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敏专利>正文

一种轮椅扶手上肢可调节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6469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椅扶手上肢可调节支撑装置,包括升降支架、设置于升降支架底部的底座以及设置于升降支架上端的扶手架;升降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杆以及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中间位置相互铰接成X型结构,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底座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的上端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于扶手架底部,第二支撑杆的下端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于底座上,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扶手架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之间连接有衔接杆,扶手架底侧靠近第一支撑杆上端的一侧设有调节块,调节块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调节螺杆的一端与衔接杆配合;扶手架包括托板以及支撑软垫,托板沿长度方向设有容置槽,容置槽内活动设有复健板。容置槽内活动设有复健板。容置槽内活动设有复健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椅扶手上肢可调节支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支撑装置
,具体是指一种轮椅扶手上肢可调节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脑卒中患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019年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现患和曾患卒中人数约为1704万。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早期特别是软瘫期极易发生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7%

81%。脑卒中早期,肩关节周围肌肉张力下降,关节囊松弛,肩关节失去正常的锁定机制从而导致肩关节半脱位,后续将引起疼痛、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恢复周期延长,最终影响康复治疗效果,导致患者的自理能力下降。在卒中恢复期患者常常由于肢体运动障碍,需要长时间使用轮椅,如果能在患者轮椅坐位时给予上肢良好恰当的支撑,可预防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缩短肩关节半脱位恢复周期,与现行的常规治疗手段肩吊带相比更符合正常人体上肢及手的功能位、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和使用时长。但现今市场上常规流通的轮椅扶手结构设计简单,只能进行简单的支撑作用,不能实现对上肢的有效支撑,同时也不能满足不同上臂长度及不同级别手功能的卒中患者的上述需求。
[0003]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为偏瘫患者提供一种轮椅扶手上肢可调节支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轮椅扶手上肢可调节支撑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轮椅扶手上肢可调节支撑装置:包括升降支架、设置于升降支架底部的底座以及设置于升降支架上端的扶手架;
[0006]所述升降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杆以及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中间位置相互铰接成X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于扶手架底部,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于底座上,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扶手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连接有衔接杆,所述扶手架底侧靠近第一支撑杆上端的一侧设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与衔接杆配合;
[0007]所述扶手架包括托板以及支撑软垫,所述托板沿长度方向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活动设有复健板。
[0008]作为改进,所述复健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手型垫,所述手型垫靠近扶手架的一端设置固定带,所述手型垫位于手指部设有弹性限位带。
[0009]作为改进,所述支撑软垫中部要长度方向设有弧形凹槽。
[001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1、通过底座与扶手架之间设置的X型升降支架,实现支撑装置高度的可调节,调节方式简单、方便,能满足不同人群的是使用需求;
同时通过支撑软垫的设置,提高支撑时的舒适度。
[0011]2、通过可收纳式的复健板的设置,可用作偏瘫痉挛的手部康复器材,增加其使用功能的同时,实现其对康复需求问题的解决,同时可减少空间的占用。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一种轮椅扶手上肢可调节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3]图2是本技术一种轮椅扶手上肢可调节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4]图3是本技术一种轮椅扶手上肢可调节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0015]图4是本技术一种轮椅扶手上肢可调节支撑装置的结构展开图。
[0016]如图所示:1、升降支架,2、底座,3、扶手架,4、第一支撑杆,5、第二支撑杆,6、衔接杆,7、调节块,8、调节螺杆,9、托板,10、支撑软垫,11、容置槽,12、复健板,13、底板,14、手型垫,15、固定带,16、弹性限位带,17、弧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18]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9]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20]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0021]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结合附图,一种轮椅扶手上肢可调节支撑装置,包括升降支架1、设置于升降支架1底部的底座2以及设置于升降支架1上端的扶手架3;
[0023]所述底座2为框架型结构,在具体实施时,该支撑装置通过底座2固定与轮椅扶手上,实现该支撑装置的固定,以达到对上肢的可调节支撑。
[0024]同时,为保证底座2与轮椅扶手固定的牢固性,可以在底座2的底部设置与轮椅扶手配合的卡槽,方便实现与轮椅扶手的固定;同时也可以通过在底座2上设置魔术带,实现
该支撑装置与轮椅扶手的固定配合。
[0025]所述升降支架1包括第一支撑杆4以及第二支撑杆5,所述第一支撑杆4与第二支撑杆5中间位置相互铰接成X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下端与底座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上端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于扶手架3底部,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下端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于底座2上,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上端与扶手架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之间连接有衔接杆6,所述扶手架3底侧靠近第一支撑杆4上端的一侧设有调节块7,所述调节块7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8,所述调节螺杆8的一端与衔接杆6配合;
[0026]在实际使用中,通过旋转调节螺杆8,推动衔接杆6沿水平方向进行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支撑杆4沿水平方向进行移动,由于所述第一支撑杆4与第二支撑杆5中间位置相互铰接成X型结构,且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下端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于底座2上,进而可带动第二支撑杆5沿水平方向进行移动,以此实现升降支架1的张开或者收拢,进而控制支撑装置的升降,实现对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椅扶手上肢可调节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支架(1)、设置于升降支架(1)底部的底座(2)以及设置于升降支架(1)上端的扶手架(3);所述升降支架(1)包括第一支撑杆(4)以及第二支撑杆(5),所述第一支撑杆(4)与第二支撑杆(5)中间位置相互铰接成X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下端与底座(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上端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于扶手架(3)底部,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下端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于底座(2)上,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上端与扶手架(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之间连接有衔接杆(6),所述扶手架(3)底侧靠近第一支撑杆(4)上端的一侧设有调节块(7),所述调节块(7)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8),所述调节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敏
申请(专利权)人:李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