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带调节装置及头戴显示器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4375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0
本申请提供一种头带调节装置及头戴显示器设备,头带调节装置包括基座、转动件、调节齿轮以及至少两绑带,基座为中空的柱体,基座的一端连接至头枕壳体,其另一端部的内壁上设有棘齿;转动件可转动式连接至基座;转动件包括第一支臂以及第二支臂,第一支臂包括与棘齿啮合的第一棘爪,第二支臂包括与棘齿啮合的第二棘爪;调节齿轮连接至转动件;每一绑带包括一齿条,齿条啮合至调节齿轮的相对侧;当第一棘爪和/或第二棘爪与棘齿脱离时,转动件能够驱动调节齿轮旋转,使得两绑带相向或相背运动;当第一棘爪与第二棘爪啮合至棘齿时,转动件被锁定,以解决现有的头戴显示器设备无法稳定紧固地戴在用户头部,影响用户体验的技术问题。影响用户体验的技术问题。影响用户体验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头带调节装置及头戴显示器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头戴显示器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头带调节装置及头戴显示器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头戴显示器设备(即VR头显、VR眼镜)是现代显示技术中的一种全新技术,其显示原理是左右眼屏幕分别显示左右眼的图像,人眼获取这种带有差异的信息后在脑海中产生立体感。头戴式显示设备可以将佩戴者对外界的视觉、听觉封闭,引导用户产生一种身在虚拟环境中的感觉,使得其在增强显示、虚拟现实以及立体显示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应用。
[0003]随着VR技术的日益普及与发展,头戴显示器设备的应用场景包括游戏、演出、体育比赛、电商、教育、房地产、医学等领域。现有技术的头戴显示器设备多利用一圈型绑带套设在用户的头部,由于不同用户的头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头戴显示器设备的后脑或头部设有一紧固件,用以调整绑带的长度。
[0004]由于头部的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当用户佩戴头戴显示器设备时,用户的头部会向绑带施加一反作用力,使得绑带逐渐松弛。当用户进行游戏、体育比赛等活动时,头戴显示器设备无法稳定紧固地戴在用户头部,从而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头带调节装置及头戴显示器设备,以解决现有的头戴显示器设备无法稳定紧固地戴在用户头部,影响用户体验的技术问题。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头带调节装置包括基座、转动件、调节齿轮、至少两绑带以及手轮,基座为中空的柱体,所述基座的一端连接至头枕壳体,其另一端部的内壁上设有棘齿;转动件可转动式连接至所述基座;所述转动件包括第一支臂以及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包括与所述棘齿啮合的第一棘爪,所述第二支臂包括与所述棘齿啮合的第二棘爪;调节齿轮连接至所述转动件;每一所述绑带包括一齿条,所述齿条啮合至所述调节齿轮的相对侧;手轮可转动式连接至所述基座;其中,当所述手轮被转动时,所述第一棘爪和/或所述第二棘爪与所述棘齿脱离,所述转动件能够驱动所述调节齿轮旋转,使得两所述绑带相向或相背运动;当所述第一棘爪与所述第二棘爪啮合至所述棘齿时,所述转动件被锁定;所述第一支臂包括第一抵接侧壁,所述第一抵接侧壁包括第一抵接部、第二抵接部以及第三抵接部,第一抵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抵接侧壁靠近所述第一棘爪的端点处;第二抵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抵接侧壁的中部;第三抵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抵接侧壁远离所述第一棘爪的端点处;所述第二支臂包括第二抵接侧壁,所述第二抵接侧壁包括第四抵接部、第五抵接部以及第六抵接部,第四抵接部位于所述第二抵接侧壁靠近所述第二棘爪的端点处;第五抵接部位于所述第二抵接侧壁的中部;第六抵接部位于所述第二抵接侧壁远离所述第二棘爪的端点处;其中,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且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三抵接部与
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所述第五抵接部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四抵接部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且所述第五抵接部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六抵接部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或者所述第一抵接侧壁还包括第一调档部以及第二调档部,所述第一调档部位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之间;所述第二调档部位于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第三抵接部之间;所述第二抵接侧壁还包括第三调档部以及第四调档部,所述第三调档部位于所述第四抵接部与所述第五抵接部之间;所述第四调档部位于所述第五抵接部与所述第六抵接部之间;所述第一调档部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并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三抵接部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并小于所述第二调档部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所述第三调档部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五抵接部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并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四抵接部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所述第五抵接部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六抵接部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并小于所述第四调档部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
[0007]可选的,所述手轮上设有贴合至所述第一支臂的第一立柱及贴合至所述第二支臂的第二立柱,当所述手轮被转动时,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推动所述转动件旋转。
[0008]本申请提供一种头带调节装置及头戴显示器设备,本实施例中可以利用第一棘爪、第二棘爪与棘齿的啮合状态控制两绑带的相对运动状态,当第一棘爪和/或第二棘爪与棘齿脱离时,转动件与基座间的锁定解除,因而转动件可以基于调节齿轮与齿条的啮合驱动两绑带相向或相背运动,因而可以利用转动件调整绑带所围空间,使得头戴显示器设备可以适用于不同头围的用户。
