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联机器人的摩擦力矩耦合补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4201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并联机器人的摩擦力矩耦合补偿方法,采用位置、速度双闭环反馈控制策略,施加考虑其他关节负载惯量与伺服比例增益的摩擦力矩补偿器,以抑制因摩擦力矩扰动引起的误差。摩擦力矩补偿算法被存储在一个独立的运算寄存器中,其运算周期与伺服更新周期同步。该方法将摩擦力矩补偿器独立于双闭环控制结构之外,易于在现有机器人控制系统上进行改造并实现,可实时补偿因关节间的耦合作用与伺服特性互不匹配引起的摩擦扰动变化,进而改善各关节电机起步与换向时的跟随精度,进一步提高机器人末端的控制精度。高机器人末端的控制精度。高机器人末端的控制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并联机器人的摩擦力矩耦合补偿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摩擦力矩耦合补偿方法,尤其涉及并联机器人的摩擦力矩耦合补偿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工业机器人各关节控制系统普遍采用位置、速度双闭环反馈控制结构,其结构简单、鲁棒性强、可靠性高,在工业控制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然而,机器人各驱动关节伺服系统所受的摩擦扰动成为了提高系统性能的障碍,例如低速时的爬行现象、速度换向时的跟踪误差突变现象等,影响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并降低控制精度。此外,并联机器人属于一类非线性强耦合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各驱动关节间耦合作用惯量的变化以及伺服增益特性的不匹配,将加剧摩擦扰动对系统跟随精度的影响作用。因此,亟需一种适用于并联机器人的摩擦力矩耦合补偿方法,将关节间耦合作用与伺服增益匹配特性加入到摩擦力矩补偿算法中,以提高并联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机器人末端的控制精度的并联机器人的摩擦力矩耦合补偿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并联机器人的摩擦力矩耦合补偿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联机器人的摩擦力矩耦合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计算等效负载惯量,过程如下:第一步,并联机器人的期望轨迹通过插补模块进行插补,插补后的代码执行并联机器人的位置逆解,求得各关节期望转角θ
di
并作为并联机器人的各个关节的位置、速度双闭环控制算法的输入;第二步,采集当前时刻各驱动关节电机的期望转角θ
di
,利用并联机器人的刚体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并联机器人的关节j作用于并联机器人的关节i的等效负载惯量m
ij
,i,j=1,2,

,n;n代表关节总数,并储存在系统数据寄存器中以备调用;步骤二、采集并联机器人各驱动关节电机期望角速度与角加速度,过程如下:将采集到的当前时刻各驱动关节电机的期望转角θ
di
作一阶、二阶微分,得到各驱动关节的期望角速度与角加速度然后将驱动关节的期望角速度与角加速度储存在系统数据寄存器中以备调用;步骤三、计算伺服增益特性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祺刘丹丹索梦泽沈思佟李彬马跃臧希喆张智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