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提高钢管桩高应变检测传感器安装质量的固定件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7962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提高钢管桩高应变检测传感器安装质量的固定件,该固定件包括基座板和立柱;立柱垂直并固定于基座板的顶面上;基座板焊接于钢管桩表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又公开了一种可提高钢管桩高应变检测传感器安装质量的装置,用于对高应变检测传感器的两个安装部进行安装以及安装前的定位测量,该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两个固定件、第一L型尺寸定位件和第二L型尺寸定位件;两个固定件相互间隔地设置于钢管桩表面上;第一L型尺寸定位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尺寸测量套筒和第一定位套筒柱;第二L型尺寸定位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尺寸测量尺杆和第二定位套筒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钢管桩高应变检测传感器安装质量、安装效率及检测精度。率及检测精度。率及检测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提高钢管桩高应变检测传感器安装质量的固定件及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建设基桩高应变检测传感器的安装配件
,具体涉及可提高钢管桩高应变检测传感器安装质量的固定件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基桩的作用是将上部结构荷载传递至深部坚硬的、压缩性小的土层或岩层,从而确保建筑物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容许量的要求。成桩的质量是确保上部结构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基桩检测领域中通常通过高应变检测来判断桩基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高应变检测利用的是波动理论,通过适合重量的桩锤对桩顶施加足够的锤击力,在距离桩顶处一定高度处安装的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会对传播在桩身内的信号进行收集,通过对采集回的信号进行整理和分析,可得到力和速度时程曲线图,最后经过计算分析得出基桩的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测信号的采集是高应变检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采集到高质量的信号是保证高应变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必要前提,桩身传感器的安装情况的好坏是高应变检测能否采集到高质量信号关键因素,因此,如何提高传感器安装质量是高应变检测过程亟需解决的问题。
[0003]以往在钢管桩高应变检测时,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是通过直接焊接在钢管桩表面的螺杆来进行安装,此种焊接方法对焊接人员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在焊接的过程中会在螺杆周边形成许多焊渣,导致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无法较好的贴合住钢管桩表面,且经常无法保证螺杆与桩身表面垂直,导致无法采集到理想的检测信号,进而造成高应变检测的失败,只能选择合适的位置重新安装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造成了时间和耗材资源的浪费,并影响现场的工程进度。另外,以往在安装力传感器时,需先根据力传感器提前测量两个螺杆的距离,在桩身表面做好标记,再将两个螺杆分别按标记点进行焊接后方可将两个螺杆分别穿过两个力传感器的孔洞,通过螺栓将两个力传感器固定住,如此操作难度高、误差大,同样是导致传感器安装失败的常见因素。可以看出,上述一系列安装的过程困难重重,成功率低,不利于高应变检测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0004]以往钢管桩高应变检测传感器在安装时通过焊接手段将螺杆焊接牢固,螺杆周边形成许多焊渣,不易清理,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穿过螺杆通过螺栓进行机械固定,使传感器尽量贴合在钢管桩表面,但由于焊接点出焊渣较多,不宜清理,传感器无法较好的贴合钢管桩表面,造成信号数据的采集质量较低,甚至无法使用。现有的螺杆定位方式仅是通过一个简单的带有两个孔的定位铁片,首先通过单个孔对单个螺杆进行定位,通过标识笔将两个定位孔的位置做好标记后,再通过定位铁片上另一个孔对另一个螺杆进行定位,做好标记,再对螺杆进行焊接,螺杆垂直度与间距难以保证,整个螺杆定位过程相对独立,现场操作过程较为繁琐,准确性差,成功率低,并且对于不同规格型号的传感器,则需要重新制作不同的定位铁片,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在现场复杂的工作环境下很难按照预设的定位点焊接立柱,既不能准确控制两立柱的间距,又不能保证立柱与桩身表面的垂直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的问题,提出可提高钢管桩高应变检测传感器安装质量的固定件及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缺点,从而解决如何提高钢管桩高应变检测传感器安装质量、安装效率及检测精度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出一种可提高钢管桩高应变检测传感器安装质量的固定件,安装于钢管桩表面,该固定件包括基座板和立柱;立柱垂直并固定于基座板的顶面上;基座板焊接于钢管桩表面上,使基座板的底面紧贴钢管桩表面;基座板作为立柱的固定基座以及高应变检测传感器的安装基座;立柱用于伸入高应变检测传感器的安装孔,并作为高应变检测传感器的安装支架。
