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35kV及以下电缆T接头耐压检测安全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4261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35kV及以下电缆T接头耐压检测安全连接装置,包括T型套管,T型套管横向两端与竖向底端均开口且内部互通,T型套管内横向同轴穿设有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分别自T型套管横向两端相向插入并螺纹连接,第一导体外同轴套设第一绝缘套,锥形堵头套设在第一绝缘套外部,第一导体内端沿其外周固设有第一凸缘;第二导体外同轴套设第二绝缘套,第二导体靠近第一导体一侧沿其外周固设有第二凸缘,第二凸缘与第一凸缘之间夹设有自T型套管竖向开口端伸入的电缆,该用于35kV及以下电缆T接头耐压检测装置结构简单,适用性强,更加安全便捷。捷。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35kV及以下电缆T接头耐压检测安全连接装置


[0001]本技术涉一种用于35kV及以下电缆T接头耐压检测安全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缆交接试验以及例行维护试验中,试验电压可达到线路额定电压的数倍,接近或超过电缆附件材料制造电气和机械参数绝缘耐压值,引起附件及电缆本体有沿面泄漏爬电的现象,继而引发其缺陷隐患的问题,严重时将损毁试验及被试验设备。而多数试验中,常常选择将T接头(含肘形头)拆卸再进行试验,导致无法检测T接头的运行状态,显然也并不符合规程要求。此外,T接头与电缆头贴合密切,反复拆装影响工作效率,且容易损坏相关附件。
[0003]针对电缆终端耐压试验的安全连接装置研究较少,已公开专利:CN202110613176.4一种电缆耐压试验绝缘防护装置及其使用中提出了一种耐压实验装置,通过装置导体将线鼻子导电引至T接头外部,并采用类似密封盖的绝缘部件将T接头开口密封,对地放电。但其存在以下缺点:
[0004]1. 内部导体处于裸露状态,由于长期运行和所处环境影响下,T接头部门存在污秽,导体可能在T接头内部对污秽物进行放电,可能损坏T接头。
[0005]2. 导体通过穿过线鼻子进行接触和传导电压,由于同种电压等级和不同厂家下,电缆截面与线鼻子大小各异,导体并不能保证刚好与线鼻子的孔洞完全吻合,因此这种连接方式存在接触不良的弊端。
[0006]3. 同种电压等级下,由于厂家和电缆截面的不同,T接头的尺寸也大不相同,而本装置采用盖式堵头,只能适用于同尺寸的T接头,适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用于35kV及以下电缆T接头耐压检测安全连接装置,不仅结构合理,而且安全便利。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用于35kV及以下电缆T接头耐压检测安全连接装置,包括T型套管,所述T型套管横向两端与竖向底端均开口且内部互通,T型套管内横向同轴穿设有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分别自T型套管横向两端相向插入并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导体、第一绝缘套、第一凸缘及锥形堵头,所述第一导体外同轴套设第一绝缘套,锥形堵头套设在第一绝缘套外部,所述第一导体内端沿其外周固设有第一凸缘;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导体、第二绝缘套与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导体外同轴套设第二绝缘套,第二导体靠近第一导体一侧沿其外周固设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与第一凸缘之间夹设有自T型套管竖向开口端伸入的电缆。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体与第一绝缘套固定连接,第一导体设置凸缘一端中心开设有螺纹孔,所述锥形堵头与第一绝缘套同轴滑动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体一端嵌设固定在第二绝缘套内,另一端伸出绝缘套并沿其外周设有配合螺纹孔螺接的外螺纹,所述第二凸缘设置在第二导体伸出端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体远离第二导体一端横向穿出第一绝缘套以利与耐压检测机构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电缆端部固连有线鼻子。
[0013]进一步的,位于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之间的T型套管内壁顶部固设有弧形限位块,所述弧形限位块底部朝上凹设有以利线鼻子顶端插接限位的弧形限位槽。。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此安全连接装置的方式,将终端内导电部分延长至T接头外,加大空气间隙,避免爬电。
[0015]2.采用双层结构,内层为导体,外覆绝缘层,可大幅度削弱电场。
[0016]3.该装置采用连接组件通过螺纹对接的方式,通过调整螺接锁入深度,可以适应各种长度的T接头。
[0017]4.该装置前半部分采用锥形堵头的方式,隔绝空气间隙。
[0018]5.采用较大坡度的堵头设计,结合硅橡胶材质的柔软性,可以有效适应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T接头。
[0019]6.该装置后半部分采用一小段导体杆用以配合前半部分固定,其余部分为绝缘,第二导体并未完全贯通,可削弱T接头后端开口处的场强。
[0020]该装置综合考虑了电场强度与爬距的计算,可以保证在三倍额定电压下,35kV及以下电缆的耐压等试验T接头内部不发生爬电现象,保证了试验人员的安全。且通过锥形堵头的螺纹对锁的设计,可以保证该连接装置适用于35kV以后各型号的T接头,一定程度为试验人员提供了便利。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侧视图;
[0024]图3为图2中A

A的剖视图;
[0025]图4为图3中B的放大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锥形堵头的构造示意图。
[0027]图中:图中:1

T型套管,2

第一连接组件,3

第二连接组件,4

第一导体,5

第一绝缘套,6

第一凸缘,7

锥形堵头,8

第二导体,9

第二绝缘套,10

第二凸缘,11

电缆,12

螺纹孔,13

外螺纹,14

线鼻子,15

弧形限位块,16

弧形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29]如图1~5所示,用于35kV及以下电缆T接头耐压检测安全连接装置,包括T型套管1,所述T型套管横向两端与竖向底端均设置管口且内部互通,T型套管内横向同轴穿设有第一连接组件2与第二连接组件3,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分别自T型套管横向两端相向
插入并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导体4、第一绝缘套5、第一凸缘6及锥形堵头7,所述第一导体外同轴套设第一绝缘套,锥形堵头套设在第一绝缘套外部,所述第一导体内端沿其外周固设有第一凸缘;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导体8、第二绝缘套9与第二凸缘10,所述第二导体外同轴套设第二绝缘套,第二导体靠近第一导体一侧沿其外周固设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与第一凸缘之间夹设有自T型套管竖向开口端伸入的电缆11。
[003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均为铜材质(不仅限于铜,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材料均可),第一绝缘套、第二绝缘套及锥形堵头均为硅橡胶材质,(不仅限于硅橡胶,适用于所有绝缘材料)两导体起到对接和延长T接头内部线鼻子的作用,并在与线鼻子连接处设计成圆盘状的凸缘,增加其与线鼻子的接触面;中间对锁导体杆采用螺纹对接,保证导体与线鼻子接触良好的同时,当T接头较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35kV及以下电缆T接头耐压检测安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T型套管,所述T型套管横向两端与竖向底端均开口且内部互通,T型套管内横向同轴穿设有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分别自T型套管横向两端相向插入并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导体、第一绝缘套、第一凸缘及锥形堵头,所述第一导体外同轴套设第一绝缘套,锥形堵头套设在第一绝缘套外部,所述第一导体内端沿其外周固设有第一凸缘;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导体、第二绝缘套与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导体外同轴套设第二绝缘套,第二导体靠近第一导体一侧沿其外周固设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与第一凸缘之间夹设有自T型套管竖向开口端伸入的电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35kV及以下电缆T接头耐压检测安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与第一绝缘套固定连接,第一导体设置凸缘一端中心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伟财杨志宏周煜源沈谢林庄丽燕姚青煌陈煜琳吕斌泽苏伟龙于文博刘辉陈瑞娜吴敏红苏尚流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泉州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