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益生菌生产种培养基定量灌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5701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益生菌生产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益生菌生产种培养基定量灌装装置,包括灌装壳,所述灌装壳的顶部设置有一端延伸至其内部的储存罐,所述储存罐的内底壁设置有一端延伸至其底部的定量灌装主体,所述灌装壳的内壁后侧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设置有一端延伸至灌装壳前侧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灌装壳的内壁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一端延伸至其顶部的转动组件。该益生菌生产种培养基定量灌装装置,通过设置转动组件、圆盘和放置组件,由定量灌装主体、伺服电机、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转动轴的配合,使得圆盘旋转,使得圆盘上的多个培养皿可以被依次定量灌装,进而可以提高培养皿的灌装效率,便于工作人员使用。工作人员使用。工作人员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益生菌生产种培养基定量灌装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益生菌生产
,具体为一种益生菌生产种培养基定量灌装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益生菌,也称为原生物素或生菌素,是一种对被寄生的物体有利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一般来说,它定植在生殖系统,肠道系统中,可有效均衡被寄生物体体内的微环境,其主要有乳酸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双歧菌等等几种类别。
[0003]经检索,授权号为:“CN218368422U”,该申请虽然解决了“传统的益生菌生产种培养基在通过定量灌装装置进行灌装时,通常直接将培养皿放置在定量灌装装置底部,此时因为灌装装置与培养皿均暴露在空气中,在灌装时会导致益生菌生产种培养基被污染,被污染的培养基极易发生酸败和变质,无法应用,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但是其一次只能对一个培养皿进行灌装,需要工作人员反复更换培养皿,灌装效率较慢,故而提出一种益生菌生产种培养基定量灌装装置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益生菌生产种培养基定量灌装装置,具备可以提高培养皿的灌装效率等优点,解决了其一次只能对一个培养皿进行灌装,需要工作人员反复更换培养皿,灌装效率较慢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可以提高培养皿的灌装效率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益生菌生产种培养基定量灌装装置,包括灌装壳,所述灌装壳的顶部设置有一端延伸至其内部的储存罐,所述储存罐的内底壁设置有一端延伸至其底部的定量灌装主体,所述灌装壳的内壁后侧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设置有一端延伸至灌装壳前侧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灌装壳的内壁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一端延伸至其顶部的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的顶部设置有圆盘,所述连接板的前侧壁设置有与灌装壳前侧壁贴合的密封板,所述圆盘的顶部设置有数量为八个且呈环形分布的放置组件;
[0008]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矩形框,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矩形框,所述矩形框的内底壁设置有一端延伸至连接板顶部的转动轴,所述圆盘设置在转动轴的顶部,所述转动轴的外部设置有位于矩形框内部的第一齿轮,所述矩形框的内底壁设置有位于转动轴前侧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处设置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
[0009]所述放置组件包括放置槽,所述圆盘的顶部设置有数量为八个且呈环形分布的放置槽,单个所述放置槽的内底壁设置有数量为两个且呈前后对称分布的弧形限位板,两个所述弧形限位板的相背侧与放置槽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数量为两个且呈左右对称分布的
连接弹簧。
[0010]优选的,所述密封板的后侧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板的内部开设有观察窗。
[0011]优选的,所述灌装壳的内壁开设有有与连接板移动轨迹相适配的滑槽。
