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联电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5496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并联电源装置,包括:EMI滤波模块、整流滤波模块、转换器模块、驱动器模块和均流控制模块;EMI滤波模块用于对输入的三相交流电进行降噪输出得到降噪交流电,整流滤波模块用于对降噪交流电进行整流得到初始直流电;驱动器模块用于对转换器模块输出控制脉冲,以使得转换器模块对初始直流电进行直流转直流变换,得到目标直流电;均流控制模块包括:均流控制器和若干个电源模块,均流控制器的控制接口分别与电源模块连接,若干个电源模块的功率电路相互并联并对同一个负载进行供电,均流控制器用于控制电源模块对目标直流电进行分配,直至每一个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均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电源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电源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电源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并联电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源
,特别涉及一种并联电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实际应用中,电子设备往往需要几百千瓦以上的大容量、高可靠性的直流电源供电,如通讯用电源系统需要较大的直流电源供电。若采用单个电源模块供电,一方面,该电源模块势必要处理巨大的功率,电应力、热应力大,给功率开关器件的选取、开关频率以及功率密度的提高带来了诸多困难;另外一方面,如果该电源模块发生故障,将直接造成整个供电系统的崩溃。因此,如何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是行业内亟需思考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并联电源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并联电源装置,包括:EMI滤波模块、整流滤波模块、转换器模块、驱动器模块和均流控制模块;
[0005]所述EMI滤波模块用于对输入的三相交流电进行降噪输出得到降噪交流电,所述整流滤波模块用于对所述降噪交流电进行整流得到初始直流电;
[0006]所述驱动器模块用于对转换器模块输出控制脉冲,以使得转换器模块对所述初始直流电进行直流转直流变换,得到目标直流电;
[0007]所述均流控制模块包括:均流控制器和若干个电源模块,均流控制器的控制接口分别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若干个电源模块的功率电路相互并联并对同一个负载进行供电,所述均流控制器用于控制电源模块对目标直流电进行分配,直至每一个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均相同。/>[0008]进一步,所述转换器模块包括:全桥逆变电路、高频变压电路和同步整流电路;
[0009]所述全桥逆变电路包括:第一功率管、第二功率管、第三功率管和第四功率管;所述高频变压电路包括:高频电阻和高频变压器;所述同步整流电路包括:第五功率管、第六功率管、滤波电容、负极输出节点和正极输出节点;
[0010]所述第一功率管的栅极和第二功率管的栅极均与驱动器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功率管的栅极和第四功率管的栅极均与驱动器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管的漏极分别与第三功率管的漏极和整流滤波模块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管的源极分别与第二功率管的漏极和高频变压器的一次侧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高频变压器的一次侧线圈的另一端与高频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高频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功率管的源极和第四功率管的漏极连接;
[0011]所述第二功率管的源极分别与第四功率管的源极和整流滤波模块的负极输出端连接;
[0012]所述高频变压器的二次侧线圈的一端与第五功率管的漏极连接,所述高频变压器
的二次侧线圈的另一端与第六功率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五功率管的源极分别与滤波电容的一端和负极输出节点连接,所述第六功率管的源极分别与滤波电容的另一端和正极输出节点连接,所述第五功率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六功率管的栅极连接;
[0013]所述均流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正极输出节点连接,所述均流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负极输出节点连接。
[0014]进一步,所述高频变压电路还包括第一滤波电感,所述第一滤波电感的一端与高频变压器的一次侧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感的另一端与高频电阻的另一端连接。
[0015]进一步,所述同步整流电路还包括第二滤波电感,所述第二滤波电感的一端与高频变压器的二次侧线圈的中间节点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感的另一端与正极输出节点连接。
[0016]进一步,本并联电源装置还包括辅助电源,所述辅助电源用于对驱动器模块和均流控制模块提供辅助供电。
[0017]进一步,本并联电源装置还包括电流均分总线,所述电流均分总线分别与均流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流均分总线用于反映每个电源模块的电流平均值。
