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使用消化液回输过滤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6333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使用消化液回输过滤瓶,包括瓶体,过滤座,封堵座,盖体及进液组件;瓶体底部连接有出液管;过滤座包括座体及过滤件,座体设于瓶体上,过滤件截面为倒V型结构,底部与座体相连,过滤件上设有多个第一过滤孔;封堵座设于过滤件的顶部;盖体与座体可拆卸连接,盖体上开设有通孔;进液组件包括进液管及分流座,进液管穿设于通孔内,上端与消化液传输管相连,分流座与进液管的下端相连,分流座上开设有进液孔,进液孔与进液管相连通,分流座内部设有多个分流孔,多个分流孔上端与进液孔相连通,分流座外壁上设有多个与分流孔连通的第二过滤孔。有益效果:消化液可进行多次过滤,且过滤物易于清理,有效避免过滤孔被堵塞而影响过滤效果。过滤孔被堵塞而影响过滤效果。过滤孔被堵塞而影响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次性使用消化液回输过滤瓶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消化液回输过滤瓶。

技术介绍

[0002]小肠连续性中断常导致病人大量消化液丢失,若管理不规范会引起急慢性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吸收障碍,影响肠道消化功能,营养状况改善十分困难。维持病人的良好营养状况是治疗的重点问题,既往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是维持病人营养状况的主要方式,而长期使用肠外营养易出现感染、淤胆、导管血栓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0003]通过回输漏出消化液可减少并逐渐停止肠外营养使用,既避免了长期使用肠外营养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又能维持病人良好营养状况,成为解决营养不足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消化液回输泵体外临时建立肠道连续性,开辟肠内营养治疗新途径,实现全肠道利用,消化液完全回输利用,解决病人长期禁食问题,增加肠内营养物质供给。而消化液中一般都伴随有粪便等杂质,因此,需要对消化液进行收集、过滤。在临床护理中,医护人员一般都是利用纱布进行过滤,而纱布的过滤效果较差,致使过滤后的消化液中仍然含有相关的杂质,因此,不利于消化液的回输。
[0004]申请人作在消化内科专业的医护人员,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对于临床上消化液的过滤方式以及其弊端,申请人一直在进行思索,并在与科室其他专业人员进行深入的交流探讨后,专利技术创造出一次性使用消化液回输过滤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一次性使用消化液回输过滤瓶。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次性使用消化液回输过滤瓶,包括:
[0007]瓶体,所述瓶体底部连接有出液管;
[0008]过滤座,所述过滤座包括座体及过滤件,所述座体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瓶体上,所述过滤件的截面为倒V型结构,底部与所述座体相连,所述过滤件上均匀的开设有多个第一过滤孔;
[0009]封堵座,所述封堵座设置于过滤件的顶部;
[0010]盖体,所述盖体适于与所述座体可拆卸连接,用于盖合所述瓶体,所述盖体上开设有一通孔;
[0011]进液组件,所述进液组件包括进液管及分流座,所述进液管穿设于所述通孔内,上端与消化液传输管相连,所述分流座与所述进液管的下端相连,所述分流座上开设有一进液孔,所述进液孔与所述进液管相连通,所述分流座内部环绕所述进液孔开设有多个分流孔,所述多个分流孔的上端与所述进液孔的上端相连通,所述分流座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过滤孔,所述多个第二过滤孔与所述多个分流孔相连通;
[0012]当所述盖体连接于所述座体上时,所述封堵座插设至所述进液孔的下端,且与所述多个分流孔的下端相抵,以封闭所述进液孔及所述多个分流孔。
[00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次性使用消化液回输过滤瓶,一方面,通过多个第二过滤孔可以对消化液进行一次过滤,通过多个第一过滤孔可以对消化液进行二次过滤,以减少回输的消化液中的杂质,提高洁净度;另一方面,多个分流孔可以从多个方向上分流消化液,从而防止过滤件堵塞而影响过滤效率;在一方面,过滤物可以沿着过滤件滚落至相应的收集位置,而不会留在过滤件上堵塞第一过滤孔,由此,本技术过滤效果好,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0014]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一次性使用消化液回输过滤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座体包括底板、环形罩及连接套管;
[0016]所述底板的中部开设有一过孔;
[0017]所述环形罩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相连,所述过滤件的底部连接于所述过孔的孔壁上,且所述过滤件底部与所述环形罩的下端之间形成有一过滤物收容间隙;
[0018]所述连接套管设置于所述环形罩的外部,中部与所述环形罩的上端相连,下端与所述瓶体螺纹连接。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过孔内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上间隔均匀的设置有多个第三过滤孔。
