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溴素还原反应罐自动加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07604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溴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溴素还原反应罐自动加料系统,进液检测组件包括底部插装于反应罐侧壁底部的倒T形管,支座套装于倒T形管底部外端,PH值传感器模块、氯离子传感器模块插装于支座的插孔内,循环液体泵与倒T形管和分流管连接,分流管上设有分流接头,射流混合器包括连接于分流接头的主直管和侧接头,布流管连接的三通顶部两端分别安装酸液供应阀模块和氯气供应阀模块,连接管连接于布流管和侧接头之间,输出管外周壁的输出接头与主直管顶端连接,输出管端口与反应罐侧壁顶端连接,中心控制模块根据PH值、氯离子信息控制酸液供应阀模块和氯气供应阀模块;解决了溴素反应罐加料装置难以实现精准定量加料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溴素还原反应罐自动加料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溴素生产设备
,具体为一种溴素还原反应罐自动加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溴素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农药、以及石油等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价值。目前溴素提取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和空气吹出法两大经典方法以及离子交换树脂法、膜分离法、吸附、电解、电吸附、空气氧化、酸氧化等多种方法。其中,空气吹出法是现为最成熟、最普遍采用的提溴工艺,可从低浓度含溴卤水(2~4g/L)或海盐生产过程中的卤水中提溴。其基本原理是:溴离子被氯气氧化为游离溴后,根据溴的气、液相浓度之间的气液平衡关系被空气从卤水中吹出,再以吸收剂吸收,吸收后再通入氯气氧化或加酸酸化使溴游离出来,最后在水蒸气的气提作用下脱离液相经过冷凝得到溴。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吸收剂是纯碱或烧碱溶液,二氧化硫、铁屑及低温溴盐溶液。按吸收剂不同可将空气吹出法分为碱液吸收法和酸液吸收法。
[0003]空气吹出酸液吸收法的工艺过程有:1、酸化,向生产原料卤水加入硫酸或盐酸酸化;2、氯气氧化,向酸化的卤水通入氯气,卤水中的溴离子被氧化:2Br

+Cl2=2Cl

+Br2,生成游离溴;3、空气吹扫,氧化后的卤水经管道送到吹出塔顶部,再用空气鼓风机将游离溴吹出;4、吸收,将含大量游离溴的空气导入吸收塔,通入二氧化硫气体,将空气中的游离溴转化为雾状的氢溴酸:SO2+Br2+2H2O=2HBr+H2SO4,得到氢溴酸富集液;5、蒸馏(二次氧化),把氢溴酸富集液导入蒸馏塔,从塔底通入氯气,把氢溴酸氧化为游离溴:2HBr+Cl2=2HCl+Br2,溴蒸气从塔顶排出,经过冷凝、溴水分离,精制得到高品质的产品溴。
[0004]在空气吹出法制溴过程中,需要向盛装有卤水的反应罐中添加的物料主要有酸液和氯气,这两者的添加量直接影响溴素提取率的高低。因此,需对酸液和氯气的添加量进行精细化控制。但是,目前常用的加料装置难以实现对加料量的精细化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溴素还原反应罐自动加料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溴素反应罐加料装置难以实现精准定量加料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溴素还原反应罐自动加料系统,所述进液检测组件包括底部里端插装于反应罐侧壁底部的倒T形管,所述支座固定套装于所述倒T形管的底部外端,所述支座内沿轴向设有两个插孔,所述PH值传感器模块的外端插装于其中一个所述插孔内,且所述PH值传感器模块的里端穿出所述倒T形管的里端口,所述氯离子传感器模块的外端插装于另一个所述插孔内,且所述氯离子传感器模块的里端穿出所述倒T形管的里端口,所述循环液体泵的输入端与所述倒T形管的顶端连接,所述分流管的端口与所述循环液体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分流管外周壁沿轴向均匀设有多个分流接头,所述射流混合器包括底端连接于所述分流接头的主直管以及连接于所述主直管侧壁中部的侧接头,所述布流管的中部连接有三通,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分别沿轴向均匀套装在所
述布流管的外周壁上,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侧接头对应连接,所述输出管外周壁沿轴向均匀设有多个输出接头,所述输出接头分别与所述主直管的顶端对应连接,所述输出管的端口与反应罐侧壁顶端的接口连接,所述酸液供应阀模块的输出端固定于所述三通顶部的一个端头上,且所述酸液供应阀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至酸液供应设备,所述氯气供应阀模块的输出端固定于所述三通顶部的另一个端头上,且所述氯气供应阀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至氯气供应设备,所述中心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PH值传感器模块和所述氯离子传感器模块的检测信息分别对应控制所述酸液供应阀模块和所述氯气供应阀模块的通断。
[0007]优选的,所述倒T形管底部对应于反应罐外侧壁的位置设有限位环,所述倒T形管底部位于所述限位环里侧的位置设有外螺纹一,所述外螺纹一对应于反应罐内侧壁的位置螺纹套装有固定螺帽。
[0008]优选的,所述倒T形管底部外端设有外螺纹二,所述支座包括与所述外螺纹二螺纹套接匹配的螺纹套以及固定对接于所述螺纹套外端的固定柱,所述插孔沿轴向设于所述固定柱内。
[0009]优选的,所述主直管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输入柱腔、输入锥腔、混合腔、输出锥腔和输出柱腔,所述侧接头内对应于所述混合腔的位置设有侧锥腔。
[0010]优选的,所述输出锥腔与所述输出柱腔之间连接有连接锥腔。
[0011]优选的,所述循环液体泵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接直管,所述连接直管顶端连接有连接弯管,所述连接弯管与所述分流管的输入端口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循环液体泵电性连接有循环泵控制模块,所述循环泵控制模块与所述中心控制模块电信号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PH值传感器模块、氯离子传感器模块与所述插孔之间设有水密封结构。
[0014]优选的,所述倒T形管、连接直管、连接弯管、分流管、布流管、连接管和输出管为PPH管。
[0015]优选的,所述分流管上所述分流接头的数量与所述输出管上所述输出接头的数量不少于六个。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溴素还原反应罐自动加料系统能够实时对反应罐内PH值和氯离子含量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信息来通过酸液供应阀模块和氯气供应阀模块对酸液和氯气的加料量进行控制,从而达到精准定量加料的效果。
[0018]2.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溴素还原反应罐自动加料系统通过循环液体泵和射流混合器便于将加入卤水中的酸液或氯气与卤水充分混合,便于提高发应效率,从而使得溴素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进液检测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射流混合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控制系统结构原理图。
[0024]图中:1

