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5G无源签报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3339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5G无源签报电路,包括充电电流检测电路、主控制电路、通信电路、充电管理电路、触发电路和电池,充电电流检测电路、通信电路、充电管理电路和触发电路分别与主控制电路电连接,充电管理电路与太阳能充电电源电连接,电池分别与通信电路和充电管理电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5G无源签报电路,老人每天早晚可以用磁性物件靠近触发电路,使得触发电路输出触发信号并触发主控制电路启动运行,并通过通信电路将老人的签到数据上传,方便亲属实时云端查看,同时祝控制电路控制充电电流检测电路在触发瞬间启动工作并提供电源,充电管理电路可以利用太阳能电源对电池进行充电和管理,电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操作。易于操作。易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5G无源签报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5G无源签报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年化日趋严重,很多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无法得到精心的照料,一旦发生意外,就很难及时发现并得到及时的帮助。虽然也有老年手机可以使用,但是老年手机通常都是用来进行通话或者视频,不能很好的监测老人的活动状况。因此,需要针对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设置一种签报电路,方便老年人每天早晚签报打卡,也可以方便看护人员签报打卡,以便于子女或者亲戚实时了解看护人员每天的动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5G无源签报电路。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5G无源签报电路,包括充电电流检测电路、主控制电路、通信电路、充电管理电路、触发电路和电池,所述充电电流检测电路、通信电路、充电管理电路和触发电路分别与所述主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充电管理电路与太阳能充电电源电连接,所述电池分别与所述通信电路和充电管理电路电连接。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5G无源签报电路,老人每天早晚可以用磁性物件靠近所述触发电路,使得所述触发电路输出触发信号并触发所述主控制电路启动运行,并通过所述通信电路将老人的签到数据上传,方便亲属实时云端查看,同时祝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充电电流检测电路在触发瞬间启动工作并提供电源,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可以利用太阳能电源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和管理,电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操作。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进一步:所述充电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29、电容C21、电阻R23、运算放大器U4、电阻R24、电阻R25和电容C20,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主控制电路的电源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电源输入端通过所述电容C20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负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电连接有所述电阻R23,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负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25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负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输出端与地之间顺次串联有所述电阻R29和电容C21,所述电阻R29和电容C21的公共端与所述主控制电路的电流检测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接地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正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24接地。
[0008]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主控制电路的电源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的电源控制信号可以控制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工作状态,从而仅在工作状态下提供电源,非工作状态下不提供电源,大大降低了能耗。
[0009]进一步:所述通信电路采用型号为SQ302Y的通信芯片U2和型号为SLM76的微控制器U1,所述通信芯片U2的控制信号端和数据信号端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器U1的控制信号端和
数据信号端对应电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包括连接座J5、电阻R28、电阻R11、电容C13、二极管D1、三极管Q1、电阻R8、电容C4、电容C5、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阻R21和三极管Q4,所述连接座J5的1号引脚与太阳能充电电源的负极电连接,并作为负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28接地,所述连接座J5的2号引脚与太阳能充电电源的正极电连接,并作为正输入端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地之间顺次串联有所述电阻R11和电容C13,且所述电阻R11和电容C13的公共端与所述主控制电路的第一充电信号采集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和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电源VCC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8与所述主控制电路的第一充电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地之间并联有所述电容C4、电容C5、电容C7、电容C8和电容C9,所述连接座J5的2号引脚与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21与所述主控制电路的第二充电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0011]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主控制电路的第一充电控制信号输出端控制所述三极管Q1的导通或关断,在三极管Q1导通时,太阳能充电电源通过所述二极管D1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电容C4、电容C5、电容C7、电容C8和电容C9起到滤波的作用,当冲淡充满后,所述主控制电路的第二充电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主控制电路的第二充电控制信号输出端OVC为高电平,所述三极管Q4导通,这样太阳能充电电源的正极通过所述三极管Q4与地连通,太阳能充电电源停止对电池充电。
[0012]进一步:所述触发电路包括干簧管R20、电阻R12、电阻R15和电容C19,所述主控制电路的充电电压控制端与地之间顺次串联有所述电阻R12和电阻R20,所述电阻R12和电阻R20的公共端与地之间顺次串联有所述电阻R15和电容C19,且所述电阻R15和电容C19的公共端与所述主控制电路的第二充电信号采集输入端电连接。
[0013]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干簧管R20,这样在磁性物件靠近时所述干簧管R20的阻值为0,则所述主控制电路的第二充电信号采集输入端为低电平,所述主控制电路启动工作,磁性物件移开后,所述干簧管R20的阻值较大,相当于断开,此时所述主控制电路的第二充电信号采集输入端为高电平,所述主控制电路停止工作,从而实现整个电路的启停。
[0014]进一步:所述的5G无源签报电路还包括SOS求救电路,所述SOS求救电路电连接在电源VCC和地之间,且所述SOS求救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制电路的求救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0015]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SOS求救电路,这样可以方便老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是一键呼救,操作简单,非常方便,大大提高了独居老人的安全。
[0016]进一步:所述SOS求救电路包括按键J4、电阻R14、电阻R16和电容C14,所述按键J4的一个引脚接入电源VCC,另一个引脚与地之间顺次串联有所述电阻R14和电阻R16,且所述电阻R14和电阻R16的公共端通过所述电容C14接地,且所述电阻R14和电阻R16的公共端与所述主控制电路的求救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0017]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按下所述按键J4,这样使得电源VCC加载于所述电阻R14和电阻R16上,通过所述电阻R14和电阻R16实现分压,并输出至主控制电路的求
救信号输入端,触发所述主控制电路生成求救信号并通过所述通信电路发送至云端,方便亲属通过移动终端及时接收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0018]进一步:所述主控制电路采用型号为PI C18F26K80的单片机。
[0019]进一步:所述的5G无源签报电路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电池是否充满的电压检测回路,所述电压检测回路电连接在所述主控制电路的电源控制信号输出端与地之间,所述电压检测回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制电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5G无源签报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电流检测电路、主控制电路、通信电路、充电管理电路、触发电路和电池,所述充电电流检测电路、通信电路、充电管理电路和触发电路分别与所述主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充电管理电路与太阳能充电电源电连接,所述电池分别与所述通信电路和充电管理电路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G无源签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29、电容C21、电阻R23、运算放大器U4、电阻R24、电阻R25和电容C20,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主控制电路的电源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电源输入端通过所述电容C20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负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电连接有所述电阻R23,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负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25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负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输出端与地之间顺次串联有所述电阻R29和电容C21,所述电阻R29和电容C21的公共端与所述主控制电路的电流检测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接地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正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24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G无源签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电路采用型号为SQ302Y的通信芯片U2和型号为SLM76的微控制器U1,所述通信芯片U2的控制信号端和数据信号端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器U1的控制信号端和数据信号端对应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G无源签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包括连接座J5、电阻R28、电阻R11、电容C13、二极管D1、三极管Q1、电阻R8、电容C4、电容C5、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阻R21和三极管Q4,所述连接座J5的1号引脚与太阳能充电电源的负极电连接,并作为负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28接地,所述连接座J5的2号引脚与太阳能充电电源的正极电连接,并作为正输入端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地之间顺次串联有所述电阻R11和电容C13,且所述电阻R11和电容C13的公共端与所述主控制电路的第一充电信号采集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和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电源VCC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8与所述主控制电路的第一充电控制信号输出端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钦尧张强胜吴大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米力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