[0018]进一步,所述全桥逆变电路还包括谐振电感,所述谐振电感的一端与第一功率管的源极连接,所述谐振电感的另一端与高频变压器的一次侧线圈的一端连接。
[0019]进一步,所述谐振电感分别与第一功率管的寄生结电容、第二功率管的寄生结电容、第三功率管的寄生结电容、第四功率管的寄生结电容、第五功率管的寄生结电容和第六功率管的寄生结电容产生谐振。
[0020]进一步,所述同步整流电路还包括:输出电阻,所述输出电阻的一端与正极输出节点连接,所述输出电阻的另一端与负极输出节点连接。
[0021]进一步,还包括过流保护模块,所述过流保护模块用于检测初始直流电,在所述初始直流电的峰值电流超过设定的限流阈值时,则控制驱动器模块停止输出控制脉冲。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电源装置通过设置EMI滤波模块、整流滤波模块、转换器模块、驱动器模块和均流控制模块,通过将电源模块进行并联,然后利用对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的均流,实现了电源产品的模块化。同时,利用EMI滤波模块和整流滤波模块的配合,提升了整个电源装置在恶劣的环境下的鲁棒性。同时,整个电流装置电流精度高,且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0024]图1是并联电源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
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26]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系统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系统中的模块划分,或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0027]参考图1,图1是并联电源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0028]本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并联电源装置,包括:整流滤波模块200、EMI滤波模块100、驱动器模块400、转换器模块300和均流控制模块600。
[0029]所述EMI滤波模块100的作用是对输入的交流电进行降噪处理,本申请的是输入220V三相交流电。220V三相交流电通过EMI滤波模块100降噪处理后,则会得到降噪后的220V三相交流电。为了便于描述,这里将降噪后的220V三相交流电称为降噪交流电。
[0030]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简称EMI),直译是电磁干扰。这是合成词,我们应该分别考虑"电磁"和"干扰"。是指电磁波与电子元件作用后而产生的干扰现象,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传导干扰是指通过导电介质把一个电网络上的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辐射干扰是指干扰源通过空间把其信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联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EMI滤波模块、整流滤波模块、转换器模块、驱动器模块和均流控制模块;所述EMI滤波模块用于对输入的三相交流电进行降噪输出得到降噪交流电,所述整流滤波模块用于对所述降噪交流电进行整流得到初始直流电;所述驱动器模块用于对转换器模块输出控制脉冲,以使得转换器模块对所述初始直流电进行直流转直流变换,得到目标直流电;所述均流控制模块包括:均流控制器和若干个电源模块,均流控制器的控制接口分别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若干个电源模块的功率电路相互并联并对同一个负载进行供电,所述均流控制器用于控制电源模块对目标直流电进行分配,直至每一个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均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并联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器模块包括:全桥逆变电路、高频变压电路和同步整流电路;所述全桥逆变电路包括:第一功率管、第二功率管、第三功率管和第四功率管;所述高频变压电路包括:高频电阻和高频变压器;所述同步整流电路包括:第五功率管、第六功率管、滤波电容、负极输出节点和正极输出节点;所述第一功率管的栅极和第二功率管的栅极均与驱动器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功率管的栅极和第四功率管的栅极均与驱动器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管的漏极分别与第三功率管的漏极和整流滤波模块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管的源极分别与第二功率管的漏极和高频变压器的一次侧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高频变压器的一次侧线圈的另一端与高频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高频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功率管的源极和第四功率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功率管的源极分别与第四功率管的源极和整流滤波模块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高频变压器的二次侧线圈的一端与第五功率管的漏极连接,所述高频变压器的二次侧线圈的另一端与第六功率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五功率管的源极分别与滤波电容的一端和负极输出节点连接,所述第六功率管的源极分别与滤波电容的另一端和正极输出节点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芹陈思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