[0012]优选的,所述放置槽的内底壁开设有与弧形限位板移动轨迹相适配的移动槽,两个所述弧形限位板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0013]优选的,所述矩形框的内部为中空且其右侧壁开设有电源线孔。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益生菌生产种培养基定量灌装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该益生菌生产种培养基定量灌装装置,通过设置转动组件、圆盘和放置组件,由定量灌装主体、伺服电机、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转动轴的配合,使得圆盘旋转,使得圆盘上的多个培养皿可以被依次定量灌装,进而可以提高培养皿的灌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左视剖视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圆盘与放置组件连接局部俯视示意图。
[0020]图中:1、灌装壳;2、储存罐;3、定量灌装主体;4、电动推杆;5、连接板;6、转动组件;61、矩形框;62、转动轴;63、第一齿轮;64、伺服电机;65、第二齿轮;7、圆盘;8、密封板;9、放置组件;91、放置槽;92、弧形限位板;93、连接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3,一种益生菌生产种培养基定量灌装装置,包括灌装壳1,灌装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其内部的储存罐2,储存罐2的内底壁连通有一端延伸至其底部的定量灌装主体3,灌装壳1的内壁后侧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4,电动推杆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一端延伸至灌装壳1前侧的连接板5,灌装壳1的内壁开设有有与连接板5移动轨迹相适配的滑槽,连接板5与灌装壳1的内壁滑动连接。
[0023]连接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其顶部的转动组件6,转动组件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盘7,转动组件6包括矩形框61,连接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框61,矩形框61的内部为中空且其右侧壁开设有电源线孔,矩形框61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有一端延伸至连接板5顶部的转动轴62,圆盘7固定连接在转动轴62的顶部,转动轴63的外部固定连接有位于矩形框61内部的第一齿轮63,矩形框6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位于转动轴62前侧的伺服电机64,伺服电机64的输出轴处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齿轮63啮合的第二齿轮65。
[0024]连接板5的前侧壁固定连接有与灌装壳1前侧壁贴合的密封板8,密封板8的后侧壁
固定连接有密封垫,密封板8的内部开设有观察窗,圆盘7的顶部开设有数量为八个且呈环形分布的放置组件9,放置组件9包括放置槽91,圆盘7的顶部开设有数量为八个且呈环形分布的放置槽91,单个放置槽91的内底壁滑动连接有数量为两个且呈前后对称分布的弧形限位板92,放置槽91的内底壁开设有与弧形限位板92移动轨迹相适配的移动槽,两个弧形限位板92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两个弧形限位板92的相背侧与放置槽91的内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且呈左右对称分布的连接弹簧93。
[0025]在使用时,首先启动电动推杆4带动连接板5前移,直至圆盘7从灌装壳1的内部移出,此时将多个培养皿置于放置槽91的内部,由弧形限位板92和连接弹簧93的配合对培养皿进行固定,此时再启动电动推杆4带动连接板5移动至灌装壳1的内部,使得最后侧的培养皿处于定量灌装主体3的正下方,此时打开定量灌装主体3向培养皿上进行灌装,完成后,启动伺服电机64通过输出轴带动第二齿轮65旋转,由第二齿轮65、第一齿轮63和转动轴62的配合,使得圆盘7旋转,使得下一个待灌装的培养皿移动至定量灌装主体3的正下方进行灌装。
[00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益生菌生产种培养基定量灌装装置,包括灌装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壳(1)的顶部设置有一端延伸至其内部的储存罐(2),所述储存罐(2)的内底壁设置有一端延伸至其底部的定量灌装主体(3),所述灌装壳(1)的内壁后侧设置有电动推杆(4),所述电动推杆(4)的输出端设置有一端延伸至灌装壳(1)前侧的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与灌装壳(1)的内壁连接,所述连接板(5)的底部设置有一端延伸至其顶部的转动组件(6),所述转动组件(6)的顶部设置有圆盘(7),所述连接板(5)的前侧壁设置有与灌装壳(1)前侧壁贴合的密封板(8),所述圆盘(7)的顶部设置有数量为八个且呈环形分布的放置组件(9);所述转动组件(6)包括矩形框(61),所述连接板(5)的底部设置有矩形框(61),所述矩形框(61)的内底壁设置有一端延伸至连接板(5)顶部的转动轴(62),所述圆盘(7)设置在转动轴(62)的顶部,所述转动轴(62)的外部设置有位于矩形框(61)内部的第一齿轮(63),所述矩形框(61)的内底壁设置有位于转动轴(62)前侧的伺服电机(64),所述伺服电机(64)的输出轴处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声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达瀚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