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膜、层合体、包装材料和捆包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526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用作包装用途时,对蒸镀时的热是结构稳定的,不使用防粘连剂、颗粒而具有适度的滑动性,从而特别是在层合透明蒸镀层时水蒸气阻隔性、氧阻隔性优异的聚丙烯膜。该聚丙烯膜的特征在于至少具有以聚丙烯类树脂为主成分的两种层(A层、B层),所述B层包含与聚丙烯类树脂不相容的热塑性树脂,将通过非接触式三维表面形状测量所测定的所述A层和所述B层的偏度Ssk分别设定为Ssk(A)、Ssk(B)时,所述Ssk(B)为5以上,所述Ssk(A)小于5。所述Ssk(A)小于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聚丙烯膜、层合体、包装材料和捆包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特别适合用于包装用途的聚丙烯膜、层合体、包装材料和捆包体。

技术介绍

[0002]聚丙烯膜由于透明性、机械性能、电性能等优异,因此被用于包装用途、胶带用途、以电缆包装、电容器为代表的电绝缘用途等各种用途。其中,在包装用途中,需要气体阻隔性时,在聚丙烯膜上蒸镀铝(以下,有时称为“Al”。)的薄膜而形成的层合膜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通过Al蒸镀得到的膜不透明,因此不适于要求内容物可视性的用途。另外,近年来,对包装用塑料进行回收的活动变得活跃,但包含Al蒸镀层的膜存在着难以通过视觉辨认而与Al箔层合膜进行区分、回收后发生着色等回收性不足的问题。
[0003]由于如上所述的情况,出现了用氧化铝(以下,有时称为AlOx。)或氧化硅等透明蒸镀层代替以往的Al蒸镀层的动向。在使用这些透明蒸镀层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包装材料的透明性和回收性。然而,由于透明蒸镀层通常比Al蒸镀层更薄更脆,因此存在着如下问题,即在蒸镀层的形成中、或在制袋加工等后续工序中,蒸镀层会剥离,或者在蒸镀层内产生针孔、裂纹之类的缺陷,水蒸气阻隔性、氧阻隔性容易受损。
[0004]另外,由于在蒸镀加工及制袋加工时要求适度的输送性,因此有时要在膜表层添加防粘连剂、颗粒等,在膜表面形成凹凸,从而赋予爽滑性。然而,在设置有蒸镀层的加工膜中,由上述防粘连剂、颗粒形成的突起是硬质的。因此存在着在作为卷取卷状的制品输送时,相对的蒸镀层被磨削,产生针孔、裂纹之类的缺陷、损伤,水蒸气阻隔性、氧阻隔性容易受损这样的问题。
[0005]作为适合于包装用途的聚丙烯膜,以往,为了提高聚丙烯膜的面取向度,提出了控制聚丙烯树脂的分子量而使其高刚性化的薄膜(例如专利文献1)、以及提出了通过使用高结晶性的原料并沿长度方向实施高倍率的拉伸、或在双轴拉伸后进一步沿长度方向再次进行纵向拉伸来提高面取向度,从而提高水蒸气阻隔性的薄膜(例如专利文献2)。另外,作为包装材料,提出了出于得到蒸镀加工及制袋加工时适度的输送性的目的而添加颗粒,从而在膜表面形成凹凸、赋予爽滑性的膜(例如专利文献3),以及提出了在膜表层添加颗粒的层合膜,进而通过控制各层厚度而赋予爽滑性的膜(例如专利文献4)。另一方面,作为粘合脱模用聚丙烯膜,为了不添加颗粒而赋予爽滑性,提出了将与聚丙烯树脂不同的高熔点树脂分散于聚丙烯膜表层而形成的膜(例如专利文献5)。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

055283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

040111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20

040361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2018/181011号小册子
[0012]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2018/147334号小册子

