固定支架以及固定在固定支架侧面的内衬,所述内衬表面开设有若干个连接孔,所述导电海绵能够通过所述连接扣固定在所述连接孔侧面;
[0007]所述固定支架侧面还设置有伸缩单元、按摩锤,以及开设在固定支架表面的通孔;
[0008]所述异形电极能够通过连接扣固定在所述内衬表面,且所述异形电极能够与所述导电海绵相接触;
[0009]所述脑电波处理单元获得突发性脑电图时刺激电流的数值即为人体的临界阈值。
[0010]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异形电极能够穿设在所述通孔中,所述通孔的位置与所述连接孔相对应。
[0011]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内衬为弹性面料,所述导电海绵设置在所述内衬与头皮贴近面;所述导电海绵内部还填充有导电膏。
[0012]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海绵内部还设置有导电材料,所述导电材料为铜、铝、聚苯胺、聚噻吩、聚丙烯酸、氧化锌、氧化铜、氧化锡或石墨烯中任一种。
[0013]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扣固定在所述通孔表面,且所述连接扣的数量与所述通孔相对应。
[0014]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按摩锤为球形按摩头、圆锥形按摩头或平面按摩头中任一种。
[0015]一种医用经颅直流电刺激电极组件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步骤1、将导电膏填充至导电海绵中,对导电海绵进行震荡使导电膏填充均匀,然后将异形电极通过连接扣固定在内衬表面;
[0017]步骤2、使用按摩锤对头部进行按摩,通过脑电波处理单元检测人体脑电波并绘制脑电图,当人体脑电图曲线趋于平稳时,通过异形电极向头部输入刺激电流;
[0018]步骤3、控制初始刺激电流强度为1mA,并以梯度式增加刺激电流的强度,并记录每次刺激电流强度增加时的脑电图,当脑电图出现特异性放电图形时,此时的刺激电流强度数值即为人体的临界阈值。
[0019]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1中,填充导电膏的所述导电海绵的震荡时间为5

10min;所述异形电极为T型。
[0020]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2中,头部按摩时间为10

20min;人体脑电图曲线趋于平稳时,脑电波的频率为8

13Hz。
[0021]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3中,梯度式增加刺激电流为每隔15

20s增加0.07

0.1mA;脑电波的特异性放电图形为爆发性棘波、尖波、棘慢综合波及爆发性高波幅中任一种。
[0022]本专利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3]1、该医用经颅直流电刺激电极组件,通过对患者的tDCS刺激电流强度的临界阈值进行检测,能够更好地确定患者的刺激电流强度和刺激时间,避免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的皮肤和脑组织造成损伤,同时设置按摩锤,能够使患者处于心情平和,从而使脑电图在治疗前处于平缓状态,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0024]2、该医用经颅直流电刺激电极组件,以梯度式增加刺激电流的强度,不仅能够通
过不同刺激电流强度下的脑电图,确定相同时间点,不同电流强度脑电波的波动状态,从而形成脑电波在不同电流强度下特异性放电图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经颅直流电刺激电极组件,包括:固定罩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罩侧面的导电海绵、连接扣、脑电波处理单元和异形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罩,包括固定支架以及固定在固定支架侧面的内衬,所述内衬表面开设有若干个连接孔,所述导电海绵能够通过所述连接扣固定在所述连接孔侧面;所述固定支架侧面还设置有伸缩单元、按摩锤,以及开设在固定支架表面的通孔;所述异形电极能够通过连接扣固定在所述内衬表面,且所述异形电极能够与所述导电海绵相接触;所述脑电波处理单元获得突发性脑电图时刺激电流的数值即为人体的临界阈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经颅直流电刺激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电极能够穿设在所述通孔中,所述通孔的位置与所述连接孔相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经颅直流电刺激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为弹性面料,所述导电海绵设置在所述内衬与头皮贴近面;所述导电海绵内部还填充有导电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经颅直流电刺激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海绵内部还设置有导电材料,所述导电材料为铜、铝、聚苯胺、聚噻吩、聚丙烯酸、氧化锌、氧化铜、氧化锡或石墨烯中任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经颅直流电刺激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扣固定在所述通孔表面,且所述连接扣的数量与所述通孔相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经颅直流电刺激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锤为球形按摩头、圆锥形按摩头或平面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唯一颜至远许臻彦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修普诺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