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式甘薯幼苗培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4944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培育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层式甘薯幼苗培育装置,所述培养箱的外部设置有加水组件,所述培养箱的内部设置有储放组件,所述加水组件包括安装于培养箱顶部的箱盖,所述培养箱的外部安装有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的上部安装有加压泵,所述加压泵的出水管安装有加水管,且加水管的外端穿过培养箱的内部,所述加水管的出水端安装有环形管,且环形管设置在培养箱的内部,所述环形管的底部一周等距安装有雾化喷嘴,所述储液箱的内部安装有加水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多层式甘薯幼苗培育装置,能够使得整体装置实现水循环利用,有效节约水资源,能够多层同时进行育苗,提高育苗时的效果,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式甘薯幼苗培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培育装置
,具体是一种多层式甘薯幼苗培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甘薯又名甜薯,薯蓣科薯蓣属缠绕草质藤本,地下块茎顶分枝末端膨大成卵球形的块茎,外皮淡黄色,光滑,甘薯分红、白两种,均有补益脾胃作用,蒸烤食用更为香美,因糖量高及含胡萝卜素,由于番薯属于异花授粉,自花授粉常不结实,所以有时只见开花不见结果,用种子播种的时候将红薯种薯放在多灵菌溶液中浸泡,可以有效的预防疾病,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甘薯种子的培育装置(授权公告号CN213094862U),该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操作方便,该甘薯种子培育装置功能丰富,种子浸泡彻底,且便于对种子进行拿取;
[0003]但是,该上述公开的培育装置在使用时还是存在一些缺陷:在使用时,只能怪通过单层的育苗篮进行育苗操作,从而导致育苗的效率降低,在取放料时也不够便捷,也无法进行水循环利用培育,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多层式甘薯幼苗培育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式甘薯幼苗培育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多层式甘薯幼苗培育装置,包括括培养箱,所述培养箱的外部设置有加水组件,所述培养箱的内部设置有储放组件;
[0007]所述加水组件包括安装于培养箱顶部的箱盖,所述培养箱的外部安装有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的上部安装有加压泵,所述加压泵的出水管安装有加水管,且加水管的外端穿过培养箱的内部,所述加水管的出水端安装有环形管,且环形管设置在培养箱的内部,所述环形管的底部一周等距安装有雾化喷嘴,所述储液箱的内部安装有加水机构;
[0008]所述储放组件包括安装于培养箱内部的凵型架,所述凵型架的内侧等距安装有储放网板,所述培养箱的内部两侧对称安装有加热灯,所述培养箱的内部靠近储放网板位置处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凵型架与培养箱之间通过调节机构相连。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所述培养箱的前部安装有控制器,所述培养箱的底部连通安装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出水端安装有循环泵,且循环泵的出水端穿过储液箱的内部。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水机构包括安装于储液箱内部一侧的过滤箱,所述储液箱的内部另一侧安装有水箱,所述加水管穿过培养箱的内部并延伸至过滤箱的内部,所述过滤箱与水箱之间连接有抽水泵。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箱的内部等距安装有过滤网,每两个所述过滤网的内部之间设置有吸附碳。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箱的外部通过水管安装有电磁阀,且电磁阀设置在培养箱的外部,所述电磁阀的进水端通过水管安装有营养液罐。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安装于培养箱底部中间处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安装有螺纹调节杆,所述凵型架的外部对应螺纹调节杆位置处安装有螺纹调节套,且螺纹调节套与螺纹调节杆相互螺纹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设计在使用时,通过伺服电机带动螺纹调节杆进行转动,配合螺纹调节套带动凵型架进行升降,从而能够带动储放网板从培养箱中滑出,实现便捷的上下料使用,提高使用时的便捷性。
