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膜包被的纳米颗粒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5655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血小板膜包被的纳米颗粒,其尤其包含作为toll样受体(TLR)激动剂和/或阿片样物质生长因子受体的上调剂的免疫调节剂。还提供了包含本发明专利技术纳米颗粒的组合物,例如药物递送装置和药物组合物。进一步提供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纳米颗粒的用途,包括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纳米颗粒用于治疗或预防受试者的肿瘤的用途。治疗或预防受试者的肿瘤的用途。治疗或预防受试者的肿瘤的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血小板膜包被的纳米颗粒及其用途
相关申请
[0001]本申请要求2020年7月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3/047,210号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出于所有目的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000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血小板膜包被的纳米颗粒,其尤其包含一种免疫调节剂,该免疫调节剂是一种Toll样受体(TLR)激动剂和/或阿片类生长因子受体的上调剂。还提供了包含本专利技术纳米颗粒的组合物,例如药物递送装置和药物组合物。进一步提供了本专利技术的纳米颗粒的用途,包括本专利技术的纳米颗粒用于治疗或预防受试者的肿瘤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2]免疫疗法已成为一种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其利用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力量。最近的一些方法,包括使用针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1,2
,以及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的过继转移3,已经显示出相当大的前景。尽管此类免疫疗法在治疗各种癌症类型方面取得了临床成功4‑7,但每种疗法仍有其需要克服的缺点。例如,CAR T细胞疗法对某些血液癌症表现良好,但对实体瘤效果不佳8。检查点阻断疗法通常与严重的全身性副作用相关,并且仅有益于处于正确免疫状态的一部分肿瘤患者
9,10
。进一步扩大免疫治疗领域的一种有前途的策略是通过Toll样受体(TLRs)的参与和抑制肿瘤促进免疫信号传导来调节肿瘤微环境
11

14
。TLRs主要由免疫细胞表达,其中TLR7是一种内体单链RNA受体,主要由巨噬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B细胞表达
15

[0003]Resiquimod(R848)是一种小分子免疫调节剂,属于TLR7/8激动剂家族。R848与TLR7/8结合后,会释放多种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

6)、IL

12和干扰素α(IFNα),因此触发一系列信号通路,导致抗原呈递细胞(APCC)的激活和T细胞反应的极化
16

18
。尽管对TLRs在诱导对细菌和病毒病原体的先天免疫反应中的作用进行了广泛研究,但直到最近,人们才将注意力转移到它们在抗癌免疫监视中的作用。TLR7/8信号可通过激活中央转录因子核因子活中央转录因子核因子促进抗癌反应
19
。据报道,TLR7/8治疗导致肿瘤抗原特异性CD8
+
T细胞的扩增,这对于有效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发展很重要
20,21

[0004]尽管R848和TLR7激动剂家族的其他成员与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全身给药已被证明在治疗鳞状细胞癌、结肠癌、转移性黑色素瘤和胰腺癌方面具有优势
1822

24
,但是存在限制其临床转化的缺点。例如,当多次静脉注射或口服小分子TLR7激动剂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疲劳、头痛和高血压等不良事件时,安全性问题就出现了
25

28
。此外,一些报告表明,R848的全身给药会导致白细胞快速耗尽和短暂的局部免疫功能不全
29
。因此,肿瘤内注射TLR7激动剂已被研究作为治疗实体瘤的更具临床相关性的给药途径
30

