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板胎模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3540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混凝土板胎模固定结构,混凝土板胎模固定结构包括第一螺栓、与第一螺栓配套的螺母、衔接钢筋及第二螺栓,衔接钢筋的一端与第一螺栓的末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螺栓的螺栓头连接;在进行混凝土板胎模固定施工时,第二螺栓锚固于基坑土体中,通过衔接钢筋传递拉结作用力至第一螺栓,第一螺栓穿过板胎模上的一预设孔与螺母配合将板胎模朝向基坑外侧进行拉结固定。该混凝土板胎模固定结构采用施工工艺简单的外拉结方式代替现有的内支撑进行板胎模固定,有效避免因采用内支撑进行板胎模固定时存在占用基坑内施工空间,不利于后续施工;以及在内支撑撤除后,板胎模容易倒塌,对后续施工会产生影响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施工进度。高了施工进度。高了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板胎模固定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板胎模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土木工程和房屋建筑领域的地下工程施工中,通常在浇筑混凝土构件之前需要预先设置胎模,浇筑混凝土待强度达标后拆模,从而获得成型的混凝土构件。常用的胎模主要包括砖胎模和板胎模;其中,砖胎模的结构稳固,适用于各种情形,但砖胎模由于需要进行砌筑施工,因此施工耗时耗人,施工周期较长;而板胎模施工速度较快,但当“坑中坑”深度较大时,板胎模容易失稳,从而影响后期施工。目前,现有板胎模的加固所实施的措施是采用在基坑内部设置内支撑结构的方式,内支撑结构采用木方支撑,设置过程相对比较复杂,且所设置的内支撑结构会占用基坑内施工空间,不利于后续基坑的施工,所需材料、人工及施工所用时间也比较多,不利于提高施工进度。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板胎模的加固措施存在的不足,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在寻找解决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板胎模固定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板胎模的加固措施复杂,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导致施工进度不高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板胎模固定结构,所述混凝土板胎模固定结构,包括:第一螺栓、与所述第一螺栓配套的螺母、衔接钢筋及第二螺栓,所述衔接钢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栓的末端连接,所述衔接钢筋的另一端与第二螺栓的螺栓头连接;其中,在进行混凝土板胎模固定施工时,所述第二螺栓锚固于基坑土体中,通过所述衔接钢筋传递拉结作用力至所述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板胎模上的一预设孔与所述螺母配合将所述板胎模朝向基坑外侧进行拉结固定。
[0006]可选的,在所述的混凝土板胎模固定结构中,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栓头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mm。
[0007]可选的,在所述的混凝土板胎模固定结构中,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杆的直径与所述板胎模上的预设孔的孔径相匹配。
[0008]可选的,在所述的混凝土板胎模固定结构中,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板胎模上的一预设孔后,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栓头容置于所述预设孔中。
[0009]可选的,在所述的混凝土板胎模固定结构中,所述螺母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衔接钢筋的直径。
[0010]可选的,在所述的混凝土板胎模固定结构中,所述衔接钢筋的直径大于或等于25mm。
[0011]可选的,在所述的混凝土板胎模固定结构中,所述衔接钢筋的长度为施工的基坑土体与板胎模之间的间距。
[0012]可选的,在所述的混凝土板胎模固定结构中,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杆长度大于或等于1000mm。
[0013]可选的,在所述的混凝土板胎模固定结构中,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杆的末端为锥形。
[0014]在本技术所提供的混凝土板胎模固定结构中,通过对混凝土板胎模固定结构的结构设计,采用施工工艺简单的外拉结方式代替现有的内支撑进行板胎模固定,无需搭设内支撑结构,有效避免因采用内支撑进行板胎模固定时存在占用基坑内施工空间,不利于后续施工;以及在内支撑撤除后,板胎模很容易倒塌,对后续施工会产生影响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了施工进度。
[0015]另一方面,本技术的混凝土板胎模固定结构中的组成部件是螺栓、螺母和钢筋,其尺寸要求不高,可利用现场钢筋耗材进行加工制成或购买,将废钢筋使用起来,符合国家对施工现场四节能中的节材思想,同时废料利用也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混凝土板胎模固定结构加固板胎模时的构造剖面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混凝土板胎模固定结构加固板胎模时的构造平面图;
[0018]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中标号:1

