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向槽式复合材料同心发射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2994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导向槽复合材料的同心发射筒结构,包括筒体、挡板、导流底座;其中筒体由外筒、内筒、连接筋板使用复合材料一体成型;内筒为非封闭圆形结构,为导弹提供俯仰偏航发射定向;相邻两条连接筋板形成导向槽,为导弹发射提供滚转方向的导向,同时还为筒弹机械闭锁机构、电气连接分离机构提供安装空间;内筒、外筒、连接筋板形成的扇形空间作为同心筒的燃气排导通道;筒体底部安装有挡板,挡板四周设计有与筒体燃气排导通道相对应的扇形孔,用于燃气排导;挡板中心设计有圆孔,导弹发动机燃气穿过挡板中心圆孔后在导流底座处进行翻转,同时挡板用于防止反射气流进入发射筒内筒。内筒。内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向槽式复合材料同心发射筒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导弹发射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导向槽式复合材料同心发射筒。

技术介绍

[0002]同心筒是采用两层筒壁来发射导弹,为导弹提供初始发射导向并提供发动机燃气的向前排导通道。导弹发动机燃气流通过底部导流锥的导流作用,排导方向发生180度翻转进入内外筒间隙,最后由发射筒前端排往大气中。同心筒的优点是具备自主的燃气排导及独立的电子设备,因此其安全性高,每个同心筒均是独立的发射单元,具有更高的通用性和维修性。
[0003]但是,由于同心筒在贮运期间的强度要求,发射过程中高温燃气流的排导要求以及传统同心筒的结构形式限制,传统的同心筒均为金属材料制成的内筒为完整圆筒结构,此类型同心筒不能直接提供对导弹的滚转方向限位。
[0004]授权专利CN105910492B《一种有翼导弹垂直热发射内圆外方形同心筒结构》涉及了一种内圆外方形的同心筒结构,此型同心筒结构通过在四个弹翼运动通道处设置内外筒连接隔板,实现了有翼导弹的同心筒发射。该专利的目的是实现大弹径有翼导弹同心筒垂直热发射,针对这一需求在其内筒的非封闭区形成弹翼的运动通道,并要求导弹、单翼与内筒不发生干涉,并需要适配器对间隙进行调节;发射筒通过在发射筒内部安装导轨限制滚转方向的运动,需要二次装配,增加生产成本、对加工精度等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0005]公示专利CN202110527286.9《复合材料同心筒体结构》涉及了一种复合材料成型的内外筒均为圆形的同心筒结构,降低了同心筒重量;该专利中同心筒内预埋金属结构,成型方式复杂。
[0006]根据有关文献及专利的查新结果,目前没有导向槽式复合材料同心发射筒的报导。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导向槽式复合材料同心筒结构,以解决同心筒发射时导弹的滚转方向的导向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的方案是:一种带导向槽复合材料的同心发射筒结构,包括筒体、挡板、导流底座;其中筒体由外筒、内筒、连接筋板使用复合材料一体成型;内筒为非封闭圆形结构,为导弹提供俯仰偏航发射定向;相邻两条连接筋板形成导向槽,为导弹发射提供滚转方向的导向,同时还为筒弹机械闭锁机构、电气连接分离机构提供安装空间;内筒、外筒、连接筋板形成的扇形空间作为同心筒的燃气排导通道;筒体底部安装有挡板,挡板四周设计有与筒体燃气排导通道相对应的扇形孔,用于燃气排导;挡板中心设计有圆孔,导弹发动机燃气穿过挡板中心圆孔后在导流底座处进行翻转,同时挡板用于防止反射气流进入发射筒内筒。
[0009]优选的,所述导流底座安装在同心发射筒后端,导流底座的内部为中心凸起的导流锥,外部为半球形结构,导弹发动机喷出的燃气流经过导流底座内部导流锥的反弹,转向180
°
以后进入筒体的燃气排导通道内。
[0010]优选的,所述导流底座的导流锥锥角为25
°
~35
°
,锥角顶部SR8~SR12为半球头,底部两侧为圆弧结构过渡,导流锥外测圆弧与外筒内壁相切,燃气排导顺畅。
[0011]优选的,所述导流锥的顶点与挡板后端面之间距离为25mm~30mm。
[0012]优选的,所述的扇形空间的数量至少2个,根据导弹布局,在导向槽内安装弹体表面突起物、筒弹机械闭锁机构、电气连接分离机构。
[0013]优选的,所述的扇形空间的数量优选4个。
[0014]优选的,挡板上的扇形孔与内筒、外筒、连接筋板所形成的排焰通道相对应,其他未开孔部位有效防止翻转气流向内筒流动,减少燃气对导弹弹体的烧蚀。
[0015]优选的,挡板、导流底座均使用径向螺钉安装在筒体上。
[0016]优选的,筒体粘接前在芯模外表面喷涂有树脂基防热涂层,筒体1脱模完成后在内筒、外筒、连接筋板处形成防热涂层,使内筒、外筒、连接筋板具有较好的防热能力。