[0008]进一步地,所述立柱垂直并固定于基座板的顶面上的中部。
[0009]进一步地,所述基座板为方形。
[0010]进一步地,所述立柱为螺杆。
[0011]本技术又提出一种可提高钢管桩高应变检测传感器安装质量的装置,用于对高应变检测传感器的两个安装部进行安装以及安装前的定位测量,该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两个固定件、第一L型尺寸定位件和第二L型尺寸定位件;两个固定件相互间隔地设置于钢管桩表面上;
[0012]第一L型尺寸定位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尺寸测量套筒和第一定位套筒柱;第二L型尺寸定位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尺寸测量尺杆和第二定位套筒柱;尺寸测量套筒的底端开设有第三深孔通道,尺寸测量尺杆活动连接地伸入第三深孔通道中,从而使第一L型尺寸定位件与第二L型尺寸定位件活动连接后形成凹字型测量定位机构;第一定位套筒柱活动连接地套入其中一个固定件的立柱中;第二定位套筒柱活动连接地套入其中另一个固定件的立柱中;
[0013]测量定位后的固定件用于一一对应地安装高应变检测传感器的一个安装部;
[0014]第一L型尺寸定位件用于配合第二L型尺寸定位件以定位调整两个固定件的立柱之间的距离;
[0015]第二L型尺寸定位件用于配合第一L型尺寸定位件以定位调整两个固定件的立柱之间的距离。
[0016]进一步地,第一定位套筒柱的底端开设有第一深孔通道,第一深孔通道活动连接地嵌入其中一个固定件的立柱中;第二定位套筒柱的底端开设有第二深孔通道,第二深孔通道活动连接地嵌入其中另一个固定件的立柱中。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套筒柱的侧面开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贯穿至第一深孔通道;该装置包括第一拧紧螺栓,所述第一拧紧螺栓拧入第一螺纹孔;第一拧紧螺栓用于压紧第一深孔通道内的其中一个固定件的立柱,从而使第一定位套筒柱与该其中一个固定件的立柱的位置关系相对固定;
[0018]所述第二定位套筒柱的侧面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贯穿至第二深孔通道;该装置包括第二拧紧螺栓,所述第二拧紧螺栓拧入第二螺纹孔;第二拧紧螺栓用于压紧第二深孔通道内的其中另一个固定件的立柱,从而使第二定位套筒柱与该其中另一个固定件的立柱的位置关系相对固定。
[0019]进一步地,所述尺寸测量套筒的侧面开设有第三螺纹孔,第三螺纹孔贯穿至第三深孔通道;该装置包括第三拧紧螺栓,所述第三拧紧螺栓拧入第三螺纹孔;第三拧紧螺栓用于压紧已伸入第三深孔通道内的尺寸测量尺杆,从而使第三定位套筒柱与尺寸测量尺杆的位置关系相对固定。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1](1)本技术的固定件减少焊渣对传感器安装在钢管桩表面的影响。原有的钢管桩高应变检测传感器安装,是通过焊接方法将立柱焊接在钢管桩表面,形成许多焊渣,将传感器通过立柱安装在钢管桩表面,立柱周围形成的焊渣阻碍了传感器同钢管桩的贴合,严重的影响了高应变检测信号的采集。然而通过转换焊接的对象,将立柱同基座板结合在一起,通过焊接基座板四周,焊接难度低,焊渣形成于基座板周边,从而使基座板上的立柱周边表面光滑无焊渣,可与传感器进行较好的贴合,从而不影响高应变检测信号的采集质量。
[0022](2)本技术的装置可提高立柱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提高钢管桩高应变检测传感器安装质量的固定件,安装于钢管桩(200)表面,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1)包括基座板(12)和立柱(11);立柱(11)垂直并固定于基座板(12)的顶面上;基座板(12)焊接于钢管桩(200)表面上,使基座板(12)的底面紧贴钢管桩(200)表面;基座板(12)作为立柱(11)的固定基座以及高应变检测传感器(100)的安装基座;立柱(11)用于伸入高应变检测传感器(100)的安装孔,并作为高应变检测传感器(100)的安装支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高钢管桩高应变检测传感器安装质量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1)垂直并固定于基座板(12)的顶面上的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提高钢管桩高应变检测传感器安装质量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板(12)为方形。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可提高钢管桩高应变检测传感器安装质量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1)为螺杆。5.一种可提高钢管桩高应变检测传感器安装质量的装置,用于对高应变检测传感器(100)的两个安装部进行安装以及安装前的定位测量,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两个固定件(1)、第一L型尺寸定位件(3)和第二L型尺寸定位件(2);两个固定件(1)相互间隔地设置于钢管桩(200)表面上;第一L型尺寸定位件(3)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尺寸测量套筒(32)和第一定位套筒柱(31);第二L型尺寸定位件(2)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尺寸测量尺杆(22)和第二定位套筒柱(21);尺寸测量套筒(32)的底端开设有第三深孔通道(321),尺寸测量尺杆(22)活动连接地伸入第三深孔通道(321)中,从而使第一L型尺寸定位件(3)与第二L型尺寸定位件(2)活动连接后形成凹字型测量定位机构;第一定位套筒柱(31)活动连接地套入其中一个固定件(1)的立柱(11)中;第二定位套筒柱(21)活动连接地套入其中另一个固定件(1)的立柱(11)中;测量定位后的固定件(1)用于一一对应地安装高应变检测传感器(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业波张伟韩宝宁王敏丰刘珂何书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