进液检测组件;101

倒T形管;102

限位环;103

外螺纹一;104

固定螺帽;105

外螺纹二;
[0025]2‑
支座;201

螺纹套;202

固定柱;203

插孔;
[0026]3‑
PH值传感器模块;
[0027]4‑
氯离子传感器模块;
[0028]5‑
循环液体泵;501

连接直管;502

连接弯管;503

循环泵控制模块;
[0029]6‑
分流管;601

分流接头;
[0030]7‑
射流混合器;701

主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溴素还原反应罐自动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液检测组件(1),所述进液检测组件(1)包括底部里端插装于反应罐侧壁底部的倒T形管(101);支座(2),所述支座(2)固定套装于所述倒T形管(101)的底部外端,所述支座(2)内沿轴向设有两个插孔(203);PH值传感器模块(3),所述PH值传感器模块(3)的外端插装于其中一个所述插孔(203)内,且所述PH值传感器模块(3)的里端穿出所述倒T形管(101)的里端口;氯离子传感器模块(4),所述氯离子传感器模块(4)的外端插装于另一个所述插孔(203)内,且所述氯离子传感器模块(4)的里端穿出所述倒T形管(101)的里端口;循环液体泵(5),所述循环液体泵(5)的输入端与所述倒T形管(101)的顶端连接;分流管(6),所述分流管(6)的端口与所述循环液体泵(5)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分流管(6)外周壁沿轴向均匀设有多个分流接头(601);射流混合器(7),所述射流混合器(7)包括底端连接于所述分流接头(601)的主直管(701)以及连接于所述主直管(701)侧壁中部的侧接头(702);布流管(8),所述布流管(8)的中部连接有三通(801);连接管(9),所述连接管(9)的一端分别沿轴向均匀套装在所述布流管(8)的外周壁上,所述连接管(9)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侧接头(702)对应连接;输出管(10),所述输出管(10)外周壁沿轴向均匀设有多个输出接头(1001),所述输出接头(1001)分别与所述主直管(701)的顶端对应连接,所述输出管(10)的端口与反应罐侧壁顶端的接口连接;酸液供应阀模块(11),所述酸液供应阀模块(11)的输出端固定于所述三通(801)顶部的一个端头上,且所述酸液供应阀模块(11)的输入端连接至酸液供应设备;氯气供应阀模块(12),所述氯气供应阀模块(12)的输出端固定于所述三通(801)顶部的另一个端头上,且所述氯气供应阀模块(12)的输入端连接至氯气供应设备;以及中心控制模块(13),所述中心控制模块(13)用于根据所述PH值传感器模块(3)和所述氯离子传感器模块(4)的检测信息分别对应控制所述酸液供应阀模块(11)和所述氯气供应阀模块(12)的通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溴素还原反应罐自动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倒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迟云飞姜松沅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致美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