技术实现思路

[0013]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4]然而,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聚丙烯膜为单层结构,因此无法在膜表面的正反面控制表面凹凸,对原纤维突起高度的控制不足。因此,特别是在层合透明蒸镀层的情况下,存在着蒸镀层的密合性、膜的均质性不足、水蒸气阻隔性、氧阻隔性降低这样的问题。专利文献3、4中记载的聚丙烯膜在热封层中含有颗粒,因此在对面的表面实施蒸镀时,存在着蒸镀层产生损伤、产生刮痕、针孔、裂纹之类的缺陷这样的问题。另外,专利文献5的薄膜是通过在两个表层中使与聚丙烯树脂不同的高熔点树脂分散于聚丙烯膜表层从而在膜的两个表面形成凹凸,但对正反面没有足够的控制,另外,在表面设置蒸镀层时也没有针对热进行稳定化的技术思想,因此,存在着蒸镀膜的密合性、膜的均质性不足,水蒸气阻隔性、氧阻隔性降低等问题。
[0015]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聚丙烯膜,其在用作包装用途时,对蒸镀时的热是结构稳定的,不使用防粘连剂、颗粒而具有适度的滑动性,从而特别是在层合透明蒸镀层时水蒸气阻隔性、氧阻隔性优异。
[0016]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7]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人等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专利技术了以下的本专利技术的第1聚丙烯膜、本专利技术的第2聚丙烯膜。
[0018]本专利技术的第1聚丙烯膜,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具有以聚丙烯类树脂为主成分的两种层(A层、B层),所述B层包含与聚丙烯类树脂不相容的树脂,将通过非接触式三维表面形状测量所测定的所述A层和所述B层的偏度Ssk分别设定为Ssk(A)、Ssk(B)时,所述Ssk(B)为5以上,所述Ssk(A)小于5。
[0019]本专利技术的第2聚丙烯膜,其至少具有以聚丙烯类树脂为主成分的两种层(A层、B层),所述B层包含与聚丙烯类树脂不相容的热塑性树脂,将通过非接触式三维表面形状测量所测定的所述A层的偏度Ssk设定为Ssk(A)、并将所述A层和所述B层的表面粗糙度Sa分别设定为Sa(A)、Sa(B)时,所述Ssk(A)小于5,并且所述Sa(A)和所述Sa(B)满足式1,
[0020]式1: Sa(B)/Sa(A)>1.1。
[0021]专利技术效果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对蒸镀时的热是结构稳定的,不使用防粘连剂、颗粒而具有适度的滑动性,从而特别是在层合透明蒸镀层时可以得到水蒸气阻隔性、氧阻隔性优异的聚丙烯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聚丙烯膜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长度方向是指在聚丙烯膜的制造工序中薄膜行进的方向,在将聚丙烯膜卷取成卷的状态下是指卷的卷绕方向。另外,宽度方向是指在膜面内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
[0024]本专利技术的第1聚丙烯膜,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具有以聚丙烯类树脂为主成分的两种层(A层、B层),所述B层包含与聚丙烯类树脂不相容的树脂,将通过非接触式三维表面形状测量所测定的所述A层和所述B层的偏度Ssk分别设定为Ssk(A)、Ssk(B)时,所述Ssk(B)为5以上,所述Ssk(A)小于5。
[0025]本专利技术的第2聚丙烯膜,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具有以聚丙烯类树脂为主成分的两种层(A层、B层),所述B层包含与聚丙烯类树脂不相容的热塑性树脂,将通过非接触式三维表面形状测量所测定的所述A层的偏度Ssk设定为Ssk(A)、将所述A层和所述B层的表面粗糙度Sa分别设定为Sa(A)、Sa(B)时,所述Ssk(A)小于5,且所述Sa(A)及所述Sa(B)满足式1,
[0026]式1: Sa(B)/Sa(A)>1.1。
[0027]以下,有时将本专利技术的第1、第2聚丙烯膜总称为本专利技术或本专利技术的聚丙烯膜。需要说明的是,如后所述,Ssk(A)、Ssk(B)、Sa(A)、Sa(B)是与表面的形状、粗糙度相关的参数,因此,A层、B层均位于最外层表面。
[0028]在本专利技术中,聚丙烯膜是指将全部构成成分视为100质量%时,包含80质量%以上且低于100质量%、优选80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聚丙烯膜,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具有以聚丙烯类树脂为主成分的两种层即A层和B层,所述B层包含与聚丙烯类树脂不相容的热塑性树脂,将通过非接触式三维表面形状测量所测定的所述A层和所述B层的偏度Ssk分别设定为Ssk(A)、Ssk(B)时,所述Ssk(B)为5以上,所述Ssk(A)小于5。2.一种聚丙烯膜,其至少具有以聚丙烯类树脂为主成分的两种层即A层和B层,所述B层包含与聚丙烯类树脂不相容的热塑性树脂,将通过非接触式三维表面形状测量所测定的所述A层的偏度Ssk设定为Ssk(A),并将所述A层和所述B层的表面粗糙度Sa分别设定为Sa(A)、Sa(B)时,所述Ssk(A)小于5,并且所述Sa(A)及所述Sa(B)满足式1,式1:Sa(B)/Sa(A)>1.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丙烯膜,构成所述A层的树脂成分的丙烯单元的分率为97.0mol%以上且100.0mol%以下,且为构成聚丙烯膜整体的树脂成分的丙烯单元的分率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膜,作为所述A层的主成分的聚丙烯类树脂的熔点为151℃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1、3、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膜,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西康之大仓正寿青野春树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