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絮凝混合器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03829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0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污水絮凝混合器及系统,涉及絮凝沉降技术领域,包括污水絮凝混合器和污水絮凝系统,通过本申请中的混合器能够将絮凝剂源源不断的注入流水管中,再通过流水管中设置的混合装置,将注入流水管中的絮凝剂与污水进行均匀混合,从而达到自动混合的效果,还能够通过不同位置的流量计和压力传感器向处理器发送信号,再由处理器驱使驱动器控制空压机和电磁阀进行调节工作,从而做到自动调节加注气体流量,进而做到调节输药装置注入絮凝剂的速度以及体量。的速度以及体量。的速度以及体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絮凝混合器及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絮凝沉降
,具体涉及一种污水絮凝混合器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废水处理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得废水净化,减少污染,以至达到废水回收、复用和充分利用的水资源,而在废水处理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添加一些药剂进行中和处理,其中就包括絮凝剂,絮凝剂是一种灰白色粉末或正交棱形结晶流动浅黄色粉末,主要用于除去或降低水中浊度或悬浮物,使其产生大颗粒的凝聚体,可以加快水中杂质和污泥沉降速度,进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0003]在净化水的过程中,通常是先将絮凝剂添加到絮凝池内的待处理污水中,经过长时间的融化来进行沉淀,但现有的添加方式,大多是人工加药,然后进行机械或人工搅拌,从而加快絮凝过程,其弊端是:需要消耗的人力较大,耗费工时,且撒药不够均匀,若是采用机械加药,大多都是定点加药,然后再进行混合搅拌,整个加药搅拌过程也不可控制,使得这样的混合效果并不好,还会导致絮凝过程较长且混合不均匀。
[0004]现有技术中,部分厂家已经发现了这一问题,并提出了前置混合的方案,通过采用关键字“絮凝,混合”检索获得下述现有技术:
[0005]现有技术:中国专利技术申请,公开号为CN114653102A,公开了絮凝搅拌机前置的药料预混合装置及絮凝剂喷淋添加方法,创新方案的要点是:在絮凝搅拌机前端高位设置双管喷淋添加絮凝剂式药料预混合装置,包括药料预混合箱、双喷淋加药管、进料管法兰、出料弯管、防滑踏板;双喷淋加药使絮凝剂与物料广泛接触、充分预混合,预混合物料高位流入搅拌机再搅拌絮凝,药料预混合延长了物料絮凝过程且节能,降低了絮凝剂耗量45%左右;解决了缺少絮凝剂与物料预混合过程装置、絮凝剂药液和物料在输料管道中预混合不充分的问题。与本申请的混合思路不同,为了实现零能耗,低能耗混合,需要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污水絮凝混合器及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絮凝剂与污水混合不均匀或需要人工介入导致工序繁琐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污水絮凝混合器,通过本申请中的混合器能够将絮凝剂源源不断的注入流水管中,再通过流水管中设置的混合装置,将注入流水管中的絮凝剂与污水进行均匀混合,从而达到自动混合的效果。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污水絮凝混合器,包括连接在水泵出水口的流水管,所述流水管上设置有用于向污水中加注絮凝剂的输药装置;
[0009]所述输药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流水管圆周外壁上的输药管,所述输药管与所述流水管通过多根呈圆周阵列分布在流水管圆周侧壁上的流通管相互连通,每根所述流通管与所述流水管的内壁之间皆设置有进药槽,所述进药槽的底部继续向所述流水管内壁延伸并
形成用于将絮凝剂注入流水管内腔的出药口,所述输药管还连通有用于存放絮凝剂的存药罐,所述存药罐上还设置有用于加药的加药管,所述存药罐上设置的加药管顶部可拆卸连接有封闭所述加药管的管盖;
[0010]所述流水管内部还设置有用于搅拌污水与絮凝剂的混合装置。
[0011]为了不消耗其他能量来驱动流水管中的叶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流水管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径沿水流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径沿水流方向上逐渐增大,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平滑连接,通过改变流水管内径的方法来使管内产生压差,进而通过水流的流动,带动混合装置中叶轮的转动,以此来达到更均匀的混合效果,节约能耗,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存药罐远离所述输药管的端面上连通有进气管,且所述进气管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加注气体流量的电磁阀。
[0013]为了使存药罐中的絮凝剂更容易注入流水管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药槽的内径沿絮凝剂流动方向逐渐减小且所述进药槽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壁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20
°
,设置角度的目的,是为了顺应水流的流向,从而避免水流倒灌入进药槽,使絮凝剂更为顺利的注入流水管中,达到均匀混合的效果。
