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毛忠义专利>正文

一种内循环截排污缓水沉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7447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内循环截排污缓水沉积装置,包括第一缸体(1)、第二缸体(2)、第三缸体(3)、第四缸体(8)、第五缸体(9)、第一虹吸管(4)、全光谱LED灯(5)、太阳能光伏板(6)、截排污装置(7)。通过对旋转阀门开关(76)、第一虹吸管(4)及水泵的操作实现了一种内循环截排污缓水沉积功能,再结合全光谱LED灯(5)、太阳能光伏板(6)更合实现有机蔬菜的绿色低碳水培种植及食用鱼的养殖,整套设备的功能性强自动化程度高并可节省大量的电能、水资源及人工劳务,具有很高的市场推广价值。有很高的市场推广价值。有很高的市场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循环截排污缓水沉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缸水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内循环截排污缓水沉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缸用于养殖水生生物起到观赏的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缸也广泛应用于居家摆放,并逐渐成为现代居家必需品。然而由于水缸内水生生物的新陈代谢及日常投食,水缸内产生了许多生物排泄物及饵料残留物等污物。虽然传统水缸内安装的水循环过滤装置可以起到一定的过滤沉积效果,但过滤装置中过滤耗材面积有限,如更换不及时,大量的污物特别是饵料残留物极易堵塞过滤装置,使得过滤装置失效,更有可能引发循环水泵堵塞造成安全事故。
[0003]为此,设计一种内循环截排污缓水沉积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具有实际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解决大量的污物堵塞过滤耗材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内循环截排污缓水沉积装置。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包括第一缸体、截排污装置、第四缸体,第五缸体,第一缸体内置有第一水泵,截排污装置设有一入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截排污装置内设有横向多孔格栅,横向多孔格栅上放置有过滤耗材,第一水泵通过管道联通至截排污装置的入水口,经过第一出水口的水最终回流至第一缸体内,第四缸体放置于第五缸体的顶部,截排污装置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管道联通到第四缸体,第四缸体的底部开有一小孔,第五缸体的内部设有竖向隔断将第五缸体内部分割成数个隔舱,隔舱的数量至少有两个,隔间设有互通口连接各隔舱。第四缸体底部小孔联通至隔舱。隔舱一侧设有五号出水口并联通至第一缸体内。
[0007]进一步的,所述截排污装置上设有一旋转阀门开关、一竖向圆管,竖向圆管贯穿所述过滤耗材及横向多孔格栅,旋转阀门开关旋至一侧时,圆管上部只联通所述第一出水口,下部穿过所述横向多孔格栅联通至所述截排污装置的底部,所述入水口的开关状态为打开,所述第一出水口开关状态为打开,所述第二出水口开关状态为关闭,污水由所述入水口进入到所述截排污装置的内部由上往下流经过所述过滤耗材,污物颗粒被所述过滤耗材隔阻,过滤水到所述截排污装置的底部并经过圆管从所述第一出水口流出,旋转阀门开关旋至另一侧时,圆管上部只联通所述入水口,下部穿过所述横向多孔格栅联通至所述截排污装置的底部,所述入水口的开关状态为打开,所述第一出水口开关状态为关闭,所述第二出水口开关状态为打开,水经过所述入水口并经过圆管进入到所述截排污装置的底部,由下往上流再经过所述过滤耗材,污物颗粒被水带走并由所述第二出水口流出。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缸体的上部放置有第二缸体,第二缸体上设有二号入水口、二号出水口,二号入水口通过管道联通至所述截排污装置的第一出水口,二号出水口通过管
道联通至所述第一缸体内。
[0009]进一步,所述第二缸体的上部设置有第六缸体、第二虹吸管,第二缸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三水泵,第三水泵通过管道联通至第六缸体,第二虹吸管安装在第六缸体一侧,当水位上升至第二虹吸的顶部时,第二虹吸管将第六缸体内的水虹吸排出。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缸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一缸体的上部设置有第三缸体、第一虹吸管,第二水泵通过管道联通至第三缸体内,第一虹吸管安装在第三缸体一侧,当水位上升至第一虹吸管的顶部时,第一虹吸管将第三缸体内的水虹吸排出至第一缸体内。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缸体、第六缸体至少有一个的顶部设置有全光谱LED灯。
[0012]进一步的,所述全光谱LED灯采用太阳能光伏板供电。
[0013]进一步的,所述旋转阀门开关为两档调解,所述旋转阀门开关是电控阀门开关、电控定时阀门开关中的一种。
[0014]进一步的,所述截排污装置内的过滤耗材是砂石状固体颗粒、活性炭、过滤棉、过滤球、过滤网中的一种或任意数种。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四缸体底部小孔上设置有通孔器,所述通孔器固定在第四缸体内,所述通孔器下部设有竖向通针,所述竖向通针上下移动时穿过所述小孔。
[0016]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带污物的水通过截排污装置的进水口进入到截排污装置,然后经过截排污装置的出水口流出,而水生动物日常排泄物、饵料残留物等污物被阻隔在截排污装置内置放的过滤耗材上。当污物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关闭截排污装置的出水口,打开截排污装置排污口上的阀门开关,则污物因为水体流动方向改变及带动迅速从排污口流至相应缸体内,相应缸体上有联通至隔舱的小出水口,污物及水因重力顺着小出水口缓慢流至沉积池的隔间内,因重力因素污物在沉积池的隔间内逐级沉积从而水逐级清化,最终清化的水顺着隔舱的出水口流出从而基本净化,本装置能为养鱼爱好者节省大量的鱼缸打理时间并节省大量的过滤棉及水资源且过滤系统上部可以结合虹吸缸体进行蔬菜的水培种植并能使用光伏系统为光谱灯供电实现绿色低碳鱼菜共生的效果,具有很高的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截排污装置过滤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的截排污装置冲洗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水流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第四缸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技术第五缸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是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9是是本技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号:1

