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污泥减量的水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3828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污泥减量的水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水处理箱体,所述水处理箱体内设置有依次连通的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污泥池、清水池和设备区,通过生物处理和超声处理结合,实现一体化箱式污泥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处理装置采用一体化设计,污水处理系统则可以有效减少占地面积,也可以采用地埋式设计,既节约了空间,同时也不会对周围景观造成破坏,满足各种要求,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减少污泥产量,节省后续污泥处理处置成本,减少或代替碳源投加,降低运行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污泥减量的水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领域为一种具有污泥减量的水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两大问题:剩余污泥的处理处置难和生物脱氮碳源不足。国内污泥处理处置起步相对较晚,污泥产量逐年增加,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要求不断提升,污泥难题还未得到彻底解决,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仍是环境领域的一大难题。污水生化处理反硝化碳源不足的问题也是制约生物脱氮效率的重要因素,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需要添加大量碳源如葡萄糖、乙酸钠、甲醇等,不仅提高了污水处理运行成本,又额外增加了污泥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污泥减量的水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污泥减量的水处理装置,包括水处理箱体,所述水处理箱体内设置有依次连通的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污泥池、清水池和设备区,所述设备区内安装有动力泵、鼓风设备和控制器;所述厌氧区的底部设置搅拌机构,厌氧区的顶部设置有两个连通的污泥回流管道,其中一个污泥回流管道上连接有超声波反应器;所述缺氧区的底部设置有微孔曝气盘一,缺氧区的下部设置有内回流管道,所述微孔曝气盘一的进气端经气管与鼓风设备相连;所述好氧区的底部设置有微孔曝气盘二,好氧区的下部设置两台污泥泵,好氧区的中部设置若干组MBR膜单元,所述微孔曝气盘二的进气端经气管与鼓风设备相连,好氧区内的两台污泥泵,其中一台经内回流管道连接至缺氧区,另一台经污泥管道连接至污泥池;所述污泥池的底部设置有一台污泥泵,污泥池的顶部设置有溢流口,污泥池内的污泥泵将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管道传送至厌氧池,所述的溢流口设置在污泥池顶部,污泥池内的处理水通过溢流口溢流至好氧区;所述清水池底部设置有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的进水管经动力泵与MBR膜单元相连;所述的排水管延伸至水处理箱体的外侧;所述的控制器用于控制动力泵、鼓风设备、污泥泵的运行。
[000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的污泥回流管道的出口端上均设置有管道阀,其中一管道阀的进端设置超声波反应器。
[000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超声波反应器为超声波污泥破壁设备。
[000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搅拌机构为推流搅拌器。
[000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处理箱体上设置有连通厌氧区的进水阀,进水阀的
外侧端连接外部进水。
[000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MBR膜单元包括膜组件和连接膜组件的产水管道,产水管道与动力泵相连,将过滤水排入清水池。
[00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溢流口上设置有溢流堰。
[00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污泥池和清水池均设置有排空管;水处理箱体内所有的管道均设置有阀门。
[00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超声波污泥破壁设备的频率设置为20 kHz ~50kHz,恒定功率为1kW~2kW的工作条件下运行,污泥停留时间1

5分钟。
[00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污泥减量的水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其步骤为:(1)外部污水通过进水阀进入水处理箱体的厌氧区;(2)污水经搅拌机构后进入厌氧区;(3)通过厌氧区的微孔曝气盘一对污水进行缺氧曝气,然后进入好氧区;(4)进入好氧区的污水通过微孔曝气盘二对污水进行好氧曝气,同时MBR膜单元对好氧区的污水进行过滤处理,清水通过动力泵排入清水池;(5)沉淀在好氧区底部的污泥通过污泥泵分别排入缺氧区和污泥池;(6)通过污泥泵排入缺氧区的污泥在缺氧区内重新进行缺氧曝气,然后连通污水进入好氧区;(7)通过污泥泵排入污泥池内的污泥,通过污泥池内的污泥泵排入厌氧区,然后经过超声波反应器利用机械作用和空化现象,破坏污泥细胞结构,将其作为营养物资回流至厌氧区;(8)最后产生的所有清水均外排到水处理箱体外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建投资少。该装置构筑物少,具有建造周期短,运行管理灵活等优点,可以满足生活小区以及中小企业等有机废水处理要求。
