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4163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与所述设备主体相连,且形成佩戴空间,所述连接带朝向所述佩戴空间的内侧表面设有毛细吸液孔,所述设备主体开设有排气孔和蒸发通道,所述毛细吸液孔通过所述蒸发通道和所述排气孔连通,所述设备主体包括发热器件,所述发热器件用于将从所述毛细吸液孔进入所述蒸发通道的液体加热成气体,以使得所述气体通过所述排气孔排出。述气体通过所述排气孔排出。述气体通过所述排气孔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穿戴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可穿戴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可穿戴设备由于具有便携、越来越智能等优点而受到用户的青睐。当然,为了进一步满足用户更多的使用需求,相关技术涉及的可穿戴设备配置的功能器件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可穿戴设备在工作时的发热量越来越大。我们知道,可穿戴设备在使用时会被佩戴在用户的肢体(例如头部、手腕、脚腕等)上。可穿戴设备的发热量较大会直接给用户的肢体带来不佳的感觉。这无疑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穿戴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可穿戴设备由于发热量较大而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5]本申请公开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与所述设备主体相连,且形成佩戴空间,所述连接带朝向所述佩戴空间的内侧表面设有毛细吸液孔,所述设备主体开设有排气孔和蒸发通道,所述毛细吸液孔通过所述蒸发通道和所述排气孔连通,所述设备主体包括发热器件,所述发热器件用于将从所述毛细吸液孔进入所述蒸发通道的液体加热成气体,以使得所述气体通过所述排气孔排出。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0007]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通过在连接带朝向佩戴空间的内侧表面开设毛细吸液孔,使得人体佩戴部位皮肤处的液体可以进入毛细吸液孔内,从而可以缓解由于连接带与人体佩戴部位皮肤之间存在汗液而造成佩戴舒适性较差的问题,通过在设备主体上开设排气孔和蒸发通道,使得毛细吸液孔通过蒸发通道和排气孔连通,从而使得设备主体的发热器件可以将从毛细吸液孔进入蒸发通道的液体加热成气体,以使得气体通过排气孔排出,达到消除皮肤上液体的目的,与此同时,还能够使得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可以随气体排出,进而使得发热器件的温度降低,从而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可穿戴设备由于发热量较大而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的分解示意图;
[000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的局部剖视图;
[001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辅助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吸液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的整体示意图。
[0013]附图标记说明:
[0014]100

设备主体、101

排气孔、102

蒸发通道、110

发热器件、120

设备壳体、121

第一凹槽、122

第二凹槽、130

隔离件、140

避让孔、
[0015]200

连接带、210

带体、211

带本体、2111

第一安装槽、212

辅助安装件、2121

第一安装孔、2122

第一挂接凸条、220

吸液体、201

毛细吸液孔、
[0016]300

佩戴空间、
[0017]400

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0020]请参考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可穿戴设备,所公开的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00和连接带200,连接带200与设备主体100相连,且连接带200与设备主体100形成佩戴空间300。在可穿戴设备处于佩戴状态下,用户的佩戴部位(如手腕、脚腕、头部等部位)位于佩戴空间内。
[0021]连接带200朝向佩戴空间300的内侧表面设有毛细吸液孔201。在可穿戴设备处于佩戴状态下,佩戴空间300的内侧表面可以与人体佩戴部位的皮肤贴合,人体佩戴部位皮肤处的液体(例如汗液、水)可以进入毛细吸液孔201内。
[0022]设备主体100开设有排气孔101和蒸发通道102,毛细吸液孔201通过蒸发通道102和排气孔101连通,排气孔101可以与外部环境连通。
[0023]设备主体100包括发热器件110,发热器件110用于将从毛细吸液孔201进入蒸发通道102的液体加热成气体,以使得气体通过排气孔101排出,从而使得发热器件110产生的热量可以随气体排出,进而使得发热器件110的温度降低。
[0024]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通过在连接带200朝向佩戴空间300的内侧表面开设毛细吸液孔201,使得人体佩戴部位皮肤处的液体可以进入毛细吸液孔201内,从而可以缓解由于连接带200与人体佩戴部位皮肤之间存在汗液而造成佩戴舒适性较差的问题,通过在设备主体100上开设排气孔101和蒸发通道102,使得毛细吸液孔201通过蒸发通道102和排气孔101连通,从而使得设备主体100的发热器件110可以将从毛细吸液孔201进入蒸发通道102的液体加热成气体,以使得气体通过排气孔101排出,达到消除皮肤上液体的目的,与此同时,还能够使得发热器件110产生的热量可以随气体排出,进而使得发热器件110的温度降低,从而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可穿戴设备由于发热量较大而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0025]具体的,连接带200材料可以是软质PVC(聚氯乙烯)、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硅胶等。
[0026]一种可选的实施例,连接带200可以包括带体210和多个吸液体220,多个吸液体220可以沿带体2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于带体210,吸液体220可以开设有毛细吸液孔201,带体210开设有输液通道,毛细吸液孔201通过输液通道与蒸发通道102连通。
[0027]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通过将连接带200设置为包括带体210和多个吸液体220,使得多个吸液体220可以沿带体2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于带体210,从而使得多个吸液体220通过毛细吸液孔201可以较全方位的吸收液体,并通过输液通道输送至蒸发通道102,从而有利于提高连接带200的吸液效率。
[0028]进一步的,带体210可以包括带本体211和辅助安装件212,带本体211可以开设有第一安装槽2111,辅助安装件212可以安装于第一安装槽2111,且与带本体211形成输液通道,辅助安装件212可以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2121,多个吸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和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与所述设备主体相连,且形成佩戴空间,所述连接带朝向所述佩戴空间的内侧表面设有毛细吸液孔,所述设备主体开设有排气孔和蒸发通道,所述毛细吸液孔通过所述蒸发通道和所述排气孔连通,所述设备主体包括发热器件,所述发热器件用于将从所述毛细吸液孔进入所述蒸发通道的液体加热成气体,以使得所述气体通过所述排气孔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包括带体和多个吸液体,所述多个吸液体沿所述带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带体,所述吸液体开设有所述毛细吸液孔,所述带体开设有输液通道,所述毛细吸液孔通过所述输液通道与所述蒸发通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包括带本体和辅助安装件,所述带本体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辅助安装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且与所述带本体形成所述输液通道,所述辅助安装件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多个吸液体安装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安装孔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为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的较大的第一孔口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壁,所述锥形孔较小的第二孔口显露于所述佩戴空间的内侧表面,所述吸液体为与所述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斌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