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分离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2790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依次具备正极合剂层、分离膜及负极合剂层,其中,正极合剂层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第1锂盐及第1溶剂,负极合剂层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第2锂盐及与第1溶剂不同的第2溶剂,分离膜含有选自由包含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单体中的至少一种作为单体单元的树脂及包含含有氟的烯烃中的至少一种作为单体单元的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树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分离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分离膜。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的普及,以锂离子二次电池为代表的二次电池的性能要求进一步提高。例如,正在研究通过在正极及负极含有相互种类不同的电解质而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性能(例如,专利文献1)。
[0003]以往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

11044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0007]在正极及负极含有种类相互不同的电解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重要的是电解质中所包含的溶剂在正极和负极之间充分分离而不混合。本专利技术人等考虑到为了分离这种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电解质中的溶剂而在正极和负极之间配置分离膜。在该分离膜中,需要锂离子通过分离膜,但溶剂难以通过的特性。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正极合剂层及负极合剂层中含有相互不同的溶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所使用的、这些溶剂的分离能力优异的分离膜及具备该分离膜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0009]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0010]本专利技术人等发现通过含有特定的树脂的分离膜能够有效地分离正极合剂层及负极合剂层中所包含的溶剂,并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依次具备正极合剂层、分离膜及负极合剂层,其中,正极合剂层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第1锂盐及第1溶剂,负极合剂层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第2锂盐及与第1溶剂不同的第2溶剂,分离膜含有选自由包含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单体中的至少一种作为单体单元的树脂及包含含有氟的烯烃中的至少一种作为单体单元的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
[001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分离膜,其为在具备正极合剂层及负极合剂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用于配置于正极合剂层及负极合剂层之间的分离膜,该正极合剂层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第1锂盐及第1溶剂,该负极合剂层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第2锂盐及与第1溶剂不同的第2溶剂的负极合剂层,该分离膜含有选自由包含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单体中的至少一种作为单体单元的树脂及包含含有氟的烯烃中的至少一种作为单体单元的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
[0013]分离膜可以含有多孔体及保持于多孔体的树脂。此时,多孔体优选为由聚合物形成。分离膜可以还含有保持于多孔体的无机氧化物粒子。
[0014]分离膜可以还含有第3锂盐及第3溶剂。
[0015]专利技术效果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正极合剂层及负极合剂层中含有相互不同的溶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所使用的、这些溶剂的分离能力优异的分离膜及具备该分离膜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立体图。
[0018]图2是表示图1中示出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电极组的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0019]图3是表示分离膜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剖视图。
[0020]图4是表示分离膜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适当地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0022]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酰基表示丙烯酰基或与其对应的甲基丙烯酰基。关于(甲基)丙烯酸酯等其他类似的表述也相同。
[0023]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锂离子二次电池1是所谓的层叠型二次电池,其具备电极组2、收容电极组2的袋状的电池外装体3。在电极组2中,设置有正极集电片4及负极集电片5。正极集电片4及负极集电片5分别从电池外装体3的内部向外部突出,以使正极集电体及负极集电体(将在后面详细叙述)能够与锂离子二次电池1的外部电连接。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锂离子二次电池1可以为除了层叠型以外的形状(硬币型、圆筒型等)。
[0024]电池外装体3例如可以为由层叠薄膜形成的容器。层叠薄膜可以为例如依次层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等聚合物薄膜、铝、铜、不锈钢等的金属箔、聚丙烯等的密封剂层而得的层叠薄膜。
[0025]图2是表示图1中示出的锂离子二次电池1中的电极组2的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极组2依次具备正极6、分离膜7及负极8。正极6具备正极集电体9及设置于正极集电体9上的正极合剂层10。正极集电体9中设置有正极集电片4。负极8具备负极集电体11及设置于负极集电体11上的负极合剂层12。在负极集电体11中设置有负极集电片5。
[0026]正极集电体9例如由铝、钛、不锈钢、镍、煅烧炭、导电性高分子、导电性玻璃等形成。正极集电体9的厚度例如可以为1μm以上,也可以为50μm以下。
[0027]负极集电体11例如由铜、不锈钢、镍、铝、钛、煅烧炭、导电性高分子、导电性玻璃、铝

镉合金等形成。负极集电体11的厚度例如可以为1μm以上,也可以为50μm以下。
[0028]在一实施方式中,正极合剂层10含有正极活性物质、锂盐(第1锂盐)及溶剂(第1溶剂)。
[0029]正极活性物质例如可以为氧化锂。作为氧化锂,例如可以举出Li
x
CoO2、Li
x
NiO2、Li
x
MnO2、Li
x
Co
y
Ni1‑
y
O2、Li
x
Co
y
M1‑
y
O
z
、Li
x
Ni1‑
y
M
y
O
z
、Li
x
Mn2O4及Li
x
Mn2‑
y
M
y
O4(各式中,M表示选自
由Na、Mg、Sc、Y、Mn、Fe、Co、Cu、Zn、Al、Cr、Pb、Sb、V及B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元素(其中,M是与各式中的其他元素不同的元素)。x=0~1.2、y=0~0.9、z=2.0~2.3。)。Li
x
Ni1‑
y
M
y
O
z
所表示的氧化锂可以是Li
x
Ni1‑
(y1+y2)
Co
y1
Mn
y2
O
z
(其中,x及z与上述者相同,y1=0~0.9、y2=0~0.9,并且y1+y2=0~0.9。),例如可以是LiNi
1/3
Co
1/3
Mn
1/3
O2、LiNi
0.5
Co
0.2
Mn
0.3
O2、LiNi
0.6
Co
0.2
Mn
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依次具备正极合剂层、分离膜及负极合剂层,其中,所述正极合剂层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第1锂盐及第1溶剂,所述负极合剂层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第2锂盐及与第1溶剂不同的第2溶剂,所述分离膜含有选自由包含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单体中的至少一种作为单体单元的树脂及包含含有氟的烯烃中的至少一种作为单体单元的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分离膜含有多孔体及保持于所述多孔体的所述树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多孔体由聚合物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分离膜还含有保持于所述多孔体的无机氧化物粒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分离膜还含有第3锂盐及第3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川真代织田明博黑田直人三国纮挥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新能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