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轨交通多储能装置能量管理方法、系统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3289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轨交通多储能装置能量管理方法、系统及装置,方法应用于能量管理系统,包括多个储能装置以及多个变电所,每一个储能装置至少与一个变电所连接;包括:当列车制动时,确定列车的制动功率以及列车制动时所在区域对应的目标储能装置;获取目标储能装置对应的目标变电所导通时的列车临界制动功率以及每一个目标变电所导通时的充电功率;根据列车的制动功率、目标变电所导通的列车临界制动功率以及目标变电所导通时的充电功率确定目标储能装置是否能完全吸收列车制动能量;当目标储能装置不能完全吸收列车制动能量生成能量协同吸收请求,使得其他储能装置协同完成列车制动能量的吸收操作。实现了列车再生制动能量的主动协同利用。动能量的主动协同利用。动能量的主动协同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轨交通多储能装置能量管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城轨交通多储能装置能量管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站间距离短,运行密度大,列车启动、制动频繁等特点。当列车制动时,列车动能转化为再生电能反馈给供电网中对应的储能装置。现有城轨交通多储能系统包括牵引变电所、储能装置、列车。牵引变电所由城市电网10kV交流电经过变压器和24脉波整流机组得到直流电压;储能装置可以按照控制策略进行充放电操作。
[0003]针对城轨交通多储能装置的能量管理问题,相关技术中通常是将一个储能装置视为一个代理,每一个代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等储能控制策略各自进行储能管理,无法很好地实现对列车制动能量的协调吸收,同时也不能很好地对能量进行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每个储能装置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等储能控制策略各自进行储能管理的方式存在无法很好地实现对列车制动能量的协调吸收,同时也不能很好地对能量进行管理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城轨交通多储能装置能量管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0005]根据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城轨交通多储能装置能量管理方法,应用于能量管理系统,包括多个储能装置以及多个变电所,每一个储能装置至少与一个变电所连接;所述方法包括:当列车制动时,确定所述列车的制动功率以及所述列车制动时所在区域对应的目标储能装置;获取所述目标储能装置对应的目标变电所导通时的列车临界制动功率以及每一个目标变电所导通时的充电功率;根据所述列车的制动功率、每一个目标变电所导通的列车临界制动功率以及每一个目标变电所导通时的充电功率确定所述目标储能装置是否能完全吸收列车制动能量;当所述目标储能装置不能完全吸收列车制动能量生成能量协同吸收请求,使得其他储能装置协同完成列车制动能量的吸收操作。
[0006]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列车牵引时,获取所述列车的牵引功率以及所述列车牵引时所在区域对应的目标储能装置;获取所述目标储能装置的最大放电功率;根据所述列车的牵引功率以及所述目标储能装置的最大放电功率计算所述目标储能装置提供的牵引功率能否满足所述列车的牵引需求;当所述目标储能装置提供的牵引功率不能满足所述列车的牵引需求生成牵引功率补充请求,使得其他储能装置协同完成列车牵引功率的供给操作。
[0007]可选地,所述能量管理系统还包括协调控制代理节点,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生成的协同吸收请求或牵引功率补充请求发送至所述协调控制代理节点,使得所述协调控制代理节点基于所述能量协同吸收请求或牵引功率补充请求协调其他储能装置完成对应的操作。
[0008]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列车的制动功率、目标变电所导通的列车临界制动功率以及目标变电所导通时的充电功率确定所述目标储能装置是否能完全吸收列车制动能量,包括:根据所述列车的制动功率以及目标变电所导通的列车临界制动功率确定处于导通状态的变电所;根据所述处于导通状态的变电所对应的充电功率以及所述列车的制动功率计算目标储能装置的储能功率;根据所述目标储能装置的储能功率,确定所述目标储能装置是否能完全吸收列车制动能量。
[0009]可选地,所述目标储能装置为距离所述列车制动时的位置最近的储能装置。
[0010]可选地,根据所述列车的牵引功率以及所述目标储能装置的最大放电功率计算所述目标储能装置提供的牵引功率能否满足所述列车的牵引需求,包括:确定所述目标储能装置的最大放电功率与所述列车的牵引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当所述目标储能装置的最大放电功率大于所述列车的牵引功率,则判定所述目标储能装置提供的牵引功率能满足所述列车的牵引需求。
[0011]根据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城轨交通多储能装置能量管理系统,包括:多个变电所;多个储能装置,每一个储能装置至少与一个变电所连接;处理器,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城轨交通多储能装置能量管理方法。
