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拾音器升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2845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吉他拾音器升降结构,包括吉他主体、拾音器主体、自锁扣和锁杆;自锁扣设置在吉他主体上,吉他主体具有琴弦,拾音器主体设置在吉他主体上;锁杆设置在拾音器主体上并连接自锁扣;锁杆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与自锁扣之间实现锁定配合,使拾音器主体向下远离琴弦;锁杆还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与自锁扣之间实现复位解锁,使拾音器主体向上复位至靠近琴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便捷地调节拾音器主体相对吉他主体的高度,能够灵活方便地调节拾音器主体与琴弦之间的距离,能够灵活切换吉他的使用模式,使拾音器主体采集信号和音量的程度具备可调性,能满足用户的多种使用需求,且操作简便、结构简单以及稳定可靠。结构简单以及稳定可靠。结构简单以及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吉他拾音器升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吉他
,具体是涉及吉他拾音器升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拾音器是用来采集现场声音的一个部件,是一种靠接收声音振动、将声音放大的电声学仪器,应用于吉他的拾音器一般是指可直接安装固定在琴体上,可把振动讯号转变成电信号并传输给后级放大系统的装置,起到麦克风的功能。
[0003]但现有技术吉他中的拾音器存在缺陷,例如:
[0004]现有技术中,大多数拾音器通常是通过螺钉连接于吉他,在需要调节拾音器在吉他上的相对高度时,通常是通过拆拧螺钉的方式来调节与吉他之间的相对高度,进而调节拾音器与琴弦之间的相对距离。这种调节拾音器高度的方式比较复杂,且装配较繁琐,不便于用户操作,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吉他拾音器升降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0006]吉他拾音器升降结构,包括吉他主体、拾音器主体、自锁扣和锁杆;所述自锁扣设置在所述吉他主体上,所述吉他主体具有琴弦,所述拾音器主体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吉他主体上并位于所述琴弦的下方;
[0007]所述锁杆设置在所述拾音器主体上并连接所述自锁扣;所述锁杆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与所述自锁扣之间实现锁定配合,使所述拾音器主体向下远离所述琴弦;所述锁杆还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与所述自锁扣之间实现复位解锁,使所述拾音器主体向上复位至靠近所述琴弦。
[0008]本方案中的吉他拾音器升降结构,能够便捷地调节所述拾音器主体相对所述吉他主体的高度,能够灵活方便地调节所述拾音器主体与所述琴弦之间的距离,能够灵活切换吉他的使用模式,使所述拾音器主体采集信号和音量的程度具备可调性,能满足用户的多种使用需求,且操作简便、结构简单以及稳定可靠,装配方便,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0009]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自锁扣包括扣件、第一弹性件和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体,所述扣件可移动地穿设在所述容纳腔体内并与所述锁杆嵌套配合;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容纳腔体内并弹性抵接所述扣件;所述壳体的壳壁上设置有卡口;
[0010]所述锁杆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推动所述扣件向所述容纳腔体内移动,使所述扣件卡接所述卡口,以实现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锁定配合;
[0011]所述锁杆还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推动所述扣件继续向所述容纳腔体内移动并脱离所述卡口,使所述第一弹性件积聚势能;所述第一弹性件配置为在外力消失时释放势能,使所述扣件带动所述锁杆向所述容纳腔体外复位移动,以实现与所述壳体之间的复位解锁。
[0012]通过外部对所述自锁扣施加的按压作用力,所述锁杆与所述自锁扣之间能够实现锁定配合,使得所述拾音器主体能够相对所述吉他主体向下移动;通过外部对所述自锁扣再次施加的按压作用力,所述锁杆与所述自锁扣之间能够实现复位解锁,使得所述拾音器主体能够相对所述吉他主体向上复位移动,以灵活调节所述拾音器主体与所述琴弦之间的距离,使所述拾音器主体采集信号和音量的程度具备灵活可调性。
[001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吉他主体具有支架,所述自锁扣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0014]所述支架具有至少一个槽孔,所述拾音器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杆,所述导杆可移动地穿设在对应的所述槽孔上,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琴弦的方向移动,以对所述拾音器主体进行导向,避免所述拾音器主体歪向偏离所述吉他主体从而影响使用。
[001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和所述拾音器主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
[0016]所述第二弹性件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积聚势能,所述第二弹性件还配置为在外力消除时释放势能,以辅助所述拾音器主体向上复位。
[0017]为了使所述支架与所述拾音器主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更加稳定,避免所述拾音器主体与所述支架之间产生偏移,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限位件具有卡接部,所述拾音器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槽之间配置为互相卡接配合;
[0018]所述第一卡槽配置为在所述拾音器主体靠近所述琴弦时带动所述卡接部相对所述支架向上摆动;所述第一卡槽还配置为在所述拾音器主体远离所述琴弦时带动所述卡接部相对所述支架向下摆动。