[0016]2、本设计通过循环泵与回水管的配合,将培养箱中使用的溶液灌入储液箱中的过滤箱中,通过过滤网与吸附碳的配合进行处理后,则可以通过抽水泵将过滤箱中的溶液灌入水箱中,从而实现水循环利用,有效的节约水资源。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一种多层式甘薯幼苗培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一种多层式甘薯幼苗培育装置中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一种多层式甘薯幼苗培育装置中储液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培养箱;2、箱盖;3、储液箱;4、加压泵;5、加水管;6、回水管;7、循环泵;8、电磁阀;9、营养液罐;10、控制器;11、环形管;12、雾化喷嘴;13、凵型架;14、储放网板;15、加热灯;16、温湿度传感器;17、伺服电机;18、螺纹调节杆;19、螺纹调节套;20、过滤箱;21、水箱;22、抽水泵;23、过滤网;24、吸附碳。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多层式甘薯幼苗培育装置,包括括培养箱1,培养箱1的外部设置有加水组件,培养箱1的内部设置有储放组件;
[0023]加水组件包括安装于培养箱1顶部的箱盖2,培养箱1的外部安装有储液箱3,储液箱3的上部安装有加压泵4,加压泵4的出水管安装有加水管5,且加水管5的外端穿过培养箱1的内部,加水管5的出水端安装有环形管11,且环形管11设置在培养箱1的内部,环形管11的底部一周等距安装有雾化喷嘴12,储液箱3的内部安装有加水机构;
[0024]储放组件包括安装于培养箱1内部的凵型架13,凵型架13的内侧等距安装有储放网板14,培养箱1的内部两侧对称安装有加热灯15,培养箱1的内部靠近储放网板14位置处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16,凵型架13与培养箱1之间通过调节机构相连,通过温湿度传感器16对培养箱1中的温湿度实时监测,当湿度不够时,温湿度传感器16将监测信号传输至控制器10,通过控制器10将信号转化后,配合加压泵4,与加水管5将水箱21中的溶液,当温度不够时,则通过加热灯15进行加温。
[0025]在图1中:还包括培养箱1的前部安装有控制器10,培养箱1的底部连通安装有回水管6,回水管6的出水端安装有循环泵7,且循环泵7的出水端穿过储液箱3的内部,通过循环泵7与回水管6的配合,将培养箱1中使用的溶液灌入储液箱3中的过滤箱20中。
[0026]在图1与3中:加水机构包括安装于储液箱3内部一侧的过滤箱20,储液箱3的内部另一侧安装有水箱21,加水管5穿过培养箱1的内部并延伸至过滤箱20的内部,过滤箱20与水箱21之间连接有抽水泵22,通过抽水泵22将过滤箱20中的溶液灌入水箱21中。
[0027]在图3中:过滤箱20的内部等距安装有过滤网23,每两个过滤网23的内部之间设置有吸附碳24,通过循环泵7与回水管6的配合,将培养箱1中使用的溶液灌入储液箱3中的过滤箱20中,通过过滤网23与吸附碳24的配合进行处理后,则可以通过抽水泵22将过滤箱20中的溶液灌入水箱21中,从而实现水循环利用,有效的节约水资源。
[0028]在图1中:水箱21的外部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式甘薯幼苗培育装置,包括培养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1)的外部设置有加水组件,所述培养箱(1)的内部设置有储放组件;所述加水组件包括安装于培养箱(1)顶部的箱盖(2),所述培养箱(1)的外部安装有储液箱(3),所述储液箱(3)的上部安装有加压泵(4),所述加压泵(4)的出水管安装有加水管(5),且加水管(5)的外端穿过培养箱(1)的内部,所述加水管(5)的出水端安装有环形管(11),且环形管(11)设置在培养箱(1)的内部,所述环形管(11)的底部一周等距安装有雾化喷嘴(12),所述储液箱(3)的内部安装有加水机构;所述储放组件包括安装于培养箱(1)内部的凵型架(13),所述凵型架(13)的内侧等距安装有储放网板(14),所述培养箱(1)的内部两侧对称安装有加热灯(15),所述培养箱(1)的内部靠近储放网板(14)位置处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16),所述凵型架(13)与培养箱(1)之间通过调节机构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式甘薯幼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培养箱(1)的前部安装有控制器(10),所述培养箱(1)的底部连通安装有回水管(6),所述回水管(6)的出水端安装有循环泵(7),且循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波张玉琴胡静刘刚尉继强侯丽娟毛积磊邱杰吕鹏超王浩哲连雅囡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