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液压缸动态轴向压缩色谱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4389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液压缸动态轴向压缩色谱柱,包括活塞体、活塞杆、设于活塞体与活塞杆之间的密封垫及用于将活塞杆与活塞体活动连接的连接组件,活塞体上设有第一弧面部,活塞杆上设有与第一弧面部配合的第二弧面部,密封垫一侧与第一弧面部紧贴,密封垫另一侧与第二弧面部紧贴。无液压缸动态轴向压缩色谱柱,活塞杆与活塞体之间通过连接组件实现活动连接,并通过第二弧面部与第一弧面部配合,在活塞杆发生角度位移的情况下可以自动补偿矫正,因此可以降低加工精度和安装精度要求,降低成本;活塞杆与活塞体之间的密封垫分别与二者紧贴,可以实现高压密封连接,确保色谱柱内的流动相不会因漏液而降低压力,进而保证活塞体下方柱床的压力。塞体下方柱床的压力。塞体下方柱床的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液压缸动态轴向压缩色谱柱


[0001]本技术涉及色谱柱,尤其涉及一种无液压缸动态轴向压缩色谱柱。

技术介绍

[0002]无液压缸动态轴向压缩色谱柱主要包括色谱柱柱管、活塞体、上柱盖和下柱盖,活塞体上装有活塞杆并布置于柱管内,将柱管分为上、下两个腔体,并通过输液泵将流动相泵入到上腔体内以驱动活塞体实现向下移动。由于活塞体的行程比较长同时各部件的加工精度、安装误差等外界不可克服的因素,导致上述五个部件之间的同轴度无法保证(主要是活塞杆相对活塞体产生角位移),尤其是色谱柱在工作状态下,流动相压力达到10MPa,活塞杆与活塞体之间的密封就更难以实现,由于无法解决同轴度及密封技术难点,无液压缸柱技术目前尚无实际应用,市面上此类设备只能采用液压缸模式,被迫接受液压缸带来的液压油污染、运行环境要求高等痛点。
[0003]此外,现有的高压动态轴向压缩色谱柱是在柱管内注入匀浆液后,通过液压缸带动色谱柱的活塞体向下运行,将匀浆液中的流动相压出,使填料能均匀的留在柱管内并被压实。目前,匀浆液的注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抬高活塞于柱管之上,通过输液泵将匀浆液泵入色谱柱内,然后再将活塞压下;二、活塞体置于色谱柱内,在色谱柱侧壁活塞体以下的位置开孔,通过该孔泵入匀浆液。这两种方式均存在较大的弊端:采用第一种方式,泵入匀浆液容易带入杂质,而采用第二种方式时,孔间的死体积或残留,容易变质及霉变,潜在的卫生隐患显而易见,均不符合相应法规要求;匀浆液中的填料泵入柱筒后因重力的作用,即刻便开始沉降,而匀浆液持续灌入,产生的冲击力又使正在沉降的填料进一步加速,故最终装填后的填料柱床密实度不均匀或出现“糖心”,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分离、纯化的效果,设备的生产性能自然大大降低,且随着色谱柱直径的增大,这种负面作用力影响更大,这也是此类设备的另一痛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安装精度要求低,有利于保证高压状态下的密封连接的无液压缸动态轴向压缩色谱柱。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无液压缸动态轴向压缩色谱柱,包括活塞体及活塞杆,还包括设于活塞体与活塞杆之间的密封垫及用于将活塞杆与活塞体活动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活塞体上设有第一弧面部,所述活塞杆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弧面部配合的第二弧面部,所述密封垫一侧与所述第一弧面部紧贴,密封垫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弧面部紧贴。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法兰及多个沿连接法兰圆周方向间隔分布的紧固件,所述活塞杆上设有径向凸部,所述连接法兰套设于所述活塞杆上并与所述径向凸部端面抵接,连接法兰内壁与所述活塞杆外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紧
固件与所述活塞体连接。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法兰上设有轴向凸部,所述轴向凸部内壁与所述径向凸部外壁之间具有间隙。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杆为中空杆且内部穿设有样品管。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杆内壁与所述第二弧面部之间设有过渡圆角。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体上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延伸至所述活塞杆内,所述第一弧面部位于所述定位部外周,所述密封垫套设于所述定位部上。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无液压缸动态轴向压缩色谱柱还包括柱管、设于柱管上端的上盖、设于柱管下端的下盖及设于下盖上的匀浆液进料阀。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匀浆液进料阀包括与下盖连接的阀座、设于阀座内的进料管、用于封堵进料管的阀芯及用于带动阀芯在进料管内往复移动的开闭组件,所述进料管外壁上下两端与所述阀座密封配合且中段与阀座之间具有进料间隙,所述阀座上设有与所述进料间隙连通的进料接口,所述进料管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进料间隙连通的进料口且顶部设有与所述柱管连通的出料口。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闭组件包括与所述阀座连接的气动马达及与气动马达连接的连接螺母,所述阀芯上端位于所述进料管内,下端设有外螺纹并与所述连接螺母连接。