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式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4265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头戴式治疗仪,包括至少覆盖患者头部顶侧的上壳体、至少覆盖患者头部前侧的前壳体以及至少覆盖患者头部后侧的后壳体,所述上壳体、所述前壳体及所述后壳体相对连接形成环绕患者头部的内部空间,所述前壳体包括前内壳、与所述前内壳盖合的前外壳及设置在所述前外壳及所述前内壳之间并照射所述内部空间的若干光照组件,所述前内壳安装有位于光照组件左右两侧的缓冲垫。头戴式治疗仪在前壳体的前内壳上安装有若干缓冲垫,佩戴时缓冲垫抵顶患者前额的左右两侧,可使患者平稳地佩戴该头戴式治疗仪并控制安装在前壳体上的光照组件与前额的距离。的光照组件与前额的距离。的光照组件与前额的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头戴式治疗仪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
,尤其涉及一种头戴式治疗仪,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技术介绍

[0002]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其发病进程缓慢并随着时间不断恶化,早期症状是出现短期记忆受损,随着疾病的发展,会出现语言功能障碍、情绪不稳定、难以自理和行为异常等,最终丧失身体机能并导致死亡。阿尔茨海默症病因至今仍然不明,其主要的病理特征是β

淀粉样蛋白(Aβ)斑块沉积,Tau蛋白纤维缠结,突触和神经细胞死亡。阿尔茨海默症在65岁以上老人中约有6%的发病率,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在全球和中国都在不断增多,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负担和经济负担。
[0003]阿尔茨海默症目前在临床上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尚没有任何药物被证明可以阻止阿尔茨海默症的进展。近年来,国内外开始研究利用光照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例如,一种近红外光头戴式治疗仪,使用近红外光照射阿尔茨海默症的病人的脑部进行治疗。但现有的红外光头戴式治疗仪无法保证近红外光能够深入患者脑部至少5cm的区域作用于淀粉样蛋白。
[0004]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头戴式治疗仪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头戴式治疗仪,能够使患者平稳佩戴该头戴式治疗仪并控制患者前额与光照组件之间的距离。
[0006]本技术的头戴式治疗仪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头戴式治疗仪,包括至少覆盖患者头部顶侧的上壳体、至少覆盖患者头部前侧的前壳体以及至少覆盖患者头部后侧的后壳体,所述上壳体、所述前壳体及所述后壳体相对连接形成环绕患者头部的内部空间,所述前壳体包括前内壳、与所述前内壳盖合的前外壳及设置在所述前外壳及所述前内壳之间并照射所述内部空间的若干光照组件,所述前内壳安装有位于所述光照组件左右两侧的缓冲垫。
[0007]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前内壳包括用于覆盖患者前额的前部及用于覆盖患者两侧太阳穴的两侧部,所述缓冲垫安装在所述前部及所述两侧部之间。
[0008]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光照组件分别设于所述前部及所述两侧部,所述缓冲垫位于分别安装在所述前部及所述侧部的相邻两个或多个所述光照组件之间。
[0009]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安装在所述前部的若干所述光照组件排列成上、下两排,所述缓冲垫位于上排所述光照组件的旁侧并且位于下排所述光照组件的上侧。
[0010]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缓冲垫位于所述两侧部的所述光照组件的上侧。
[0011]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缓冲垫在所述前内壳朝向所述内部空间的一侧凸出所述前内壳的所述一侧的高度大于所述光照组件凸出所述前内壳的所述一侧的高度。
[0012]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缓冲垫向内部空间内凸出所述前内壳的所述一侧的高度小于6mm。
[0013]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缓冲垫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前内壳上。
[0014]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缓冲垫粘贴固定在所述前内壳上。
