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入导引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5611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介入导引导管,导引导管技术领域,包括针座,所述针座输出端连接有稳固管,稳固管远离针座的一端安装有支撑管,支撑管远离稳固管的一端安装有内管,内管表面设置有连接纤,内管通过连接纤与外管连接,外管远离支撑管的一端安装有柔性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连接纤将内管与外管连接,减去现有导管的中层使导管直径不变的同时厚度减小,增加了导管内部空腔直径,再将柔性管安装在内管以及外管远离支撑管的一端,在使用时将柔性管首先探入血管内部利用稳固管推动支撑管,支撑管再推动内管以及外管,内管以及外管再推动柔性管向血管内部移动直至到达病灶处,再将医用设备通过针座伸入导管内部进行微创诊断或治疗。过针座伸入导管内部进行微创诊断或治疗。过针座伸入导管内部进行微创诊断或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介入导引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导引导管
,尤其涉及一种介入导引导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介入治疗在国内迅速发展,其中血管介入是借助于导管通过血管管腔到达病灶或所需检查位置,对血管实现微创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新兴医疗技术。
[0003]如图1所示为一种现有的一种介入导引导管,利用稳固管对整体的稳定,将稳固管前段安装的柔性管送入血管内部,再通过针座将医用设备插入稳固管内,由柔性管探出,对病灶进行微创诊断或治疗,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导引导管由外层、中层以及内层组成,所以导管厚度存在一定限制使厚度较大,导管厚度较大时为了保证导管整体直径大小不变则需要减小导管内部直径,导致导管内部空腔直径较小,影响医疗设备器械在导管内部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下问题:
[0005]现有的一种介入导引导管,利用稳固管对整体的稳定,将稳固管前段安装的柔性管送入血管内部,再通过针座将医用设备插入稳固管内,由柔性管探出,对病灶进行微创诊断或治疗,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导引导管由外层、中层以及内层组成,所以导管厚度存在一定限制使厚度较大,导管厚度较大时为了保证导管整体直径大小不变则需要减小导管内部直径,导致导管内部空腔直径较小,影响医疗设备器械在导管内部移动。
[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介入导引导管:
[0007]包括针座,所述针座输出端连接有稳固管,稳固管远离针座的一端安装有支撑管,支撑管远离稳固管的一端安装有内管,内管表面设置有连接纤,内管通过连接纤与外管连接,外管远离支撑管的一端安装有柔性管。
[0008]优选的,所述稳固管使用材料与外管相同但柔软度小于外管。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管柔软度略大于稳固管,远离稳固管的一端与内管、连接纤以及外管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纤有多个,呈环形分布在内管表面,且连接纤两端分别与支撑管以及柔性管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内管表面以及外管内壁均设置有与连接纤适配的凹槽,连接纤一部分位于内管表面的凹槽内,另一部分位于外管内壁的凹槽内。
[0012]优选的,所述内管、外管、柔性管、支撑管以及稳固管材质均为相同的医用材料。
[0013]优选的,所述所述外管、柔性管、支撑管以及稳固管的直径相同。
[0014]优选的,所述柔性管靠近外管的一端柔软度小于远离外管的一端且由近到远逐渐柔软。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通过连接纤将内管与外管连接,减去现有导管的中层使导管直径不变
的同时厚度减小,增加了导管内部空腔直径,再将柔性管安装在内管以及外管远离支撑管的一端,在使用时将柔性管首先探入血管内部利用稳固管推动支撑管,支撑管再推动内管以及外管,内管以及外管再推动柔性管向血管内部移动直至到达病灶处,再将医用设备通过针座伸入导管内部进行微创诊断或治疗。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介入导引导管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内管结构横截面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1、针座;2、稳固管;3、支撑管;4、内管;5、连接纤;6、外管;7、柔性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3]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

4所示,一种介入导引导管,由以下部件装配而成:
[0026][0027]装配说明:首先将稳固管2安装在针座1输出端,再将支撑管3安装在稳固管2末端,将内管4安装在支撑管3末端,再将连接纤5安装在内管4表面,将外管6安装在内管4表面,再
将柔性管7安装在内管4、连接纤5以及外管6远离支撑管3的一端。
[0028]工作原理说明:在使用时将柔性管7首先探入血管内部利用稳固管2推动支撑管3,支撑管3再推动内管4以及外管6,内管4与外管6通过连接纤5连接,减去现有导管的中层使导管直径不变的同时厚度减小,增加了导管内部空腔直径,内管4以及外管6再推动柔性管7向血管内部移动直至到达病灶处,再将医用设备通过针座1伸入导管内部进行微创诊断或治疗。
[00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入导引导管,包括针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1)输出端连接有稳固管(2),稳固管(2)远离针座(1)的一端安装有支撑管(3),支撑管(3)远离稳固管(2)的一端安装有内管(4),内管(4)表面设置有连接纤(5),内管(4)通过连接纤(5)与外管(6)连接,外管(6)远离支撑管(3)的一端安装有柔性管(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导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管(2)使用材料与外管(6)相同但柔软度小于外管(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导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3)柔软度略大于稳固管(2),远离稳固管(2)的一端与内管(4)、连接纤(5)以及外管(6)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导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纤(5)有多个,呈环形分布在内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利侠陈晓岚章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琛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