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配蓄能油缸的抓料机直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6076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配蓄能油缸的抓料机直臂,包括直臂主体的前端设置有与小臂铰接连接的前支座,后端设置与上平台铰接连接的后支座,中部靠近前支座设置有固定小臂油缸的前固定座,靠近后支座设置有固定大臂油缸的后固定座;所述后固定座配合一体设置有用以固定蓄能油缸的蓄能油缸固定座;靠近所述前固定座设置有对应小臂油缸的第一硬管固定座,靠近所述后固定座设置有对应蓄能油缸的第二硬管固定座和对应大臂油缸的第三硬管固定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配合安装蓄能油缸,配合大臂油缸和小臂油缸的共同作用实现过剩能量的吸收和释放,进而节约了能量,降低抓料机了功耗。抓料机了功耗。抓料机了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配蓄能油缸的抓料机直臂


[0001]本技术涉及抓料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可配蓄能油缸的抓料机直臂。

技术介绍

[0002]本技术
技术介绍
中公开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0003]抓料机是一种基于挖掘机平台开发的物料装卸设备,其通过大、小油缸伸缩实现控制大、小臂的举升和下降,从而带动属具实现物料的抓取,并配合回转马达的回转动作实现转运、堆放的工作。抓料机工作的主要能量消耗发生在动臂油缸的抬升过程中,而节能型抓料机(即带蓄能油缸的三动臂油缸系统),可利用中间蓄能油缸吸收工作装置下降过程中的势能,将其存储成蓄能系统的压力,以便在工作装置和物料举升过程中转化成动能实现物料的转运等动作,相应的能量转换过程实现过剩能量的吸收和释放,实现了能量的节约和功耗的降低;此项技术针对散料装运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设计开发与之相适应的大臂同样意义非凡。
[0004]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10859404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节能油缸、节能液压系统及工程机械,该专利从蓄能油缸的具体结构方面考虑,然而,对于带蓄能油缸的三动臂系统如何安装在抓料机上的适配直臂结构没有给出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配蓄能油缸的抓料机直臂。
[0006]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可配蓄能油缸的抓料机直臂,包括直臂主体的前端设置有与小臂铰接连接的前支座,后端设置与上平台铰接连接的后支座,中部靠近前支座设置有固定小臂油缸的前固定座,靠近后支座设置有固定大臂油缸的后固定座;所述后固定座配合一体设置有用以固定蓄能油缸的蓄能油缸固定座;靠近所述前固定座设置有对应小臂油缸的第一硬管固定座,靠近所述后固定座设置有对应蓄能油缸的第二硬管固定座和对应大臂油缸的第三硬管固定座。
[0008]进一步的,所述直臂主体包括上顶板、左右两侧板、前底板、中底板和后底板焊接而成的中空箱型结构;靠近前固定座的背面设置有第一斗杆分配阀座和第二斗杆分配阀座。
[0009]进一步的,左右两侧板上靠近前支座和后支座处分别设置有前侧加强板和后侧加强板。
[0010]进一步的,所述前固定座包括第一圆筒主体上位于直臂主体两侧设置有两组第一支撑体,每组第一支撑体包括第一内侧支撑板和第一外侧支撑板;所述后固定座包括第二
圆筒主体上设置有两组第二支撑体,每组第二支撑体包括第二内侧支撑板和第二外侧支撑板,所述蓄能油缸固定座设置于两组第二支撑体之间。
[0011]进一步的,所述前固定座、后固定座和蓄能油缸固定座均设置有对应的铰接孔;所述前固定座的铰接孔对应设置有第一铰接加强板,所述后固定座的铰接孔对应设置有第二铰接加强板,所述蓄能油缸固定座的铰接孔设置有第三铰接加强板。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筒主体和第二圆筒主体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堵板和第二堵板。
[0013]进一步的,靠近所述前固定座和后固定座对应设置有肋板和垫板。
[0014]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左右两侧板与上顶板和底板开35
°