34
。免疫刺激剂定位于肿瘤微环境可以将其从“冷”状态转变为“热”状态,有助于启动抗肿瘤免疫
35
。为了使肿瘤内免疫疗法有效,有必要将免疫激动剂有效载荷安全地限制在肿瘤部位内。然而,直接注射游离药物
有可能因泄漏而导致全身暴露,而靶向纳米递送平台通常设计为抗原特异性
36
,限制了它们的广泛适用性。
[0005]需要改进的组合物和方法来治疗或预防受试者的各种疾病,例如肿瘤。本专利技术解决了这个和其他相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该概述不旨在用于限制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根据包括在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中公开的那些方面的详细描述,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其他特征、细节、效用和优点将是显而易见的。
[0007]在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纳米颗粒,其包含:a)包含非细胞材料的内核;b)包含源自血小板的细胞膜的外表面;并且,除其他外,c)一种免疫调节剂,它是一种Toll样受体(TLR)激动剂和/或阿片类生长因子受体的上调剂。
[0008]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备纳米颗粒的方法,包括:a)使免疫调节剂与聚合物接触以在有机溶剂中形成有机相,所述免疫调节剂是toll样受体(TLR)激动剂和/或阿片样物质生长因子受体上调剂;b)使所述有机相与水相接触以形成初级乳液;c)将所述初级乳液进行超声处理或高压均化以形成细乳液;d)从所述细乳液中除去所述有机溶剂以在所述细乳液中形成包含所述免疫调节剂和所述聚合物的纳米颗粒;e)从所述细乳液中回收所述纳米颗粒。还提供了通过上述过程制成的纳米颗粒。
[0009]还提供了包含上述纳米颗粒的组合物以及上述纳米颗粒的各种用途。在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药物输送装置,其包含有效量的上述纳米颗粒。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含有效量的上述纳米颗粒,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在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有效量的上述纳米颗粒在制备用于治疗或预防有需要的受试者的疾病或病症的药物中的用途。在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或预防有需要的受试者的肿瘤的方法,包括向所述受试者施用有效量的上述纳米颗粒、药物递送装置或药物组合物。
附图说明
[0010]图1说明了示例性纳米颗粒表征。a,血小板膜表面标志物的表征,包括磷脂酰丝氨酸(PS)、P

选择素、GPIbα和αIIbβ3。b,c,富血小板血浆(PRP)、血小板裂解物和纯化的血小板膜中促血栓形成血小板激活分子凝血酶(b)和二磷酸腺苷(ADP,c)的定量分析(平均值+SD)。d,裸纳米颗粒(NP)核、无包被NP

R848、PNP和PNP

R848的平均流体动力学直径和多分散指数(PDI)(平均值+SD)。e,裸露的NP、NP

R848、PNP和PNP

R848的Zeta电位(平均值+SD)。f,PNP

R848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可视化,醋酸双氧铀负染色(比例尺=50nm)。g,未包被的NP

R848和包被的PNP

R848超过3天的药物释放曲线。
[0011]图2说明了示例性纳米颗粒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a,b,体外孵育后各种癌细胞(MC38、HT

29、4T1和MDA

MB

231)对PEG

NP和PNP的结合(a)和摄取(b)的量化(平均值+SD;MFI=平均荧光强度)。*p<0.05,**p<0.01,***p<0.001,***p<0.0001(与PN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纳米颗粒,其包含:a)包含非细胞材料的内核;b)包含源自血小板的细胞膜的外表面;和c)一种免疫调节剂,它是一种Toll样受体(TLR)激动剂和/或阿片样物质生长因子受体的上调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包含聚合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是生物相容的和/或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是均聚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均聚物包含乳酸单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乳酸单元包括聚

L

乳酸、聚

D

乳酸、聚

D,L

乳酸、聚

L

丙交酯、聚

D

丙交酯或聚

D,L

丙交酯单元。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是共聚物。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物包含乳酸和乙醇酸单元。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乳酸和乙醇酸单元包含聚(乳酸



乙醇酸)和聚(丙交酯



乙交酯)。10.根据权利要求1

9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包含选自由聚(乳酸



乙醇酸)(PLGA)、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GA)、聚己内酯(PCL)、聚赖氨酸和聚谷氨酸组成的组中的生物相容材料或合成材料。11.根据权利要求1

10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膜包含源自血小板的质膜。12.根据权利要求1

10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膜包括源自血小板的胞内膜。13.根据权利要求1

12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表面包含源自血小板的天然存在的细胞膜。14.根据权利要求1