[0014]因为叶轮安装在流水管中,则需要承受来自水流的不断冲击,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合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流水管内壁上的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中心还设置有轴座,所述轴座外壁设置有耐摩的陶瓷轴承,所述陶瓷轴承上转动连接有对絮凝剂与污水进行搅拌混合的叶轮,采用耐磨的陶瓷轴承,是因为陶瓷轴承不需要经常使用润滑油来润滑,且陶瓷轴承的重量较轻,更容易被水流带动旋转,陶瓷轴受热胀冷缩影响也较小,能够最大程度上适合在本申请的场景中使用。
[0015]为了避免混合装置在损坏后,不易更换的情况,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流水管出水口处连接有法兰盘,所述固定盘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流水管内部靠近所述法兰盘的位置,将混合装置整体设置在靠近法兰盘的位置,是为了混合装置在发生损坏或者需要更换的时候,拆开法兰盘的连接部分就能够对混合装置进行维修或更换,避免影响混合效果。
[001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注入絮凝剂的体量不能够自动调节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污水絮凝系统,包括上述的一种污水絮凝混合器,本申请的系统中,能够通过不同位置的流量计和压力传感器向处理器发送信号,再由处理器驱使驱动器控制空压机和电磁阀进行调节工作,从而做到自动调节加注气体流量,进而做到调节输药装置注入絮凝剂的速度以及体量。
[001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8]一种污水絮凝系统,包括上述的一种污水絮凝混合器,还包括用于提供压缩空气的空压机,所述空压机的出气端设置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与所述进气管相连接,所述流水管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污水流量的第一流量计,所述存药罐与所述输药管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流量计,以及设置在空压机内的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压力传感器均电连接有处理器,所述处理器通过驱动器分别连接所述电磁阀和空压机。
[0019]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0]1、本申请中的污水絮凝系统,为一组闭环控制,设置在系统中的第一流量计、第二
流量计以及空压机内的压力传感器,能够向处理器传递实时信号,接着处理器向驱动器发送指令,通过驱动器来控制空压机以及电磁阀进行调节工作,从而做到自动调节加注气体流量,进而做到调节输药装置注入絮凝剂的速度以及体量。
[0021]2、本申请中的流水管,能够通过管内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内径的不同,使管内产生压差,进而通过水流的流动,带动混合装置中叶轮的转动,从而对注入流水管的絮凝剂与污水进行均匀的搅拌混合,且不消耗其他的能量,节约能耗,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0022]3、本申请中的输药装置,能够通过圆环形的输药管、流通管、进药槽、出药口的配合,将存药罐内的絮凝剂注入流水管中,且进药槽的轴线与流水管中第二部分的内壁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20
°
,是为了顺应水流的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絮凝混合器,包括连接在水泵出水口的流水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管(2)上设置有用于向污水中加注絮凝剂的输药装置(5);所述输药装置(5)包括设置在所述流水管(2)圆周外壁上的输药管(502),所述输药管(502)与所述流水管(2)通过多根呈圆周阵列分布在流水管(2)圆周侧壁上的流通管(509)相互连通,每根所述流通管(509)与所述流水管(2)的内壁之间皆设置有进药槽(507),所述进药槽(507)的底部继续向所述流水管(2)内壁延伸并形成用于将絮凝剂注入流水管(2)内腔的出药口(508),所述输药管(502)还连通有用于存放絮凝剂的存药罐(501),所述存药罐(501)上还设置有用于加药的加药管(506),所述存药罐(501)上设置的加药管(506)顶部可拆卸连接有封闭所述加药管(506)的管盖(503);所述流水管(2)内部还设置有用于搅拌污水与絮凝剂的混合装置(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絮凝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管(2)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部分(201)和第二部分(202),所述第一部分(201)的内径沿水流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第二部分(202)的内径沿水流方向上逐渐增大,所述第一部分(201)与第二部分(202)平滑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絮凝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药罐(501)远离所述输药管(502)的端面上连通有进气管(505),且所述进气管(505)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加注气体流量的电磁阀(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希郭友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耀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