[002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套管的上端与所述盖体螺纹连接。
[002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封堵座包括封堵塞及多个挡板;
[0022]所述封堵塞设置于所述过滤件的顶部,所述多个挡板间隔均匀的设置于所述封堵塞的外周壁上;
[0023]当所述盖体连接于所述座体上时,所述封堵塞插设至所述进液孔的下端,以封堵所述进液孔,所述多个挡板分别与多个所述分流孔的下端相抵,以封闭所述多个分流孔。
[002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液管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上限位套及下限位套,所述进液管可转动的穿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上限位套及下限位套分别设置于所述盖体的上下两侧。
[002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旋转把手,所述旋转把手设置于所述上限位套上,用于驱使所述进液管旋转,以通过所述进液管带动所述分流孔的下端与所述多个挡板错位。
[002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盖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定位块;
[0027]当所述旋转把手与所述定位块相抵时,所述多个挡板分别与所述多个分流孔的下端相抵,以封闭所述多个分流孔的下端;
[0028]当所述旋转把手远离所述定位块时,所述多个挡板与所述多个分流孔的下端相互错位。
[002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包括限位块及复位弹簧;
[0030]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盖体上,且与所述定位块相对设置;
[0031]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把手相连,另一端限位块相连,用于驱使所述旋
转把手复位。
[0032]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
[003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分解结构的剖视图;
[003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过滤座及封堵座的剖视图;
[003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进液组件的剖视图;
[0039]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封堵座的俯视图。
[0040]附图标记:
[0041]瓶体10;
[0042]出液管11;
[0043]过滤座20;
[0044]座体21;
[0045]底板211;
[0046]过孔2111;
[0047]过滤板21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使用消化液回输过滤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所述瓶体底部连接有出液管;过滤座,所述过滤座包括座体及过滤件,所述座体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瓶体上,所述过滤件的截面为倒V型结构,底部与所述座体相连,所述过滤件上均匀的开设有多个第一过滤孔;封堵座,所述封堵座设置于过滤件的顶部;盖体,所述盖体适于与所述座体可拆卸连接,用于盖合所述瓶体,所述盖体上开设有一通孔;进液组件,所述进液组件包括进液管及分流座,所述进液管穿设于所述通孔内,上端与消化液传输管相连,所述分流座与所述进液管的下端相连,所述分流座上开设有一进液孔,所述进液孔与所述进液管相连通,所述分流座内部环绕所述进液孔开设有多个分流孔,所述多个分流孔的上端与所述进液孔的上端相连通,所述分流座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过滤孔,所述多个第二过滤孔与所述多个分流孔相连通;当所述盖体连接于所述座体上时,所述封堵座插设至所述进液孔的下端,且与所述多个分流孔的下端相抵,以封闭所述进液孔及所述多个分流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消化液回输过滤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包括底板、环形罩及连接套管;所述底板的中部开设有一过孔;所述环形罩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相连,所述过滤件的底部连接于所述过孔的孔壁上,且所述过滤件底部与所述环形罩的下端之间形成有一过滤物收容间隙;所述连接套管设置于所述环形罩的外部,中部与所述环形罩的上端相连,下端与所述瓶体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使用消化液回输过滤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内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上间隔均匀的设置有多个第三过滤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锐云李丹苏晋捷杨雪花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