[0009]当用户佩戴头戴显示器设备时,头部会向两绑带施加一反作用力,调节齿轮可以将上述反作用力传递至转动件,由于第一棘爪与棘齿间的抵接力,以及第二棘爪与棘齿间的抵接力均与上述反作用力的方向相反,因而可以限制转动件旋转,使得用户佩戴头戴显示器设备时不会松动,提高佩戴时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头戴显示器设备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头带调节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头带调节装置的侧视剖视图;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头带调节装置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一中头带调节装置中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一中头带调节装置中转动件的正视图;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头带调节装置的前视剖视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一中头带调节装置顺时针运动的剖视图;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一中头带调节装置逆时针运动的剖视图;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二中头带调节装置中转动件的正视图;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三中头带调节装置中转动件的正视图。
[0012]附图标记说明:100、头枕壳体;110、第一壳体;120、第二壳体;200、基座;210、棘齿;300、主体;310、第一连接柱;400、第一支臂;410、第一杆体;420、第二杆体;421、第一抵接部;422、第二抵接部;423、第三抵接部;424、第一调档部;425、第二调档部;430、第一棘爪;440、第一凹槽;500、第二支臂;510、第三杆体;520、第四杆体;521、第四抵接部;522、第五抵接部;523、第六抵接部;524、第三调档部;525、第四调档部;530、第二棘爪;540、第二凹槽;600、手轮;610、第一立柱;620、第二立柱;630、第二连接柱;700、调节齿轮;710、惰轮;800、绑带;810、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200),其为中空的柱体,所述基座(200)的一端连接至头枕壳体(100),其另一端部的内壁上设有棘齿(210);转动件,其可转动式连接至所述基座(200);所述转动件包括第一支臂(400)以及第二支臂(500),所述第一支臂(400)包括与所述棘齿(210)啮合的第一棘爪(430),所述第二支臂(500)包括与所述棘齿(210)啮合的第二棘爪(530);调节齿轮(700),其连接至所述转动件;至少两绑带(800),每一所述绑带(800)包括一齿条(810),所述齿条(810)啮合至所述调节齿轮(700)的相对侧;以及手轮(600),其可转动式连接至所述基座(200);其中,当所述手轮(600)被转动时,所述第一棘爪(430)和/或所述第二棘爪(530)与所述棘齿(210)脱离,所述转动件能够驱动所述调节齿轮(700)旋转,使得两所述绑带(800)相向或相背运动;当所述第一棘爪(430)与所述第二棘爪(530)啮合至所述棘齿(210)时,所述转动件被锁定;所述第一支臂(400)包括第一抵接侧壁,所述第一抵接侧壁包括:第一抵接部(421),其位于所述第一抵接侧壁靠近所述第一棘爪(430)的端点处;第二抵接部(422),其位于所述第一抵接侧壁的中部;以及第三抵接部(423),其位于所述第一抵接侧壁远离所述第一棘爪(430)的端点处;所述第二支臂(500)包括第二抵接侧壁,所述第二抵接侧壁包括:第四抵接部(521),其位于所述第二抵接侧壁靠近所述第二棘爪(530)的端点处;第五抵接部(522),其位于所述第二抵接侧壁的中部;以及第六抵接部(523),其位于所述第二抵接侧壁远离所述第二棘爪(530)的端点处;其中,所述第二抵接部(422)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抵接部(421)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且所述第二抵接部(422)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三抵接部(423)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所述第五抵接部(522)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四抵接部(521)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且所述第五抵接部(522)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六抵接部(523)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或者所述第一抵接侧壁还包括第一调档部(424)以及第二调档部(425),所述第一调档部(424)位于所述第一抵接部(421)与所述第二抵接部(422)之间;所述第二调档部(425)位于所述第二抵接部(422)与所述第三抵接部(423)之间;所述第二抵接侧壁还包括第三调档部(524)以及第四调档部(525),所述第三调档部(524)位于所述第四抵接部(521)与所述第五抵接部(522)之间;所述第四调档部(525)位于所述第五抵接部(522)与所述第六抵接部(523)之间;所述第一调档部(424)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抵接部(422)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并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抵接部(421)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所述第二抵接部(422)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三抵接部(423)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并小于所述第二调档部(425)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所述第三调档部(524)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五抵接部(522)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并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四抵接部(521)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所述第五抵接部
(522)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六抵接部(523)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并小于所述第四调档部(525)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轮(600)上设有贴合至所述第一支臂(400)的第一立柱(610)及贴合至所述第二支臂(500)的第二立柱(620),当所述手轮(600)被转动时,所述第一立柱(610)与所述第二立柱(620)推动所述转动件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抵接部(422)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三抵接部(423)与所述转动件中心轴的距离,当所述转动件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立柱(610)由所述第二抵接部(422)运动至所述第一抵接部(421),所述第二立柱(620)由所述第五抵接部(522)运动至所述第六抵接部(523),使得所述第一棘爪(430)与所述第二棘爪(530)均脱离所述棘齿(2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峰李松李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鱼微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