[0012]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协调控制代理节点,用于基于能量协同吸收请求或牵引功率补充请求协调其他储能装置完成对应的操作。
[0013]根据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城轨交通多储能装置能量管理装置,应用于能量管理系统,包括多个储能装置以及多个变电所,每一个储能装置至少与一个变电所连接;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当列车制动时,确定所述列车的制动功率以及所述列车制动时所在区域对应的目标储能装置;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储能装置对应的目标变电所导通时的列车临界制动功率以及每一个目标变电所导通时的充电功率;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列车的制动功率、每一个目标变电所导通的列车临界制动功率以及每一个目标变电所导通时的充电功率确定所述目标储能装置是否能完全吸收列车制动能量;第一生成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储能装置不能完全吸收列车制动能量生成能量协同吸收请求,使得其他储能装置协同完成列车制动能量的吸收操作。
[0014]根据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城轨交通多储能装置能量管理方法的步骤。
[0015]根据第五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城轨交通多储能装置能量管理方法的步骤。
[0016]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城轨交通多储能装置能量管理方法/装置,应用于包括多个储能装置以及多个变电所的能量管理系统,每一个储能装置至少与一个变电所连接,当列车制动时,通过列车的制动功率、目标变电所导通的列车临界制动功率以及目标变电所导通时的充电功率确定目标储能装置是否能完全吸收列车制动能量,当目标储能装置不能完全吸收
列车的制动能量时,生成能量协同吸收请求,使得其他储能装置协同完成列车制动能量的吸收操作,实现了列车再生制动能量的主动协同利用,可以在较小的线路损耗下回收列车的再生制动能量,避免列车制动电阻启动,使得多储能装置之间有效的协调吸收释放能量,更好的发挥储能装置的节能稳压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城轨交通多储能装置能量管理方法的一个具体示例的流程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城轨交通多储能装置能量管理方法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轨交通多储能装置能量管理方法,应用于能量管理系统,包括多个储能装置以及多个变电所,每一个储能装置至少与一个变电所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当列车制动时,确定所述列车的制动功率以及所述列车制动时所在区域对应的目标储能装置;获取所述目标储能装置对应的目标变电所导通时的列车临界制动功率以及每一个目标变电所导通时的充电功率;根据所述列车的制动功率、目标变电所导通的列车临界制动功率以及目标变电所导通时的充电功率确定所述目标储能装置是否能完全吸收列车制动能量;当所述目标储能装置不能完全吸收列车制动能量生成能量协同吸收请求,使得其他储能装置协同完成列车制动能量的吸收操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列车牵引时,获取所述列车的牵引功率以及所述列车牵引时所在区域对应的目标储能装置;获取所述目标储能装置的最大放电功率;根据所述列车的牵引功率以及所述目标储能装置的最大放电功率计算所述目标储能装置提供的牵引功率能否满足所述列车的牵引需求;当所述目标储能装置提供的牵引功率不能满足所述列车的牵引需求生成牵引功率补充请求,使得其他储能装置协同完成列车牵引功率的供给操作。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管理系统还包括协调控制代理节点,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生成的协同吸收请求或牵引功率补充请求发送至所述协调控制代理节点,使得所述协调控制代理节点基于所述能量协同吸收请求或牵引功率补充请求协调其他储能装置完成对应的操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列车的制动功率、目标变电所导通的列车临界制动功率以及目标变电所导通时的充电功率确定所述目标储能装置是否能完全吸收列车制动能量,包括:根据所述列车的制动功率以及目标变电所导通的列车临界制动功率确定处于导通状态的变电所;根据所述处于导通状态的变电所对应的充电功率以及所述列车的制动功率计算目标储能装置的储能功率;根据所述目标储能装置的储能功率,确定所述目标储能装置是否能完全吸收列车制动能量。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储能装置为距离所述列车制动时的位置最近的储能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凯琦杨中平林飞钟志宏孙湖方晓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