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玉连专利>正文

一种地铁换乘站的建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5726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铁换乘站的建造方法,换乘方式应遵循地铁设计路线和线路敷设方式的要求,换乘方式应综合考虑车站设计客流量的大小、车站站址环境、综合管线、交通疏解、不同线路设计时序、施工工序差异及项目成本等因素,换乘方式应在确保换乘能力和换乘安全都符合要求的情形下,实现人性化的服务要求,流线设置首先是为了满足客流量的需求,在合理的预测客流量的前提下,进行流线设施规模的确定,然后进行乘客流线设置方案,如地面出入口的数量及位置、站厅布置形式、换乘方案等,当设置方案确定后,也就生成既定流线。也就生成既定流线。也就生成既定流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换乘站的建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铁
,具体为一种地铁换乘站的建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发展带来的交通问题越来越明显。轨道交通系统可有效缓解城市交通运输存在的问题,进而轨道交通线网应运而生。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客流由城市中心向周边扩展,城市轨道交通应充分利用交通线网的优势集中和疏散客流,在轨道交通线网中,地铁换乘站作为线网中线路交点车站,对整个城市轨道交通体系有着重要意义,是城市轨道交通的核心部分。地铁换乘站作为线路中重要的一环,有效地支持城市的轨道交通甚至整个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行。
[0003]在轨道交通线网中,换乘站是十分重要的节点,而换乘站的乘客流线设计则是关系到换乘站功能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因此有必要对换乘站乘客流线的设置合理性进行研究,分析流线设置对地铁运营单位效率和乘客服务质量两方面的满足程度,从而进行必要的改进和优化,使换乘站乘客流线设置趋于完善,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地铁换乘站的建造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铁换乘站的建造方法,
[0005]S1:换乘方式应遵循地铁设计路线和线路敷设方式的要求,换乘方式应综合考虑车站设计客流量的大小、车站站址环境、综合管线、交通疏解、不同线路设计时序、施工工序差异及项目成本等因素,换乘方式应在确保换乘能力和换乘安全都符合要求的情形下,实现人性化的服务要求,实现换乘的方便快捷,尽量实现换乘站站台到站台换乘,其次是通过站厅换乘,最后是换乘通道换乘的顺序;
[0006]S2:同站台换乘是乘客在下车后,通过同一站台或相距很近的两个平行站台即可实现转线的换乘方式,是最便捷的换乘方式,尤其是在客流量较大的时候更能体现其便捷性,但地铁线路交叉复杂,所需工程量较大,同站台换乘的基本布置形式是双岛式站台,可以同平面布置或者上下层布置,但不能实现全部方向的换乘;
[0007]S3:节点换乘是指在两条线路的交叉处,把两条地铁隧道重叠部分的结构设计为一个整体的节点,一般用楼梯将两条线路的站台连通起来,作为乘客的换乘通道,根据地铁线路交叉位置的,一般可将节点换乘方式分为十字型、T型和L型三种,根据两条线路站台形式的不同,通道组合有多重形式,以十字型换乘站为例,常用的组合方式有:岛式站台与侧式站台换乘、岛式站台与岛式站台换乘及、侧式站台与侧式站台换乘等;
[0008]S4:单条流线是明确了起讫点和交通设施的流线,其优化最关键的是设施之间的能力匹配,当相互连接的两个交通设施之间出现能力不匹配的情况是时,会产生拥堵现象,造成整条流线通行能力的降低,此种现象的优化措施是提高能力较低的设备的能力,具体方法是增加能力低设备的数量或改用先进的设施,使整条流线设施之间在能力上都能够相
互匹配,从而缩短整条流线的服务时间,提高整体效率和服务质量;
[0009]S5:采用多线协同大客流处置的方法能够有效控制延误站台客流总量,保障站台客流安全.因此当换乘站线路发生运行延误后,除常规的车站限流、设置通道障碍、加强票务组织等大客流应急处置方案外,还可采用多线协同大客流处置的方法配合使用以应对;
[0010]S6:影响乘客在地铁换乘站换乘的列车组织因素,主要是线路上列车的运行间隔与不同地铁线路间列车的到发时间差这两个因素,影响换乘乘客在换乘站的等待时间的重要因素,就是列车到达与出发形成的时间间隔所产生的影响,列车运行间隔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表示同一条线路的两列相邻列车之间的时间间隔,其中列车运行间隔是通过列车开行对数决定的,列车开行对数的多少是通过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最大断面客流量和列车的定员共同决定的。
[0011][0012][0013]优选的,所述通道换乘用通道将2条线路主体结构各自独立的2个车站连接起来,乘客可通过连接通道进行换乘,2条线路车站建设时序不同,或因受前期线路或站址环境影响,未预留换乘节点,则需采用通道换乘,这是弥补前期规划设计和线网规划的不足而采取的一种补救措施,车站站位布置相对灵活,对后期修建的车站预留工程和制约因素少,远期线路较为灵活。
[0014]优选的,所述站台初始客流与延误时间内相邻线路换入客流和进站客流之和不超过站台饱和度的预警值,以o表示延误线路,延误站台客流安全约束为
