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内镜下用可开合一次性圈套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5022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消化内镜下用可开合一次性圈套器,外套管的一端与导向杆连接,导向杆的中部设置有开口槽,开口槽的外圈设置有手柄;外套管内设置有两根间距布置的圈套器丝,两根圈套器丝的一端从外套管一端露出,两根圈套器丝能在外套管外连接成一体;两根圈套器丝的另一端从开口槽露出,其中一根圈套器丝直接连接手柄,另一根圈套器丝通过螺柱安装在手柄上,手柄上还设置有电极接口,电极接口外接电外科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外科设备通过手柄连接两根圈套器丝,两根圈套器丝之间可反复开合,直接从息肉根部进入,套住息肉基底;操作简便,解决了使用现有圈套器常常无法经巨大息肉单位顶端完整圈住息肉根部的技术缺陷。肉单位顶端完整圈住息肉根部的技术缺陷。肉单位顶端完整圈住息肉根部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化内镜下用可开合一次性圈套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具
,具体涉及一种消化内镜下用可开合一次性圈套器,用于切除常规圈套器较难完整套全的带蒂息肉。

技术介绍

[0002]消化道息肉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普通息肉以常规圈套器从息肉顶端套入后即可切除,常规圈套器的技术参数为圈径20

35mm,能通过φ2.8mm的内窥镜钳道,存在以下技术缺陷:许多巨大带蒂的腺瘤样息肉,其表面多呈分叶状,使用常规圈套器常常嵌顿在分叶中,此外,巨大息肉因重力作用息肉顶端与根部相隔较远,使用现有圈套器常常无法经巨大息肉单位顶端完整圈住息肉的根部。
[0003]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可反复开合并能套住息肉基底的消化内镜下用可开合一次性圈套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消化内镜下用可开合一次性圈套器,以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消化内镜下用可开合一次性圈套器,包括外套管,所述外套管的一端与导向杆连接,导向杆的中部设置有开口槽,开口槽的外圈设置有手柄,手柄能沿着导向杆滑动;外套管内设置有两根间距布置的圈套器丝,两根圈套器丝的一端从外套管一端露出,两根圈套器丝能在外套管外连接成一体;两根圈套器丝的另一端从开口槽露出,其中一根圈套器丝直接连接手柄,另一根圈套器丝通过螺柱安装在手柄上,手柄上还设置有电极接口,电极接口外接电外科设备。
[0006]本技术的电外科设备通过手柄连接两根圈套器丝,手柄沿着导向杆滑动控制与其直接连接的一根圈套器丝运动,该圈套器丝能从外套管的一端露出或收回;螺柱能控制与其连接的另一根圈套器丝运动,另一根圈套器丝能从外套管的一端露出或收回并与手柄直接连接的一根圈套器丝连接或分开,两根圈套器丝之间可反复开合,直接从息肉根部进入,套住息肉基底;操作简便;避免了使用常规圈套器常常嵌顿在巨大带蒂的腺瘤样息肉分叶中,解决了使用现有圈套器常常无法经巨大息肉单位顶端完整圈住息肉根部的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A

A的剖面图。
[0009]图3为本技术的螺柱、第二螺栓与手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1.外套管;2.手柄;3.第一圈套器丝;4.第二圈套器丝;5.螺柱;6.第一螺栓;7.第二螺栓;501.沉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2]参阅图1

