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冷凝水加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冷凝水加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数据中心对空气处理要求恒温恒湿,通常采用专用的精密机房空调,涉及到加湿处理和空气温度处理。机房空调常年运行制冷,经常在室内蒸发器产生凝露水,低温凝露水携带部分冷量直接排出,浪费制冷量和水量。
[0003]而机房空调加湿系统需要补水、加热气化或者雾化,与处理后的室内空气相互混合从而调节温度和湿度,然后再输送到数据中心。
[0004]因此充分利用低温凝露水的冷量、低温凝露水作为加湿系统的补水,值得精密机房空调开发者研究优化。
[0005]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机房空调存在低温凝露水浪费,冷量得不到有效利用等技术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空调冷凝水加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机房空调存在低温凝露水浪费,冷量得不到有效利用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空调冷凝水加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r/>[0007]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冷凝水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油分离器(2)、换热部(3)、蒸发器(4)、接水盘(5)和加湿器(6),所述油分离器(2)与所述压缩机(1)的出气端连通,所述蒸发器(4)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连通,所述换热部(3)与所述油分离器(2)相接,所述接水盘(5)设置于所述蒸发器(4)的底部以对所述蒸发器(4)产生的冷凝水进行收集;所述空调冷凝水加湿系统还包括第一管路(101)和第二管路(102),所述第一管路(101)的一端与所述接水盘(5)的内部连通、另一端能连通至所述换热部(3),以能将冷凝水从所述接水盘(5)中导通至所述换热部(3)中并与所述油分离器(2)进行换热,所述第二管路(102)的一端与所述换热部(3)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加湿器(6)连通,以能将经所述换热部(3)换热后的冷凝水导通至所述加湿器(6)中,所述加湿器(6)能将水雾化并对所述蒸发器(4)换热前或换热后的空气进行加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冷凝水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3)为呈套筒结构的外筒体,其套设在所述油分离器(2)的外周壁上,所述外筒体的内壁与外壁之间具有空腔,所述第一管路(101)的另一端与所述空腔连通,以能将所述接水盘(5)中的冷凝水导通至所述空腔的底部,所述第二管路(102)的一端与所述空腔的顶部连通,以从所述空腔中导出经换热后的冷凝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冷凝水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管路(103)和加湿管(11),所述第三管路(103)的一端与所述加湿器(6)的内部连通,以能从所述加湿器(6)中引出冷凝水和/或水蒸气,所述第三管路(103)的另一端与所述加湿管(11)连通,所述加湿管(11)设置在所述蒸发器(4)的出风管路上,以能对经过所述蒸发器(4)降温后的空气进行加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冷凝水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管(11)为具有内部容纳腔的空心管结构,其管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从所述加湿管(11)的内壁贯通至外壁,使得所述冷凝水和/或水蒸气能通过所述通孔喷射而出。5.根据权利要求1
‑
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冷凝水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凝器(7)、进气管(201)、出气管(202)和出油管(203),所述进气管(201)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的出气端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油分离器(2)的内部上部,所述出气管(202)的一端与所述油分离器(2)的内部上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7)连通;还包括第四管路(104),所述第四管路(104)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器(4)连通,所述出油管(203)的一端与所述油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玉优,林海佳,李蓉,赖桃辉,康建,任启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