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加热的发热系统及即热水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03083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速加热的发热系统及即热水机。极速加热的发热系统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两者相对设置,第一支架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第二支架内设有水腔;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第一外管的第一端固定于第一支架上,并与进水口连通,第一外管的第二端固定于第二支架上并与水腔连通;第二外管的第一端固定于第一支架上,并与出水口连通,第二外管的第二端固定于第二支架上并与水腔连通;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分别设于两个外管内,且发热管和与其对应的外管之间相间隔以形成允许水流通过的通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两个外管形成水路串联的方式,可以实现极速加热,加热效率高,加热速度快,用户使用体验较佳。佳。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速加热的发热系统及即热水机


[0001]本技术属于小家电
,尤其涉及一种极速加热的发热系统及即热水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即热水机通过使用发热管加热的装置,对水进行即时加热。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875691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即热式电开水器的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包括外管壳、电发热管、温控器、进水组件和出水组件,利用电发热管对水进行加热。该加热装置加热效率低,加热速度慢,导致其水流量小,用户使用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效率高、加热速度快的极速加热的发热系统及即热水机。
[0004]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极速加热的发热系统,包括:
[0005]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两者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二支架内设有水腔;
[0006]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所述第一外管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上,并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外管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上并与所述水腔连通;所述第二外管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上,并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外管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上并与所述水腔连通;
[0007]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两者一一对应的设于两个外管内,且发热管和与其对应的外管之间相间隔以形成允许水流通过的通路,两个所述发热管用于对流经所述通路的水流依次进行加热。
[0008]本技术采用两个外管形成水路串联的方式,可以实现极速加热,加热效率高,加热速度快,用户使用体验较佳。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管和发热管均为圆管,且同轴设置;所述外管局部内凹形成平面部,所述平面部的内侧面靠近所述发热管;所述平面部的外侧面上设置温控器。如此,可以使温控器尽可能的更靠近发热管,发热管的热量可快速传导到温控器上。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控器具有感温平面,所述温控器的感温平面贴合于所述外管的平面部。进一步提升热量的传递速度,以便在干烧时快速控温断电,不容易爆管,提升安全性及用户体验感。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设有朝向所述第二支架延伸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的末端设有定位柱;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插接于所述定位孔内。避免发生扭曲现象,提升结构的稳定性。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分别位于所述支撑体的相对两侧。如此,可进一步提升结构的稳定性。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控器的第一端的周缘向外延伸形成两个对称的凸耳;所述极速加热的发热系统还包括抱箍,所述抱箍由所述外管背离其平面部的一侧包绕所述外管,且所述抱箍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温控器的两个凸耳连接,以将所述温控器固定于所述外管的平面部。该连接方式简单可靠。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朝向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侧设有分别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的两个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支架朝向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侧设置分别与所述水腔连通的两个第二接口,所述外管的两端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内,并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形成密封。如此,方便外管与支架的装配。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的与其第二侧相邻的第三侧上设有与两个所述第二接口分别连通的两个贯通口;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三侧上凸设有围绕两个所述贯通口设置的环形凸台;所述第二支架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封盖于所述环形凸台上,使所述环形凸台内形成所述水腔。该水腔的形成方式简单,利于对水腔进行清洗维护。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发热管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外管的两端,并穿过两个支架以外露形成接线端,所述接线端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如此,可以对两个发热管分别独立供电和控制,可单独使用其中一个发热管工作,为用户提供低温水。
[0017]本技术实施例同时提供一种即热水机,包括机体,还包括设于所述机体内的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极速加热的发热系统。该即热水机能够实现极速加热,加热效率高,加热速度快,水流量大,提升用户体验。
[0018]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
[0019]本技术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附图说明
[0020]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极速加热的发热系统的爆炸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极速加热的发热系统的主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极速加热的发热系统的主视图,其中去掉了密封盖。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极速加热的发热系统的剖面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
第一支架;11

进水口;12

出水口;13

支撑体;14

定位柱;15

第一接口;16

检测接口;2

第二支架;21

定位孔;22

水腔;23

贯通口;24

环形凸台;25

密封盖;26

第二接口;3

第一外管;31

平面部;4

第二外管;5

第一发热管;51

接线端;6

第二发热管;7

温控器;71

感温平面;72

凸耳;8

抱箍;9

温度感应器;10

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得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速加热的发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两者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架(1)上设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所述第二支架(2)内设有水腔(22);第一外管(3)和第二外管(4),所述第一外管(3)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1)上,并与所述进水口(11)连通,所述第一外管(3)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2)上并与所述水腔(22)连通;所述第二外管(4)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1)上,并与所述出水口(12)连通,所述第二外管(4)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2)上并与所述水腔(22)连通;第一发热管(5)和第二发热管(6),两者一一对应的设于两个外管内,且发热管和与其对应的外管之间相间隔以形成允许水流通过的通路,两个所述发热管用于对流经所述通路的水流依次进行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速加热的发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和发热管均为圆管,且同轴设置;所述外管局部内凹形成平面部(31),所述平面部(31)的内侧面靠近所述发热管;所述平面部(31)的外侧面上设置温控器(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速加热的发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7)具有感温平面(71),所述温控器(7)的感温平面(71)贴合于所述外管的平面部(3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速加热的发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设有朝向所述第二支架(2)延伸的支撑体(13),所述支撑体(13)的末端设有定位柱(14);所述第二支架(2)上设有定位孔(21),所述定位柱(14)插接于所述定位孔(21)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速加热的发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管(3)和第二外管(4)分别位于所述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刚易元根刘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