[0019]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具有第一凸块;
[0020]所述第一凸块用于支撑所述卡接部,使所述卡接部相对所述支架向下摆动至最大程度时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支架的水平高度。
[002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拾音器主体具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卡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凸块上;
[0022]所述支架还具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卡接部的下方,所述凹槽配置为在所述卡接部相对所述支架向下摆动至最大程度时容纳所述第二凸块。
[002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还具有第三凸块;
[0024]所述第三凸块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限位件可转动地穿设在所述第二卡槽上。
[002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所述拾音器主体和/或所述支架,并套设在所述导杆上。
[0026]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锁杆连接所述自锁扣的部分呈倒钩状结构。
[002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本技术提供的吉他拾音器升降结构,本技术能够便捷地调节拾音器主体相对吉他主体的高度,能够灵活方便地调节拾音器主体与琴弦之间的距离,能够灵活切换吉他的使用模式,使拾音器主体采集信号和音量的程度具备可调性,能满足用户的多种使用需求,且操作简便、结构简单以及稳定可靠,装配方便,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0029]所述锁杆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推动所述扣件向所述容纳腔体内移动,所述锁杆还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推动所述扣件继续向所述容纳腔体内移动并脱离所述卡口。通过外部
对自锁扣施加的按压作用力,锁杆与自锁扣之间能够实现锁定配合,使得拾音器主体能够相对吉他主体向下移动;通过外部对自锁扣再次施加的按压作用力,锁杆与自锁扣之间能够实现复位解锁,使得拾音器主体能够相对吉他主体向上复位移动,以灵活调节拾音器主体与琴弦之间的距离,使拾音器主体采集信号和音量的程度具备灵活可调性。
[0030]所述支架具有至少一个槽孔,所述拾音器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杆,所述导杆可移动地穿设在对应的所述槽孔上,导杆的设置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琴弦的方向移动,以对所述拾音器主体进行导向,避免拾音器主体歪向偏离吉他主体影响使用。
[0031]所述第一卡槽配置为在所述拾音器主体靠近所述琴弦时带动所述卡接部相对所述支架向上摆动;所述第一卡槽还配置为在所述拾音器主体远离所述琴弦时带动所述卡接部相对所述支架向下摆动。卡接部的设置能够使支架与所述拾音器主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更加稳定,能够避免拾音器主体与支架之间产生偏移。
[003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吉他拾音器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吉他主体、拾音器主体、自锁扣和锁杆;所述自锁扣设置在所述吉他主体上,所述吉他主体具有琴弦,所述拾音器主体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吉他主体上并位于所述琴弦的下方;所述锁杆设置在所述拾音器主体上并连接所述自锁扣;所述锁杆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与所述自锁扣之间实现锁定配合,使所述拾音器主体向下远离所述琴弦;所述锁杆还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与所述自锁扣之间实现复位解锁,使所述拾音器主体向上复位至靠近所述琴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吉他拾音器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扣包括扣件、第一弹性件和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体,所述扣件可移动地穿设在所述容纳腔体内并与所述锁杆嵌套配合;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容纳腔体内并弹性抵接所述扣件;所述壳体的壳壁上设置有卡口;所述锁杆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推动所述扣件向所述容纳腔体内移动,使所述扣件卡接所述卡口,以实现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锁定配合;所述锁杆还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推动所述扣件继续向所述容纳腔体内移动并脱离所述卡口,使所述第一弹性件积聚势能;所述第一弹性件配置为在外力消失时释放势能,使所述扣件带动所述锁杆向所述容纳腔体外复位移动,以实现与所述壳体之间的复位解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吉他拾音器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吉他主体具有支架,所述自锁扣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具有至少一个槽孔,所述拾音器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杆,所述导杆可移动地穿设在对应的所述槽孔上,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琴弦的方向移动,以对所述拾音器主体进行导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吉他拾音器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易仑岑富佳唐昌辉苏晓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智神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