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层构造区的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方法、装置和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4954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断层构造区的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方法、装置和设备,属于页岩气领域。所述评价方法包括:对比分析多个典型页岩气钻井的地质特征,构造保存,总结得到构造保存对含气性的影响关系,及其主控制因素,并建立页岩气保存条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所述页岩气保存条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影响大小的不同分别赋予不同权重,将不同的地质特征按照对页岩气保存条件的影响划分出不同的梯次组合参数;根据划分出的梯次组合参数构建保存条件逐级筛选机制,将筛选后的保存条件评价参数进行量化叠加,得到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构建逐级评价体系能够对低勘探程度下的构造复杂区页岩气的保存评价提供科学的指导。指导。指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断层构造区的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方法、装置和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页岩气领域,具体来讲,涉及一种断层构造区的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方法、一种断层构造区的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装置以及一种实现断层构造区的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方法的计算机设备和一种实现断层构造区的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方法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南方海相页岩层系地层时代老、有机质演化程度高,经历的构造演化阶段多、构造类型复杂、断裂发育,页岩层系连续分布面积小,页岩气静态参数好,但同一层系不同地区的页岩气富集差异明显。川滇黔及邻区实施的涪陵礁石坝、四川长宁等页岩气田“正向构造”富集模式获得成功后,曾一度指导国内页岩气勘探,但随着民页1井、宜201井、绥页1井、云永页1井等的相继失利,“礁石坝模式”是否具有广泛性引起了大家的思考。而盆外黔北正安安页1井、滇东北大关大页1井等向斜构造获得页岩气突破,引起了大家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保存条件的重视,即在四川盆地周缘及盆外复杂构造区,差异性构造变形造成保存条件的分隔性,页岩气的富集不再具区域连续性特征,不同构造部位、不同构造样式组合或构造应力作用下的页岩气富集程度各不相同。
[0003]传统的保存条件评价方法是将断裂、顶底板条件、埋深、压力系数等各因素均作为主控因素,采用平行评价并取各因素均较好的区域视为保存条件好,其他区域保存条件一般或差。随着进一步勘探实践表明,尤其是常压页岩气藏的发现,上述各影响因素平行评价的方法仅适用于盆内稳定区,而对于盆外复杂构造区并不完全适用。随着盆缘民页1井的钻探失利和大页1井的勘探发现,川滇黔及邻区受喜山期构造运动的影响较大,新构造运动作用对该区域页岩气的富集与保存制约明显,同时受构造抬升挤压所引发的一系列断裂活动性、盖层完整性、构造变形程度、地层剥蚀出露程度等均不同程度影响页岩的含气性。而页岩含气与否显然是上述因素综合制约的结果,但在不同构造背景下的主控因素各有侧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中的至少一项。例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断层构造区的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过程复杂,对于断层构造区的评价结果不准确的缺陷。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断层构造区的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方法,所述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比分析多个典型页岩气钻井的地质特征,构造保存,总结得到构造保存对含气性的影响关系,及其主控制因素,并建立页岩气保存条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所述页岩气保存条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影响大小的不同分别赋予不同权重,将不同的地质特征按照对页岩气保存条件的影响划分出不同的梯次组合参数;根据划分出的梯次组合参数构建保存条件逐级筛选机制,将筛选后的保存条件评价参数进行量化叠加,得到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模型,所述评价模型的通式为:y=β0+β1x1+β2x2+β
3
x3……

i
x
i
+ε,其中,y为保存条件评价指数;x1为保存条件的第一个影响地质因素;x2为保存条件的第二个影响地质因素;x
i
为保存条件的第i个影响地质因素;β0为第一个权重系数;β1为第二个权重系数;β2为第三个权重系数;β
i
为第i+1个权重系数;ε为随机误差。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断层构造区的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方法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地质特征可包括:新构造断裂及裂缝、改造期断裂发育情况、构造变形特征、抬升与剥蚀、封盖类型、页岩埋深、滑脱层发育程度、出露区距离及热液活动,
[0007]其中构造变形特征可包括,褶皱样式、断裂样式和褶皱