[0017]优选的,利用相邻两个连接筋板形成的导向槽与导弹弹体外表面的滑块之间的间隙配合,实现导弹滚转定向,利用内筒内壁与导弹弹体定心部的配合实现导弹的俯仰偏航定向。
[0018]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向槽式复合材料同心发射筒,提出了一种新的带滚转导向功能的同心筒发射方案。
[0019](1)本专利技术构思新颖,设计巧妙,机构简单,操作便利,适应于有滚转导向需求的导弹的同心筒发射需求;本专利技术利用内筒内壁与导弹弹体定心部的配合实现导弹的俯仰偏航定向,无需单独设计导轨和适配器,结构更加简单。
[0020](2)本专利技术使用非封闭式内筒结构,既适应了导弹同心筒发射时的滚转导向需求,同时又提供了发射筒与导弹径向机械闭锁机构、径向电气连接分离机构的安装空间和导弹弹体外表面突起物的放置空间;
[0021](3)本专利技术使用复合材料一体成型技术,相较于传统金属同心筒既降低了同心筒的重量,又能简化同心筒加工工艺,降低成本。
[0022](4)本专利技术通过导流底板的具体设计结合挡板结构设计,使得导弹发动机喷出的燃气流经过导流底座导流锥的反弹,转向180
°
以后进入筒体的燃气排导通道内,有效防止反射气流进入发射筒内筒,并实现燃气排导顺畅。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同心发射筒结构布局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筒体截面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挡板结构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导流底座结构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
[0029]本专利技术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如图1~5所示。
[0030]1)结构介绍
[0031]一种带导向槽复合材料的同心发射筒结构包括筒体1、挡板2、导流底座3等组成。其中筒体由外筒4、内筒5、连接筋板6组成。内筒、外筒、连接筋板均使用复合材料一体成型。内筒为非封闭圆形结构,为导弹提供俯仰偏航发射定向;相邻两条连接筋板形成导向槽,为导弹发射提供滚转方向的导向,同时还为筒弹机械闭锁机构、电气连接分离机构提供安装空间;内筒、外筒、连接筋板形成的扇形空间作为同心筒的燃气排导通道。
[0032]筒体底部安装有挡板,挡板中心设计有圆孔,挡板四周设计有4个与筒体1燃气排导通道相对应的扇形孔,用于燃气排导;挡板中心设计有圆孔,导弹发动机燃气穿过挡板中心圆孔后在导流底座处进行翻转,同时挡板未开孔区域可以有效防止底部反射气流进入内筒,减少燃气对导弹弹体的烧蚀。挡板2的其他部位均为封闭式结构,防止反射气流进入发射筒内筒。
[0033]同心发射筒后端安装有导流底座,导流底座的内部为中心凸起的导流锥,外部为半球形结构,导弹发动机喷出的燃气流经过导流底座内部圆锥的反弹,转向180
°
以后进入筒体的燃气排导通道内。导流底座的导流锥锥角为30
°
,锥角顶部为SR10mm半球头,底部两侧为圆弧结构过渡,导流锥外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导向槽复合材料的同心发射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挡板、导流底座;其中筒体由外筒、内筒、连接筋板使用复合材料一体成型;内筒为非封闭圆形结构,为导弹提供俯仰偏航发射定向;相邻两条连接筋板形成导向槽,为导弹发射提供滚转方向的导向,同时还为筒弹机械闭锁机构、电气连接分离机构提供安装空间;内筒、外筒、连接筋板形成的扇形空间作为同心筒的燃气排导通道;筒体底部安装有挡板,挡板四周设计有与筒体燃气排导通道相对应的扇形孔,用于燃气排导;挡板中心设计有圆孔,导弹发动机燃气穿过挡板中心圆孔后在导流底座处进行翻转,同时挡板用于防止反射气流进入发射筒内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心发射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底座安装在同心发射筒后端,导流底座的内部为中心凸起的导流锥,外部为半球形结构,导弹发动机喷出的燃气流经过导流底座内部导流锥的反弹,转向180
°
以后进入筒体的燃气排导通道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心发射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底座的导流锥锥角为25
°
~35
°
,锥角顶部SR8~SR12为半球头,底部两侧为圆弧结构过渡,导流锥外测圆弧与外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张晓旻吴俊全王军辉姚琪刘远卢山吴敏孙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