第一缸体、11

第一水泵、12

第二水泵、2

第二缸体、21

二号入水口、22

二号出水口、23

第三水泵、3

第三缸体、4

第一虹吸管、5

全光谱LED灯、6

太阳能光伏板、7

截排污装置、71

入水口、72

第一出水口、73

第二出水口、74

横向多孔格栅、75

过滤耗材76

旋转阀门开关、77

竖向圆管、8

第四缸体、81

小孔、82

通孔器、83

竖向通针、9

第五缸体、91

竖向隔断、92

隔舱、93

互通口、94

五号出水口、1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循环截排污缓水沉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缸体(1)、截排污装置(7)、第四缸体(8),第五缸体(9),第一缸体(1)内置有第一水泵(11),截排污装置(7)设有一入水口(71)、第一出水口(72)、第二出水口(73),截排污装置(7)内设有横向多孔格栅(74),横向多孔格栅上放置有过滤耗材(75),第一水泵(11)通过管道联通至截排污装置(7)的入水口(71),经过第一出水口(72)的水最终回流至第一缸体(1)内,第四缸体(8)放置于第五缸体(9)的顶部,截排污装置(7)的第二出水口(73)通过管道联通到第四缸体(8),第四缸体(8)的底部开有一小孔(81),第五缸体(9)的内部设有竖向隔断(91)将第五缸体(9)内部分割成数个隔舱(92),隔舱(92)的数量至少有两个,隔舱(92)间设有互通口(93)连接各隔舱(92),第四缸体(8)底部小孔(81)联通至隔舱(92),隔舱(92)一侧设有五号出水口(94)并联通至第一缸体(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截排污缓水沉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排污装置(7)上设有一旋转阀门开关(76)、一竖向圆管(77),竖向圆管(77)贯穿所述过滤耗材(75)及横向多孔格栅(74),旋转阀门开关(76)旋至一侧时,圆管(77)上部只联通所述第一出水口(72),下部穿过所述横向多孔格栅(74)联通至所述截排污装置(7)的底部,所述入水口(71)的开关状态为打开,所述第一出水口(72)开关状态为打开,所述第二出水口(73)开关状态为关闭,污水由所述入水口(71)进入到所述截排污装置(7)的内部由上往下流经过所述过滤耗材(75),污物颗粒被所述过滤耗材(75)隔阻,过滤水到所述截排污装置(7)的底部并经过圆管(77)从所述第一出水口(72)流出,旋转阀门开关(76)旋至另一侧时,圆管(77)上部只联通所述入水口(71),下部穿过所述横向多孔格栅(74)联通至所述截排污装置(7)的底部,所述入水口(71)的开关状态为打开,所述第一出水口(72)开关状态为关闭,所述第二出水口(73)开关状态为打开,水经过所述入水口(71)并经过圆管(77)进入到所述截排污装置(7)的底部,由下往上流再经过所述过滤耗材(75),污物颗粒被水带走并由所述第二出水口(73)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忠义
申请(专利权)人:毛忠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