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座上端延伸至所述下盖内且外壁与下盖之间具有出液间隙,所述阀座上设有与所述出液间隙连通的出液接口。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公开的无液压缸动态轴向压缩色谱柱,活塞杆与活塞体之间通过连接组件实现活动连接,并通过第二弧面部与第一弧面部配合,在活塞杆发生角度位移的情况下可以自动补偿矫正,因此可以降低加工精度和安装精度要求,降低成本;活塞杆与活塞体之间的密封垫分别与二者紧贴,可以实现高压密封连接,确保色谱柱内的流动相不会因漏液而降低压力,进而保证活塞体下方柱床的压力。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无液压缸动态轴向压缩色谱柱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中活塞杆与活塞体连接部位的放大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中的匀浆液进料阀关闭状态的第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中的匀浆液进料阀关闭状态的第二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中的匀浆液进料阀打开状态的第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中的匀浆液进料阀打开状态的第二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各标号表示:1、活塞体;11、第一弧面部;12、定位部;2、活塞杆;21、第二弧面部;22、径向凸部;23、过渡圆角;3、密封垫;4、连接组件;41、连接法兰;42、紧固件;43、轴向凸部;5、样品管;6、柱管;61、上盖;62、下盖;7、匀浆液进料阀;71、阀座;72、进料管;721、进料口;722、出料口;73、阀芯;74、开闭组件;741、气动马达;742、连接螺母;75、进料间隙;76、进料接口;77、出液间隙;78、出液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本部分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本部分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0025]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图1至图6示出了本技术无液压缸动态轴向压缩色谱柱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无液压缸动态轴向压缩色谱柱,包括活塞体1及活塞杆2,还包括设于活塞体1与活塞杆2之间的密封垫3及用于将活塞杆2与活塞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液压缸动态轴向压缩色谱柱,包括活塞体(1)及活塞杆(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活塞体(1)与活塞杆(2)之间的密封垫(3)及用于将活塞杆(2)与活塞体(1)活动连接的连接组件(4),所述活塞体(1)上设有第一弧面部(11),所述活塞杆(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弧面部(11)配合的第二弧面部(21),所述密封垫(3)一侧与所述第一弧面部(11)紧贴,密封垫(3)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弧面部(21)紧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液压缸动态轴向压缩色谱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连接法兰(41)及多个沿连接法兰(41)圆周方向间隔分布的紧固件(42),所述活塞杆(2)上设有径向凸部(22),所述连接法兰(41)套设于所述活塞杆(2)上并与所述径向凸部(22)端面抵接,连接法兰(41)内壁与所述活塞杆(2)外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紧固件(42)与所述活塞体(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液压缸动态轴向压缩色谱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法兰(41)上设有轴向凸部(43),所述轴向凸部(43)内壁与所述径向凸部(22)外壁之间具有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液压缸动态轴向压缩色谱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2)为中空杆且内部穿设有样品管(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液压缸动态轴向压缩色谱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2)内壁与所述第二弧面部(21)之间设有过渡圆角(23)。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液压缸动态轴向压缩色谱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体(1)上设有定位部(12),所述定位部(12)延伸至所述活塞杆(2)内,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强林孙新芬肖立峰何泽方聂雄刘霖
申请(专利权)人:楚天源创生物技术长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