坡口焊接为中空的箱型结构,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减轻其重量,减轻自身负载,减少能量消耗;通过在直臂主体上设置固定小臂油缸的前固定座、固定大臂油缸的后固定座和用以固定蓄能油缸的蓄能油缸固定座,保证蓄能油缸的安装孔与左右侧动臂油缸(大臂油缸)同轴以传递蓄能油缸作用力,在三个油缸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工作装置下降过程中的势能存储到蓄能系统,从而在抬升过程共同提供抬升推力,相应能量的相互转换过程实现过剩能量的吸收和释放,进而节约了能量,降低了功耗,提升了抓料机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0017]图中:上顶板1,侧板2,前底板3,中底板4,后底板5,后支座6,前支座7,后固定座8,第一外侧支撑板81,第一内侧支撑板82,第一铰接加强板83,第一堵板84,前固定座9,第二外侧支撑板91,第二内侧支撑板92,第二铰接加强板93,第二堵板94,蓄能油缸固定座10,第三铰接加强板101,前侧加强板11,后侧加强板12,第一硬管固定座13,第一斗杆分配阀座14,第二斗杆分配阀座15,第二硬管固定座16,第三硬管固定座17,肋板18,垫板19。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9]如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可配蓄能油缸的抓料机直臂,包括直臂主体的前端设置有与小臂铰接连接的前支座7,后端设置与上平台铰接连接的后支座6,中部靠近前支座7设置有固定小臂油缸的前固定座9,靠近后支座6设置有固定大臂油缸的后固定座8;所述后固定座8配合一体设置有用以固定蓄能油缸的蓄能油缸固定座10;靠近所述前固定座9设置有对应小臂油缸的第一硬管固定座13,靠近所述后固定座8设置有对应蓄能油缸的第二硬管固定座16和对应大臂油缸的第三硬管固定座17。
[0020]所述直臂主体包括上顶板1、左右两侧板2、前底板3、中底板4和后底板5焊接而成的中空箱型结构;靠近前固定座9的背面设置有第一斗杆分配阀座14和第二斗杆分配阀座15。
[0021]该可配蓄能油缸的抓料机直臂,通过左右两侧板2与上顶板1和底板开35
°
坡口焊接为中空的箱型结构,坡口保证焊接结构强度用于支撑和传递左右侧大臂油缸作用力,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减轻其重量,减轻自身负载,减少能量消耗;通过在直臂主体上设置固定小
臂油缸的前固定座9、固定大臂油缸的后固定座8和用以固定蓄能油缸的蓄能油缸固定座10,保证蓄能油缸的安装孔与左右侧动臂油缸(大臂油缸)同轴以传递蓄能油缸作用力,在三个油缸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工作装置下降过程中的势能存储到蓄能系统,从而在抬升过程共同提供抬升推力,相应能量的相互转换过程实现过剩能量的吸收和释放,进而节约了能量,降低了功耗,提升了抓料机工作效率。
[002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左右两侧板2上靠近前支座7和后支座6处分别设置有前侧加强板11和后侧加强板12,分散前支座7和后支座6连接处的集中应力,加强其结构强度。
[002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前固定座9包括贯穿直臂左右两侧安装并焊接的第一圆筒主体,第一圆筒主体上位于直臂主体两侧焊接有两组第一支撑体,每组第一支撑体包括第一内侧支撑板82和第一外侧支撑板81,可以更好地配合中空箱型结构的直臂主体,为小臂油缸提供更加稳定的安装;所述后固定座8包括第二圆筒主体上设置有两组第二支撑体,每组第二支撑体包括第二内侧支撑板92和第二外侧支撑板91,所述蓄能油缸固定座10设置于两组第二支撑体之间,使得大臂油缸安装更加稳定。
[002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配蓄能油缸的抓料机直臂,包括直臂主体的前端设置有与小臂铰接连接的前支座,后端设置与上平台铰接连接的后支座,中部靠近前支座设置有固定小臂油缸的前固定座,靠近后支座设置有固定大臂油缸的后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固定座配合一体设置有用以固定蓄能油缸的蓄能油缸固定座;靠近所述前固定座设置有对应小臂油缸的第一硬管固定座,靠近所述后固定座设置有对应蓄能油缸的第二硬管固定座和对应大臂油缸的第三硬管固定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配蓄能油缸的抓料机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臂主体包括上顶板、左右两侧板、前底板、中底板和后底板焊接而成的中空箱型结构;靠近前固定座的背面设置有第一斗杆分配阀座和第二斗杆分配阀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配蓄能油缸的抓料机直臂,其特征在于:左右两侧板上靠近前支座和后支座处分别设置有前侧加强板和后侧加强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配蓄能油缸的抓料机直臂,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朝利李永刚吴渠兰王绪桥时玲玲胡昊冉
申请(专利权)人:力士德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