混凝土板胎模固定结构;10

第一螺栓;11

螺母;12

衔接钢筋;13

第二螺栓;2

板胎模;20

预设孔;3

基坑土体;4

回填土体;5

基坑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混凝土板胎模固定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21]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混凝土板胎模固定结构加固板胎模时的构造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混凝土板胎模固定结构加固板胎模时的构造平面图。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混凝土板胎模固定结构1包括:第一螺栓10、与所述第一螺栓10配套的螺母11、衔接钢筋12及第二螺栓13,所述衔接钢筋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栓10的末端连接,所述衔接钢筋12的另一端与第二螺栓13的螺栓头连接;其中,在进行板胎模2固定施工时,所述第二螺栓13锚固于基坑土体3中,通过所述衔接钢筋12传递拉结作用力至所述第一螺栓10,所述第一螺栓10穿过所述板胎模2上的一预设孔20与所述螺母11配合将所述板胎模2朝向基坑外侧进行拉结固定。
[0022]请参考图3,其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板胎模2上开设预设孔20的孔径尺寸和形貌时,需要考虑所述第一螺栓10的螺杆的直径和所述第一螺栓10的螺栓头的外径进行开设。具体的,所述第一螺栓10的螺杆的直径需与所述板胎模2上的预设孔20的孔径相匹配,即所述第一螺栓10的螺杆能够穿过所述预设孔20;所述第一螺栓10穿过所述板胎模2上的一预设孔20后,所述第一螺栓10的螺栓头容置于所述预设孔20中,即安装
有第一螺栓10的板胎模2在位于基坑内侧的表面仍然保持平整,而不存在凸出部分,以免影响防止破坏后续施工的防水卷材。较佳的,所述第一螺栓10的螺栓头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mm,该厚度选用的原理依据为:通常板胎模2的厚度是固定的,如选用的第一螺栓10的螺栓头的厚度过厚,则需要加深板胎模2上预设孔20朝向基坑内侧的小豁口(即容置螺栓头的空间),相应的会减少预设孔20外边缘处板胎模2的厚度,此时不利于板胎模2承受侧土压力和该节点的稳定性。
[0023]较佳的,所述螺母11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衔接钢筋12的直径;其中,所述衔接钢筋12的直径大于或等于25mm。对于衔接钢筋12的直径尺寸的选择,考虑因素如下:由于在混凝土板胎模固定结构1在加固板胎模2施工过程中,所述衔接钢筋12用于调整板胎模2与基坑土体3间的间距,所述衔接钢筋12所处位置为基坑土体3与板胎模2之间区域,后续该区域会回填土体4,为防止土体回填过程中土体及人为扰动造成该部分变形,影响整个拉结结构的安全稳定性,需要保证衔接钢筋12具有一定的抗侧变形能力,因此所述衔接钢筋12的直径大于或等于25mm,才能保证其具有较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板胎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螺栓、与所述第一螺栓配套的螺母、衔接钢筋及第二螺栓,所述衔接钢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栓的末端连接,所述衔接钢筋的另一端与第二螺栓的螺栓头连接;其中,在进行混凝土板胎模固定施工时,所述第二螺栓锚固于基坑土体中,通过所述衔接钢筋传递拉结作用力至所述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板胎模上的一预设孔与所述螺母配合将所述板胎模朝向基坑外侧进行拉结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板胎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栓头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板胎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杆的直径与所述板胎模上的预设孔的孔径相匹配。4.如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爱兵刘成谈克松孙潇杭蒋剑吴晓光张家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