3,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仍均应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13]实施例一、一种消化内镜下用可开合一次性圈套器,参考图1,包括外套管1,所述外套管1的一端与导向杆连接,导向杆上远离外套管1的一端设置有闭合的环形结构,导向杆的中部设置有开口槽,开口槽的外圈设置有手柄2,手柄2能沿着导向杆滑动;外套管1内设置有两根间距布置的圈套器丝,两根圈套器丝的一端从外套管1一端露出,两根圈套器丝能在外套管1外连接成一体;两根圈套器丝的另一端从开口槽露出,其中一根圈套器丝直接连接手柄2,另一根圈套器丝通过螺柱5安装在手柄2上,手柄2上还设置有电极接口,电极接口外接电外科设备;外套管1的总长240mm,外径7Fr。本技术的电外科设备通过手柄连接两根圈套器丝,手柄沿着导向杆滑动控制与其直接连接的一根圈套器丝运动,该圈套器丝能从外套管的一端露出或收回;螺柱能控制与其连接的另一根圈套器丝运动,另一根圈套器丝能从外套管的一端露出或收回并与手柄直接连接的一根圈套器丝连接或分开,两根圈套器丝之间可反复开合,直接从息肉根部进入,套住息肉基底;操作简便;避免了使用常规圈套器常常嵌顿在巨大带蒂的腺瘤样息肉分叶中,解决了使用现有圈套器常常无法经巨大息肉单位顶端完整圈住息肉根部的技术缺陷。
[0014]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两根所述圈套器丝分别对应第一圈套器丝3、第二圈套器丝4,其中第一圈套器丝3的一端包括第一弧形,第一弧形依次通过V型结构连接第二弧形、圆环,第一弧形与第二弧形的内弧面相互靠近布置,第二圈套器丝4的一端包括倒钩,倒钩与圆环对应布置。本技术采用第二圈套器丝的倒钩插入第一圈套器丝的圆环后,倒钩钩住圆环形成一体,能从息肉根部圈住巨大息肉即可切除,方便了临床治疗。
[0015]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圈套器丝3的另一端固定在手柄2上,第二圈套器丝4的另一端连接六面体的螺柱5。本技术采用第一圈套器丝固定在手柄上,第二圈套器丝连接螺柱,能通过手柄和螺柱在两根圈套器丝未连接时分开操纵,在两根圈套器丝连接后操纵分开连接,操作简便。
[0016]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参考图3,所述螺柱5的底面中心设置有第一螺孔,第一螺孔内设置有第一螺栓6,螺柱5的顶面一侧设置有沉孔501。本技术采用第一螺栓安装在螺柱的第一螺孔内,在未安装在手柄上时,避免堵塞第一螺孔。
[0017]实施例五、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所述螺柱5上未安装第一螺栓6,手柄2上设置有六角形沉孔,六角形沉孔的底面中心设置有第二螺孔,第一螺孔靠近第二螺孔,第一螺孔的公称直径大于第二螺孔的公称直径,螺柱5安装在六角形沉孔内,螺柱5的中心设置有中心孔,中心孔内设置有第二螺栓7,第二螺栓7依次穿过中心孔、第一螺孔后与第二螺孔旋合。本技术采用螺柱安装在手柄的六角形沉孔内,通过第二螺栓依次穿过中心孔、第一
螺孔后与第二螺孔旋合,将螺柱固定在手柄上,便于手柄带动连接后的两根圈套器丝同步运动。
[0018]实施例六、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所述第二圈套器丝4的另一端焊接在沉孔501内。所述第二螺栓7采用内六角圆柱体螺钉,沉孔501位于内六角圆柱体螺钉的头部外。本技术采用沉孔位于内六角圆柱体螺钉的头部外,将第二圈套器丝与螺柱的连接端位于第二螺栓外,避免了对第二圈套器丝与螺柱的连接端影响,方便了螺柱与手柄的安装及拆除。
[0019]实施例七、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参考图2,外套管1内设置有隔层板,隔层板位于第一圈套器丝3与第二圈套器丝4之间。
[0020]具体实施时,1).将该圈套器经内镜活检孔道置入,手柄2外接电外科设备;2).嘱护士(或助手)左手固定螺柱5,右手向前推动手柄2滑动,内镜医生将第一圈套器丝3移出外套管1直接套入大息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化内镜下用可开合一次性圈套器,包括外套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1)的一端与导向杆连接,导向杆的中部设置有开口槽,开口槽的外圈设置有手柄(2),手柄(2)能沿着导向杆滑动;外套管(1)内设置有两根间距布置的圈套器丝,两根圈套器丝的一端从外套管(1)一端露出,两根圈套器丝能在外套管(1)外连接成一体;两根圈套器丝的另一端从开口槽露出,其中一根圈套器丝直接连接手柄(2),另一根圈套器丝通过螺柱(5)安装在手柄(2)上,手柄(2)上还设置有电极接口,电极接口外接电外科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镜下用可开合一次性圈套器,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圈套器丝分别对应第一圈套器丝(3)、第二圈套器丝(4),其中第一圈套器丝(3)的一端包括第一弧形,第一弧形依次通过V型结构连接第二弧形、圆环,第一弧形与第二弧形的内弧面相互靠近布置,第二圈套器丝(4)的一端包括倒钩,倒钩与圆环对应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化内镜下用可开合一次性圈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圈套器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薇孙畅施新岗王丹胡良皞高杰漆艳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