[0015]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该装置采用一体化设计,污水处理系统则可以有效减少占地面积,也可以采用地埋式设计,既节约了空间,同时也不会对周围景观造成破坏,满足各种要求,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0016]减少污泥产量,节省后续污泥处理处置成本。
[0017]减少或代替碳源投加,降低运行成本。
[0018]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通过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尽说明和了解。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布局图。
[0020]图中:1、进水阀;2、推流搅拌器;3、超声波污泥破壁设备;4、厌氧区至缺氧区通道;5、曝气盘;6、缺氧曝气装置;7、缺氧区至好氧区通道;8、MBR膜单元;9、好氧曝气装置;10、内循环回流泵;11、污泥泵;12、溢流堰;13、外循环回流泵;14、水处理单元外壳;15、膜分离动力泵;16、鼓风设备;17、控制器;18、排水阀。
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污泥减量的水处理装置,包括水处理箱体,所述水处理箱体内设置有依次连通的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污泥池和清水池,以及设置在水处理箱体内的设备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污泥池和清水池形成一个水处理整体,通过水处理单元外壳14包裹设置,同时厌氧区与缺氧区之间设置有厌氧区至缺氧区通道4;缺氧区与好氧区之间设置有缺氧区至好氧区通道7;所述设备区内安装有动力泵、鼓风设备16和控制器17;动力泵为膜分离动力泵15,鼓风设备16为鼓风机,控制器17为工控机;所述厌氧区的底部设置搅拌机构,厌氧区的顶部设置有两个连通的污泥回流管道,其中一个污泥回流管道上连接有超声波反应器,回流至厌氧区的污泥一部分通过超声波反应器进行声波破坏处理,一部分直接排入厌氧区内,使得保证厌氧区中微生物的数量稳定;所述缺氧区的底部设置有微孔曝气盘5一,缺氧区的下部设置有内回流管道,所述微孔曝气盘5一的进气端经气管与鼓风设备16相连;微孔曝气盘5一为缺氧曝气装置6和设置在缺氧曝气装置6上的曝气盘5,鼓风机通过气管与缺氧曝气装置6连接;所述好氧区的底部设置有微孔曝气盘5二,好氧区的下部设置两台污泥泵11,好氧区的中部设置若干组MBR膜单元8,所述微孔曝气盘5二的进气端经气管与鼓风设备16相连,微孔曝气盘5二为好氧曝气装置9和与好氧曝气装置9连接的曝气盘5,鼓风机通过气管与好氧曝气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污泥减量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处理箱体,所述水处理箱体内设置有依次连通的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污泥池、清水池和设备区,所述设备区内安装有动力泵、鼓风设备和控制器;所述厌氧区的底部设置搅拌机构,厌氧区的顶部设置有两个连通的污泥回流管道,其中一个污泥回流管道上连接有超声波反应器;所述缺氧区的底部设置有微孔曝气盘一,缺氧区的下部设置有内回流管道,所述微孔曝气盘一的进气端经气管与鼓风设备相连;所述好氧区的底部设置有微孔曝气盘二,好氧区的下部设置两台污泥泵,好氧区的中部设置若干组MBR膜单元,所述微孔曝气盘二的进气端经气管与鼓风设备相连,好氧区内的两台污泥泵,其中一台经内回流管道连接至缺氧区,另一台经污泥管道连接至污泥池;所述污泥池的底部设置有一台污泥泵,污泥池的顶部设置有溢流口,污泥池内的污泥泵将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管道传送至厌氧池,所述的溢流口设置在污泥池顶部,污泥池内的处理水通过溢流口溢流至好氧区;所述清水池底部设置有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的进水管经动力泵与MBR膜单元相连;所述的排水管延伸至水处理箱体的外侧;所述的控制器用于控制动力泵、鼓风设备、污泥泵的运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污泥减量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污泥回流管道的出口端上均设置有管道阀,其中一管道阀的进端设置超声波反应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具有污泥减量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反应器为超声波污泥破壁设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污泥减量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为推流搅拌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污泥减量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箱体上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广峰王钊利决洋洋杨帆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瑞利超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