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桩板墙加固补强的受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06251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桩板墙加固补强的受力系统,包括横梁、竖梁和锚索,所述横梁沿水平方向嵌设于锚固桩,所述横梁的一侧抵靠于挡土板;所述竖梁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横梁背离所述挡土板的一侧;以及,所述锚索的一端与所述竖梁连接,所述锚索的另一端锚固于所述坡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横梁抵靠于产生裂缝或变形的挡土板,并利用竖梁和锚索,将横梁和产生裂缝或变形的挡土板一同张拉紧固于坡体,对发生病害的桩板墙进行加固,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性、节约工程投资,不仅减少了桩基受力,避免桩基进一步变形恶化,而且对挡土板最不利的受力位置进行了加固,避免挡土板进一步开裂。进一步开裂。进一步开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桩板墙加固补强的受力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岩土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桩板墙加固补强的受力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岩土工程中,桩板墙是一种常见的支挡工程措施,主要由矩形桩、挡土板和墙厚反滤层构成,已被广泛用于建筑、铁路、公路和市政的路堑边坡和路堤边坡加固中。
[0003]但是,部分桩板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地震、雨水侵蚀、地质条件变化等自然因素和早期施工的人为因素等影响,而出现了桩体变形较大和挡土板开裂等病害,导致桩板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为了保护桩板墙上方建筑、铁路、公路市政等主体工程的正常使用和运营,或者为了避免桩板墙进一步变形而出现垮塌的风险,往往需要进行处理,工程上多采用拆除重建的方法。
[0004]实际上,虽然桩板墙发了较大的变形和挡土墙开裂,但由于桩板墙本身刚度大容许变形能力强,并没有完全倒塌或破坏,仍然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从经济性和使用功能来说,均应考虑其承载能力。
[0005]因此,将发生了较大变形的桩板墙和开裂的挡土墙即并没有完全倒塌或破坏,仍然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的桩板墙和挡土墙拆除重建,往往会影响既有工程项目的正常运营,且重建的投资大,施工成本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桩板墙加固补强的受力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将发生了较大变形的桩板墙和开裂的挡土墙即并没有完全倒塌或破坏,仍然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的桩板墙和挡土墙拆除重建,往往会影响既有工程项目的正常运营,且重建的投资大,施工成本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差的技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桩板墙加固补强的受力系统,所述桩板墙为既有桩板墙,所述桩板墙包括多个锚固桩和多个挡土板,各所述锚固桩的一侧均抵靠于坡体,所述挡土板设置于所述锚固桩的一侧,所述挡土板的板身开裂形成有裂缝;
[0009]所述一种适用于桩板墙加固补强的受力系统包括:
[0010]横梁,所述横梁沿水平方向嵌设于多个所述锚固桩中相邻两个所述锚固桩之间,所述横梁的一侧抵靠于所述挡土板;
[0011]竖梁,所述竖梁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横梁背离所述挡土板的一侧;以及,
[0012]锚索,所述锚索的一端与所述竖梁连接,所述锚索的另一端锚固于所述坡体内。
[0013]可选地,上述一种适用于桩板墙加固补强的受力系统中,所述横梁包括第一钢筋笼和第一混凝土体,所述第一钢筋笼的一端嵌设于相邻两个所述锚固桩中的一个所述锚固桩,所述第一钢筋笼的另一端嵌设于相邻两个所述锚固桩中的另一个所述锚固桩,所述第
一混凝土体包覆于所述第一钢筋笼。
[0014]可选地,上述一种适用于桩板墙加固补强的受力系统中,所述竖梁包括第二钢筋笼和第二混凝土体,所述第二钢筋笼沿竖向连接于所述第一钢筋笼,所述第二混凝土体包覆于所述第二钢筋笼。
[0015]可选地,上述一种适用于桩板墙加固补强的受力系统中,所述锚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钢筋笼连接,所述锚索的另一端锚固于所述坡体内。
[0016]可选地,上述一种适用于桩板墙加固补强的受力系统中,所述第一混凝土体和所述第二混凝土体一体成型。
[0017]可选地,上述一种适用于桩板墙加固补强的受力系统中,所述横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横梁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0018]可选地,上述一种适用于桩板墙加固补强的受力系统中,所述竖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竖梁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
[0019]可选地,上述一种适用于桩板墙加固补强的受力系统中,所述竖梁与相邻两个所述锚固桩中一个所述锚固桩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竖梁与相邻两个所述锚固桩中另一个所述锚固桩之间的间距。
[0020]可选地,上述一种适用于桩板墙加固补强的受力系统中,所述挡土板设置于所述锚固桩朝向所述坡体的一侧。
[0021]可选地,上述一种适用于桩板墙加固补强的受力系统中,所述挡土板设置于所述锚固桩背离所述坡体的一侧。
[0022]本技术提供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可以具有如下优点或至少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0023]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适用于桩板墙加固补强的受力系统,通过横梁抵靠于产生裂缝或变形的挡土板,并利用竖梁和锚索,将横梁和产生裂缝或变形的挡土板一同张拉紧固于坡体,对发生病害的桩板墙进行加固,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不用对产生病害的桩板墙进行拆除重建,提高经济性、节约工程投资,提高了对产生病害的桩板墙的施工效率,且避免出现因拆除既有桩板墙导致既有工程运营受较大影响的情况,不仅减少了桩基受力,避免桩基进一步变形恶化,而且对挡土板最不利的受力位置进行了加固,避免挡土板进一步开裂。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技术一种适用于桩板墙加固补强的受力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一种适用于桩板墙加固补强的受力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涉及的桩板墙的侧视结构意图。
[0028]附图标号说明:
[0029][0030][0031]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需要说明,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4]在本技术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桩板墙加固补强的受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桩板墙为既有桩板墙,所述桩板墙包括多个锚固桩(100)和多个挡土板(200),各所述锚固桩(100)的一侧均抵靠于坡体(300),所述挡土板(200)设置于所述锚固桩(100)的一侧,所述挡土板(200)的板身开裂形成有裂缝(400);所述一种适用于桩板墙加固补强的受力系统包括:横梁(500),所述横梁(500)沿水平方向嵌设于多个所述锚固桩(100)中相邻两个所述锚固桩(100)之间,所述横梁(500)的一侧抵靠于所述挡土板(200);竖梁(600),所述竖梁(600)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横梁(500)背离所述挡土板(200)的一侧;以及,锚索(700),所述锚索(700)的一端与所述竖梁(600)连接,所述锚索(700)的另一端锚固于所述坡体(300)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桩板墙加固补强的受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500)包括第一钢筋笼和第一混凝土体,所述第一钢筋笼的一端嵌设于相邻两个所述锚固桩(100)中的一个所述锚固桩(100),所述第一钢筋笼的另一端嵌设于相邻两个所述锚固桩(100)中的另一个所述锚固桩(100),所述第一混凝土体包覆于所述第一钢筋笼。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桩板墙加固补强的受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梁(600)包括第二钢筋笼和第二混凝土体,所述第二钢筋笼沿竖向连接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昌森苏一峰吴邵海周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宏信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