断裂组合样式,所述封盖类型可包括,封盖层组合类型、构造封盖类型和顶板条件。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断层构造区的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方法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页岩气保存条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指在相同构造背景下,构造抬升与剥蚀、页岩埋深、封盖组合、顶板条件、滑脱层构造、露头区距离是在构造改造的耦合作用的结果,共同制约页岩气保存条件。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断层构造区的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方法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梯次组合参数可以包括三级梯次组合,其中第一级梯次组合包括,新构造断裂和裂缝;第二级梯次组合包括,改造期断裂和构造变形;第三级梯次组合包括,构造抬升与剥蚀、封盖条件、目的层埋深、距露头区距离以及滑脱层。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断层构造区的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方法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逐级筛选机制可以包括三级筛选,第一级筛选机制,以密度、纵向延伸、性质、强度为判断标准,对第一级梯次组合参数中的两个地质特征进行筛选,剔除新构造断裂中,纵向延伸且裂缝纵向延伸在30~60m的区域,将其他区域送入第二级筛选机制;第二级筛选机制,以发育程度、切割程度、断裂距离、地层产状、褶皱强度、岩溶或古暴露面以及底板条件为判断标准,对第二级梯次组合参数中的两个地质特征进行筛选,仅保留改造期断裂中发育程度为弱发育且构造变形程度<30
°
的区域送入第三级筛选机制;第三级筛选机制为综合筛选,以构造抬升与剥蚀、封盖条件、目的层埋深、距露头区距离、滑脱层对页岩气保存条件进行筛选,当抬升与剥蚀程度在3000~5000m,目的层埋深在500~2500m,露头区距离在3~6km,残留盖层在500~2500m,滑脱层为发育的区域确定为页岩气保存条件良好的区域。
[0011]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断层构造区的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装置,评价装置包括:综合评价指标构建单元、梯次组合参数划分单元以及筛选量化单元,其中,综合评价指标构建单元被配置为对比分析多个典型页岩气钻井的地质特征,构造保存,总结得到构造保存对含气性的影响关系,及其主控制因素,并建立页岩气保存条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梯次组合参数划分单元与综合评价指标构建单元连接,被配置为对所述页岩气保存条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影响大小的不同分别赋予不同权重,将不同的地质特征按照对页岩气保存条件的影响划分出不同的梯次组合参数;筛选量化单元与梯次组合参数划分单元连接,被配置为根据划分出的梯次组合参数构建保存条件逐级筛选机制,将筛选后的保存条件评价参数进行量化叠加,得到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模型,所述评价模型的通式为:y=β0+β1x1+β2x2+β3x3……

i
x
i
+ε,其中,y为保存条件评价指数;x1为保存条件的第一个影响地质因素;x2为保存条件的第二个影响地质因素;x
i
为保存条件的第i个影响地质因素;β0为第一个权重系数;β1为第二个权重系数;β2为第三个权重系数;β
i
为第i+1个权重系数;ε为随机误差。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断层构造区的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装置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筛选量化单元还可以包括:第一级筛选子单元、第二级筛选子单元和第三级筛选子单元,其中,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层构造区的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比分析多个典型页岩气钻井的地质特征,构造保存,总结得到构造保存对含气性的影响关系,及其主控制因素,并建立页岩气保存条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所述页岩气保存条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影响大小的不同分别赋予不同权重,将不同的地质特征按照对页岩气保存条件的影响划分出不同的梯次组合参数;根据划分出的梯次组合参数构建保存条件逐级筛选机制,将筛选后的保存条件评价参数进行量化叠加,得到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模型,所述评价模型的通式为:y=β0+β1x1+β2x2+β3x3……

i
x
i
+ε;其中,y为保存条件评价指数;x1为保存条件的第一个影响地质因素;x2为保存条件的第二个影响地质因素;x
i
为保存条件的第i个影响地质因素;β0为第一个权重系数;β1为第二个权重系数;β2为第三个权重系数;β
i
为第i+1个权重系数;ε为随机误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质特征包括:新构造断裂及裂缝、改造期断裂发育情况、构造变形特征、抬升与剥蚀、封盖类型、页岩埋深、滑脱层发育程度、出露区距离及热液活动,其中所述构造变形特征包括,褶皱样式、断裂样式和褶皱

断裂组合样式,所述封盖类型包括,封盖层组合类型、构造封盖类型和顶板条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页岩气保存条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在相同构造背景下,构造抬升与剥蚀、页岩埋深、封盖组合、顶板条件、滑脱层构造、露头区距离是在构造改造的耦合作用的结果,共同制约页岩气保存条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梯次组合参数包括三级梯次组合,其中第一级梯次组合包括,新构造断裂和裂缝;第二级梯次组合包括,改造期断裂和构造变形;第三级梯次组合包括,构造抬升与剥蚀、封盖条件、目的层埋深、距露头区距离以及滑脱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逐级筛选机制包括三级筛选,第一级筛选机制,以密度、纵向延伸、性质、强度为判断标准,对第一级梯次组合参数中的两个地质特征进行筛选,剔除新构造断裂中,纵向延伸且裂缝纵向延伸在30~60m的区域,将其他区域送入第二级筛选机制;第二级筛选机制,以发育程度、切割程度、断裂距离、地层产状、褶皱强度、岩溶或古暴露面以及底板条件为判断标准,对第二级梯次组合参数中的两个地质特征进行筛选,仅保留改造期断裂中发育程度为弱发育且构造变形程度<30
°
的区域送入第三级筛选机制;第三级筛选机制为综合筛选,以构造抬升与剥蚀、封盖条件、目的层埋深、距露头区距离、滑脱层对页岩气保存条件进行筛选,当抬升与剥蚀程度在3000~5000m,目的层埋深在500~2500m,露头区距离在3~6km,残留盖层在50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业鑫陈祎余谦冯心涛张海全蓝宝锋赵安坤刘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贵州能源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