12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表面包含衍生自血小板的改性膜。15.根据权利要求1

12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表面包含混合膜,所述混合膜包含源自血小板的天然存在的细胞膜和合成膜。16.根据权利要求1

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调节剂是小分子、多核苷酸、核酸、多肽、蛋白质、肽、脂质、碳水化合物、激素、金属、和/或其组合物或复合物。17.根据权利要求1

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调节剂是Toll样受体(TLR)激动剂。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动剂靶向TLR 1/2、TLR 2、TLR 3、TLR4、TLR 5、TLR 5/6、TLR 7、TLR 8、TLR 9或TLR 10。19.根据权利要求1

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调节剂是阿片类生长因子受体的上调剂。20.根据权利要求1

19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调节剂是雷西
莫特、咪喹莫特或莫托莫德。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调节剂是雷西莫特。22.根据权利要求1

21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调节剂位于内核内或内核上,内核和外表面之间,或外表面内或外表面上。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调节剂的释放由所述纳米颗粒与靶细胞、组织、器官或受试者之间的接触触发,或由所述纳米颗粒周围的物理参数的变化触发。24.根据权利要求1

23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颗粒的内部比所述纳米颗粒的外表面更疏水。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调节剂是疏水的并且位于所述纳米颗粒的疏水内部。26.根据权利要求1

25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支撑所述外表面。27.根据权利要求1

26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直径为约10nm至约10μm。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直径为约50nm至约1μm。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直径为约70nm至约150nm。30.根据权利要求1

29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颗粒,其具有基本上球形的构造或非球形的构造。31.根据权利要求1

30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颗粒,其基本上不含细胞膜例如质膜所源自的血小板的成分。32.根据权利要求1

31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颗粒,其基本上保持细胞膜例如质膜的的天然结构完整性或活性。33.根据权利要求1

32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颗粒,其是生物相容的或可生物降解的。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包含含有乳酸和乙醇酸单元的共聚物,例如聚(乳酸



乙醇酸)和聚(丙交酯



乙交酯),所述外表面包含源自血小板的质膜,所述免疫调节剂是雷西莫特。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纳米颗粒,其具有在实体瘤中的约48小时至约72小时的半衰期。36.根据权利要求1

35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颗粒,其对细胞膜所源自的物种或受试者基本上缺乏免疫原性。37.根据权利要求1

36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颗粒,其包含约1%至约10%重量百分比的治疗性免疫调节剂、约50%至约99%重量百分比的生物相容性聚合物和约20%至约50%重量百分比的源自血小板的细胞膜。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纳米颗粒,其包含约1%至约10%重量百分比的雷西莫德、约50%至约99%重量百分比的生物相容性聚合物和约20%至约50%重量百分比的源自血小板的质膜。39.一种制备纳米颗粒的方法,包括:a)使免疫调节剂与聚合物接触以在有机溶剂中形成有机相,所述免疫调节剂是toll样受体(TLR)激动剂和/或阿片样物质生长因子受体上调剂;
b)使所述有机相与水相接触以形成初级乳液;c)将所述初级乳液进行超声处理或高压均化以形成细乳液;d)从所述细乳液中除去所述有机溶剂以在所述细乳液中形成包含所述免疫调节剂和所述聚合物的纳米颗粒;e)从所述细乳液中回收所述纳米颗粒。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调节剂是toll样受体(TLR)激动剂,例如雷西莫特、咪喹莫特或莫托莫德。41.根据权利要求39或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是包含乳酸和/或乙醇酸单元的均聚物或共聚物。42.根据权利要求39

4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相包含乙腈、四氢呋喃、乙酸乙酯、异丙醇、乙酸异丙酯、二甲基甲酰胺、二氯甲烷、氯仿、丙酮、苯甲醇、胆酸钠、吐温80等,或其组合。43.根据权利要求39

4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相包含苯甲醇、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或其组合。44.根据权利要求39

4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相包含约5%至约10%重量固体的所述聚合物和所述免疫调节剂。45.根据权利要求39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捷布莱恩
申请(专利权)人:赛络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