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元可专利>正文

一种水利工程的坑塘出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7979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水利工程领域,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的坑塘出水结构,包括:出水池,出水池中设置有篦子式过滤网,出水池上连接有输水管道,输水管道一端通过法兰连接有钢管,钢管上连接有闸阀;消力池,闸阀连接在消力池内部;检修踏步,设置于坝体两侧,且出水池和消力池设于检修踏步两侧。该出水结构采用了PE管道和塘坝外坡闸阀控制,一体性热熔连接PE管道密闭性好,承压能力强,且PE管道为柔性材质,与土质塘埂结合较为紧密,稳定性好,不会造成坝体沉降和渗流等问题;二是通过取消分级拍门,采用PE管道末端闸阀控制的方式避免了原有拍门漏水的问题;三是在塘埂背坡设置检修踏步,避免水下作业,更有利于出水口检修和维护。更有利于出水口检修和维护。更有利于出水口检修和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的坑塘出水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利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的坑塘出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出水口结构坝下涵管的材料(钢筋砼管)与塘坝的塘埂填土是两种性质差别较大的材料,如果两者结合不好,塘坝蓄水后水就会沿管壁与回填土之间接触面产生集中渗流,引起管外填土的渗透变形,特别当涵管由于塘埂基础的不均匀沉陷或连接结构等方面原因,发生漏水、断裂时,严重时会造成塘埂塌陷等问题;且出水结构整体较为复杂,施工工艺和施工难度较大,易造成施工偏差和衔接问题,后期维护难度大;采用分级拍门手动控制,反复开闭后,拍门与进水口圆孔处易造成闭合不严,塘坝内水流会经过拍门渗漏进入坝下涵管,造成涵管长时间存水,涵管漏水后进一步造成塘埂基础沉降和塘埂漏水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的坑塘出水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拍门不易控制,无法控制出水量、反复开启后封闭不严造成进水池漏水,大塘内操作具有一定危险性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利工程的坑塘出水结构,所述水利工程的坑塘出水结构包括:
[0005]出水池,所述出水池中设置有蓖子式过滤网,所述出水池上连接有输水管道,所述输水管道一端通过法兰连接有钢管,所述钢管上连接有闸阀;
[0006]消力池,所述闸阀连接在所述消力池内部;
[0007]检修踏步,设置于坝体两侧,且所述出水池和消力池设于检修踏步两侧。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水管道进口分缝处设置有止水带。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篦子式过滤网上刷有防锈漆。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消力池底板及侧壁厚均为0.3m,所述消力池下方铺有砼垫层。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水管道采用的结构为PE管道。
[00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利工程的坑塘出水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该出水结构采用了PE管道和塘坝外坡闸阀控制,一体性热熔连接PE管道密闭性好,承压能力强,且PE管道为柔性材质,与土质塘埂结合较为紧密,稳定性好,不会造成坝体沉降和渗流等问题;二是通过取消分级拍门,采用PE管道末端闸阀控制的方式避免了原有拍门漏水的问题;三是在塘埂背坡设置检修踏步,避免水下作业,更有利于出水口检修和维护。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利工程的坑塘出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利工程的坑塘出水结构的内部俯视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利工程的坑塘出水结构的出水口踏步立面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利工程的坑塘出水结构的出水口踏步平面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利工程的坑塘出水结构的出水口踏步剖面图。
[0019]附图中:1、出水池;2、篦子式过滤网;3、输水管道;4、钢管;5、闸阀;6、消力池;7、检修踏步;8、砼垫层;9、方形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1]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22]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水利工程的坑塘出水结构,所述水利工程的坑塘出水结构包括:
[0023]出水池1,所述出水池1中设置有蓖子式过滤网2,所述出水池1上连接有输水管道3,所述输水管道3一端通过法兰连接有钢管4,所述钢管4上连接有闸阀5;
[0024]出水池1顶部设置有方形过滤网9,管道初段配套篦子式过滤网2,通过两层过滤的方式,可以有效防止大塘内杂物进入输水管道3。
[0025]消力池6,所述闸阀5连接在所述消力池6内部;
[0026]检修踏步7,设置于坝体两侧,且所述出水池1和消力池6设于检修踏步7两侧。
[0027]输水管道3采用DN160PE输水管道,闸阀5为DN160闸阀,出水池1采用C20混凝土浇筑,尺寸为1.5
×
1.5
×
1.7m(长
×

×
深),底板及池壁厚均为0.4m。
[0028]输水管道3末端配套1m长钢管4,与PE管采用法兰连接,末端连接DN160闸阀5后连接0.5m长钢管4,最后接入接C20砼消力池6,所述钢管4采用DN160镀锌钢管。
[0029]消力池6底板及侧壁厚均为0.3m,下铺0.1m厚C20砼垫层8。放水洞在坝体两侧设置C20混凝土检修踏步7,踏步净宽1.5m,踏步尺寸为360
×
200mm。
[0030]该结构取消了进水处拍门(避免了拍门处漏水问题),将钢筋砼管道调整为了柔性材质、密闭性更好的PE管材,稳定性更好,不会造成坝体澄江和渗流等问题,在PE管道末端加入了闸阀5及背坡设置检修踏步7,避免水下作业,更有利于控制出水口放水和检修。
[0031]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输水管道3进口分缝处设置有止水带。
[0032]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蓖子式过滤网2上刷有防锈漆
[0033]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消力池6底板及侧壁厚均为0.3m,所述消力池6下方铺有砼垫层8。
[0034]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输水管道3采用的结构为PE管道。
[0035]在现有技术中,放水洞设置有3

4级拍门,可以根据大塘水位高低进行逐级开启放水,本结构取消了原有拍门设计,改为在大塘背坡处设置闸阀5,通过闸阀5启闭控制放水洞出水及控制出水量大小的方式,主要规避了原有拍门不易控制,无法控制出水量、反复开启
后封闭不严造成进水池漏水,大塘内操作具有一定危险性等缺点。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的坑塘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利工程的坑塘出水结构包括:出水池,所述出水池中设置有篦子式过滤网,所述出水池上连接有输水管道,所述输水管道一端通过法兰连接有钢管,所述钢管上连接有闸阀;消力池,所述闸阀连接在所述消力池内部;检修踏步,设置于坝体两侧,且所述出水池和消力池设于检修踏步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的坑塘出水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元可宋晓博杜世勇徐涌丁杨邱阳
申请(专利权)人:张元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