[0015][0016]采取线路跳停后,列车本站不停站通过,跳停线路会形成类似“列车延误”的情况,致使跳停站台客流积压,以s表示跳停线路,跳停站台客流安全约束为
[0017][0018]根据人工列车运行调整方法规定,不能跳停同一条线路列车多次,因此有
[0019][0020]优选的,所述静态模型创建涉及在模拟环境中对物理空间的再现,这种再现的物理空间被称为场景,静态模型创建还包括创建控制乘客的事件的集合,场景由组件构成,通过将这些空间分解成组件并根据功能对各个组件进行分类来模拟真实的世界空间,再将组件组合起来形成场景;例如,模拟中的人员都知道绕过一个障碍物,因为它被标记为障碍物;行走时,由于表面已被标记为楼梯,因此移动速度会降低。
[0021]优选的,所述在排队论的模型中,乘客逗留时间是乘客通过排队系统在系统内的设施服务的时间与乘客的排队行为产生的平均等待时间,二者共同构成了乘客在排队系统内的乘客逗留时间,排队论中的服务时间,是换乘乘客通过换乘设施(服务台)所花费的时间,由于在之前的排队特征中有提到乘客的到达与乘客接受系统服务相互独立,所以排队
等待时间与整个系统的服务时间相互独立,在排队论模型下乘客换乘时间计算过程中,排队论模型中的系统服务时间就是乘客在换乘设施内的换乘时间。
[0022]优选的,所述流线设置与进出站客流量的匹配,指的是乘客流线的容纳能力能够满足进出站客流的最大需求,按照短板效应,流线的通行能力可用流线上各个设施通行能力的最小值表示,当流线的通行能力大于客流量需求时,则认为流线有足够的容纳能力,反之,则认为流线的容纳能力不足。
[0023]优选的,所述换乘设施是乘客为完成换乘行为通过换乘流线中的基本设施,换乘设施对地铁乘客完成换乘行为至关重要,换乘设施的基本物理特性会影响乘客的换乘时间、换乘舒适度、换乘安全性,设施分隔应用在地铁换乘站中就是对换乘设施进行合理的分隔,这种分隔方式可以是对换乘设施进行等比例的相同宽度分隔,也可以是不同比例的不同宽度分隔,在对设施分隔后设置相应分隔栏使乘客的换乘选择行为更多。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本专利技术流线设置首先是为了满足客流量的需求,在合理的预测客流量的前提下,进行流线设施规模的确定,然后进行乘客流线设置方案,如地面出入口的数量及位置、站厅布置形式、换乘方案等,当设置方案确定后,也就生成既定流线,如果既定流线的容纳能力不能满足高峰小时进出站客流量的需求时,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流线的正常运行,如关闭部分出入口控制进站客流量等;
[0026]对设计单位而言,换乘车站应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换乘站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S1:换乘方式应遵循地铁设计路线和线路敷设方式的要求,换乘方式应综合考虑车站设计客流量的大小、车站站址环境、综合管线、交通疏解、不同线路设计时序、施工工序差异及项目成本等因素,换乘方式应在确保换乘能力和换乘安全都符合要求的情形下,实现人性化的服务要求,实现换乘的方便快捷,尽量实现换乘站站台到站台换乘,其次是通过站厅换乘,最后是换乘通道换乘的顺序;S2:同站台换乘是乘客在下车后,通过同一站台或相距很近的两个平行站台即可实现转线的换乘方式,是最便捷的换乘方式,尤其是在客流量较大的时候更能体现其便捷性,但地铁线路交叉复杂,所需工程量较大,同站台换乘的基本布置形式是双岛式站台,可以同平面布置或者上下层布置,但不能实现全部方向的换乘;S3:节点换乘是指在两条线路的交叉处,把两条地铁隧道重叠部分的结构设计为一个整体的节点,一般用楼梯将两条线路的站台连通起来,作为乘客的换乘通道,根据地铁线路交叉位置的,一般可将节点换乘方式分为十字型、T型和L型三种,根据两条线路站台形式的不同,通道组合有多重形式,以十字型换乘站为例,常用的组合方式有:岛式站台与侧式站台换乘、岛式站台与岛式站台换乘及、侧式站台与侧式站台换乘等;S4:单条流线是明确了起讫点和交通设施的流线,其优化最关键的是设施之间的能力匹配,当相互连接的两个交通设施之间出现能力不匹配的情况是时,会产生拥堵现象,造成整条流线通行能力的降低,此种现象的优化措施是提高能力较低的设备的能力,具体方法是增加能力低设备的数量或改用先进的设施,使整条流线设施之间在能力上都能够相互匹配,从而缩短整条流线的服务时间,提高整体效率和服务质量;S5:采用多线协同大客流处置的方法能够有效控制延误站台客流总量,保障站台客流安全.因此当换乘站线路发生运行延误后,除常规的车站限流、设置通道障碍、加强票务组织等大客流应急处置方案外,还可采用多线协同大客流处置的方法配合使用以应对;S6:影响乘客在地铁换乘站换乘的列车组织因素,主要是线路上列车的运行间隔与不同地铁线路间列车的到发时间差这两个因素,影响换乘乘客在换乘站的等待时间的重要因素,就是列车到达与出发形成的时间间隔所产生的影响,列车运行间隔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表示同一条线路的两列相邻列车之间的时间间隔,其中列车运行间隔是通过列车开行对数决定的,列车开行对数的多少是通过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最大断面客流量和列车的定员共同决定的。同决定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换乘站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换乘用通道将2条线路主体结构各自独立的2个车站连接起来,乘客可通过连接通道进行换乘,2条线路车站建设时序不同,或因受前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玉连
申请(专利权)人:朱玉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