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6523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31
本申请属于充电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电连接弹片;充电柱,所述充电柱设于所述壳体,所述充电柱上连接有导电件,所述电连接弹片与所述导电件接触,在所述充电柱的轴线方向上,所述电连接弹片与所述充电柱错位设置,所述充电柱背向所述导电件的一端暴露于所述壳体外。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增加导电件,使得处于不同位置处的电连接弹片都能够与充电柱电连接,因此可灵活地调整电连接弹片在电路板上的位置,从而使得电连接弹片不与其他元器件相冲突,如此可避免相关技术中电连接弹片的设置位置不灵活导致的影响其他元器件的布局,增加电路板的设计难度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穿戴设备


[0001]本申请属于充电结构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及智能穿戴类产品的技术进步,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电子产品已经逐渐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运动记录、身体状态监测、移动支付、来电/闹钟提醒等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0003]相关技术中,穿戴设备的壳体内设有电路板,电路板上设有电连接弹片,壳体上设有穿孔,充电柱的连接端穿过穿孔,并与电连接弹片抵接,也就是说电连接弹片必须抵接在充电柱的连接端的端面上,电连接弹片的设置位置不灵活,只能位于充电柱的连接端的正上方,如此可能造成电连接弹片的位置与电路板上的其他元器件的位置相冲突,影响其他元器件的布局,增加电路板的设计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能够解决由于电连接弹片的设置位置不灵活,而增加电路板的设计难度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
[000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内设有电路板(200),所述电路板(200)包括电连接弹片(210);充电柱(300),所述充电柱(300)设于所述壳体(100),所述充电柱(300)上连接有导电件(400),所述电连接弹片(210)与所述导电件(400)接触,在所述充电柱(300)的轴线方向上,所述电连接弹片(210)与所述充电柱(300)错位设置,所述充电柱(300)背向所述导电件(400)的一端暴露于所述壳体(100)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400)与所述充电柱(300)可分离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的内壁具有连接面,在所述导电件(400)和所述连接面中,一者设有定位柱(500),另一者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500)与所述定位孔定位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具有相背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贯通至所述第二面,所述充电柱(300)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并暴露于所述第一面,所述导电件(400)上设置有折弯部(600),所述折弯部(600)沿靠近所述充电柱(300)的方向延伸,所述折弯部(600)与所述第二面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400)为片状结构,所述导电件(400)具有相背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充电柱(300)朝向所述导电件(400)的一端的端面相贴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林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萤石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