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波轮和内筒快速对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5452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20
本申请提供有一种对接结构,具体为一种波轮和内筒快速对接结构,包括。包括内筒,所述内筒内壁上设有多个凸台,所述内筒下方设有波轮,还包括:对接组件,所述对接组件通过弹性元件的弹性作用使得所述内筒上的卡接元件卡接于所述波轮上的固定元件内,用于连接所述内筒和所述波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对接组件,使得波轮和内筒之间快速并且稳定地对接,卡接元件在波轮和内筒之间对接后无法再发生移动,于是牢牢卡接于固定元件内。是牢牢卡接于固定元件内。是牢牢卡接于固定元件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波轮和内筒快速对接结构


[0001]本公开具体公开一种波轮和内筒快速对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波轮洗衣机的桶底装有一个圆盘波轮,上有凸出的筋。在波轮的带动下,桶内水流形成了时而右旋、时而左旋的涡流,带动织物跟着旋转、翻滚,这样就能将衣服上的脏东西清除掉。波轮式洗衣机是洗衣机的一种,由电动机带动波轮转动,衣物随水不断上下翻滚。波轮式洗衣机工作原理:依靠装在洗衣桶底部的波轮正反旋转,带动衣物上下左右不停地翻转,使衣物之间、衣物与桶壁之间,在水中进行柔和地摩擦,在洗涤剂的作用下实现去污清洗;
[0003]在波轮洗衣机的安装工作中,由于波轮和内筒之间往往需要可拆卸式安装,而现有的洗衣机上的波轮和内筒之间的安装方式是通过众多的螺丝和螺母的配合实现的,这就使得无论是安装工作还是拆卸维护工作都变得较为繁琐,无法实现快速对接的需求,但若是简单的安装又往往无法满足稳定对接的需求,使得波轮与内筒之间的连接易脱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洗衣机后续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波轮和内筒快速对接结构。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提供一种波轮和内筒快速对接结构,包括内筒,所述内筒内壁上设有多个凸台,所述内筒下方设有波轮,还包括:
[0007]对接组件,所述对接组件通过弹性元件的弹性作用使得所述内筒上的卡接元件卡接于所述波轮上的固定元件内,用于连接所述内筒和所述波轮。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所述弹簧上方设有移动板和卡块,下方设有第一连接柱。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移动板之间设有阻尼伸缩杆,所述弹簧环于所述阻尼伸缩杆上。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接元件为第二移动杆,所述第二移动杆上方设有固定柱、伸缩杆和第一移动杆,所述固定柱与所述内筒的外壁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元件为L型固定杆,所述L型固定杆固定于波轮的外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二移动杆的一侧。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L型固定杆正对所述第二移动杆的一侧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竖向横截面的尺寸与所述第二移动杆竖向的横截面尺寸相同,所述第二移动杆能够卡接于所述放置槽内。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柱下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横
截面尺寸与所述卡块的横截面尺寸相同,所述卡块能够卡接于所述凹槽内。
[0014]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通过设置对接组件,使得波轮和内筒之间快速并且稳定地对接,卡接元件在波轮和内筒之间对接后无法再发生移动,于是牢牢卡接于固定元件内。
附图说明
[0016]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对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中弹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内筒;2、凸台;3、对接组件;31、固定柱;32、伸缩杆;33、第一移动杆;34、第二移动杆;341、第一连接柱;342、阻尼伸缩杆;343、弹簧;344、移动板;345、卡块;35、L型固定杆;36、放置槽;4、波轮;5、波轮脊;6、第二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4]如图1

4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波轮和内筒快速对接结构,包括包括内筒1,内筒1内壁上设有多个凸台2,凸台2与内筒1固定连接,内筒1下方设有波轮4,内筒1与波轮4通过对接的方式连接,波轮4上设有四个波轮脊5,波轮4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柱6,用于连接驱动源,使波轮4得以转动运行,还包括:
[0025]对接组件3,对接组件3通过弹性元件的弹性作用使得内筒1上的卡接元件卡接于波轮4上的固定元件内,用于连接内筒1和波轮4。弹性元件为弹簧343,弹簧343上方设有移动板344和卡块345,下方设有第一连接柱341。弹簧343的上端与移动板344固定连接,下端与第一连接柱341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柱341和移动板344之间设有阻尼伸缩杆342,弹簧343环于阻尼伸缩杆342上。阻尼伸缩杆342的上端与卡块345固定连接,下端与第一连接柱341固定连接。卡接元件为第二移动杆34,第二移动杆34上方设有固定柱31、伸缩杆32和第一移动杆33,固定柱31与内筒1的外壁连接。第一移动杆33的一侧的上端与伸缩杆32固定连接,下端与第二移动杆34固定连接,伸缩杆32的一端与固定柱3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移动杆33固定连接。固定元件为L型固定杆35,L型固定杆35固定于波轮4的外壁上且位于第二移动杆34的一侧。第一连接柱341固定连接于第二移动杆34的上端。L型固定杆35正对第二移动杆34的一侧设有放置槽36,放置槽36竖向横截面的尺寸与第二移动杆34竖向的横截面尺寸相同,第二移动杆34能够卡接于放置槽36内。固定柱31下端设有凹槽,凹槽的横截面尺寸与卡块345的横截面尺寸相同,卡块345能够卡接于凹槽内。
[0026]使用时,若使内筒1与波轮4实现快速对接且稳定连接,具体为:将波轮4置于内筒1的底部,波轮4的外壁与内筒1的内壁贴合,此时通过挤压移动板344使得弹簧343受到压力发生形变即被压缩,阻尼伸缩杆342发生收缩,带动卡块345向下移动,再使伸缩杆32发生收缩,带动第一移动杆33和第二移动杆34向L型固定杆35所在的方向移动,并且最终第二移动杆34卡接于放置槽36内,此时放开移动板344,弹簧343恢复原状,阻尼伸缩杆342会带动卡块345向固定柱31所在的方向移动并且卡接于固定柱31底端的凹槽内,此时第二移动杆34无法再发生移动,于是牢牢卡接于放置槽36内,即完成内筒1与波轮4快速稳定地对接。若是使内筒1与波轮4二者之间实现脱离,挤压移动板344向下移动即可按照对接的思路进行脱离。
[0027]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技术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技术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波轮和内筒快速对接结构,包括内筒(1),所述内筒(1)内壁上设有多个凸台(2),所述内筒(1)下方设有波轮(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接组件(3),所述对接组件(3)通过弹性元件的弹性作用使得所述内筒(1)上的卡接元件卡接于所述波轮(4)上的固定元件内,用于连接所述内筒(1)和所述波轮(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轮和内筒快速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343),所述弹簧(343)上方设有移动板(344)和卡块(345),下方设有第一连接柱(3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波轮和内筒快速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柱(341)和所述移动板(344)之间设有阻尼伸缩杆(342),所述弹簧(343)环于所述阻尼伸缩杆(34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轮和内筒快速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元件为第二移动杆(34),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摩鱼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