[0015]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缓冲垫设有主体及位于所述主体一侧的卡扣,所述前内壳背向所述内部空间的一侧具有若干固定柱以及贯穿所述固定柱与所述前内壳的穿孔,所述卡扣穿过所述穿孔并与所述固定柱卡扣连接。
[0016]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前内壳上设有连通凹槽,所述连通凹槽位于所述穿孔之间并被所述缓冲垫遮挡。
[0017]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前内壳上设有六块所述光照组件,所述缓冲垫的旁侧至少与三块所述光照组件相邻。
[0018]本技术头戴式治疗仪在前壳体的前内壳上安装有若干缓冲垫,佩戴时缓冲垫抵顶患者前额的左右两侧,可使患者平稳地佩戴该头戴式治疗仪并控制安装在前壳体上的光照组件与前额以及太阳穴的距离。
[0019]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头戴式治疗仪的立体组合图。
[0021]图2为图1中头戴式治疗仪的前壳体的主视图。
[0022]图3为图2中前壳体的俯视图。
[0023]图4为图2中前壳体的前内壳的后视图。
[0024]图5为头戴式治疗仪的局部剖面图,显示缓冲垫与前内壳的卡扣连接。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光照组件1、灯罩10、第一光照组件1A、第二光照组件1B、第三光照组件1C、前壳体2、前外壳21、前内壳22、内侧面220、通孔23、前部24、侧部25、拐角处26、固定柱27、穿孔28、连通凹槽29、后壳体3、上壳体4、高度调节装置5、宽度调节装置6、缓冲垫7、壳体8、主体71、卡扣72、凸台73、内部空间100、空隙200、头戴式治疗仪300、高度间隙102、宽度间隙103。
具体实施方式
[0027]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装置、系统、设备和方法的例子。
[0028]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头戴式治疗仪300包括壳体8及安装在壳体内的若干光照组件1,壳体8具有容纳患者头部的内部空间100(参图3)。壳体8包括上壳体4、位于上壳体
4下方的前壳体2和后壳体3,其中前壳体2和后壳体3相对设置。上壳体4、前壳体2和后壳体3共同围合出下部敞开的内部空间100,以将该头戴式治疗仪300佩戴在患者的头部。光照组件1分别设于上壳体4、前壳体2和后壳体3内并朝向内部空间100,以保证上壳体4、前壳体2和后壳体3的光照能量密度大于等于10mW/cm2。上壳体4至少覆盖患者头部的头顶区域,前壳体2至少覆盖患者头部的额头、眼睛、左右太阳穴等面部区域,后壳体3至少覆盖患者头部的后脑区域。光照组件1包括灯板(未图示)及罩住灯板(未图示)的灯罩10。灯板(未图示)产生治疗所需波长和脉冲频率的近红外光,近红外光穿过灯罩10进入内部空间100内,以近距离照射患者头部。
[0029]上壳体4罩设在内部空间100的上方,大致呈拱形盖状设置并适配患者头部的头顶形状。上壳体4与前壳体2之间以及上壳体4与后壳体3之间均具有高度间隙102。上壳体4包括设于内部空间100的上内壳(未图示)和设于上内壳(未图示)外侧并与上内壳(未图示)盖合的上外壳(未图示)。上内壳(未图示)和上外壳(未图示)之间设有四块光照组件1,四块光照组件1设于上内壳(未图示)并部分穿过上内壳(未图示)对患者头部处于内部空间100的头顶区域进行光照治疗。上壳体4内还设有控制所有光照组件1工作的主板(未图示)、分别与主板(未图示)和位于上壳体4中的光照组件1电性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戴式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覆盖患者头部顶侧的上壳体、至少覆盖患者头部前侧的前壳体以及至少覆盖患者头部后侧的后壳体,所述上壳体、所述前壳体及所述后壳体相对连接形成环绕患者头部的内部空间,所述前壳体包括前内壳、与所述前内壳盖合的前外壳及设置在所述前外壳及所述前内壳之间并照射所述内部空间的若干光照组件,所述前内壳安装有位于所述光照组件左右两侧的缓冲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内壳包括用于覆盖患者前额的前部及用于覆盖患者两侧太阳穴的两侧部,所述缓冲垫安装在所述前部和所述两侧部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组件分别设于所述前部及所述两侧部,所述缓冲垫位于分别安装在所述前部及所述侧部的相邻两个或多个所述光照组件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安装在所述前部的若干所述光照组件排列成上、下两排,所述缓冲垫位于上排所述光照组件的旁侧并且位于下排所述光照组件的上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式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位于所述两侧部的所述光照组件的上侧。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戴式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艳强史鸣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莱恩海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