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祝军伟专利>正文

一种生产车间分区监控布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2520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产车间分区监控布局结构,生产车间外墙内侧通过净化隔离墙体区分为净化区域和非净化区域,在净化区域内设置有监控台、净化设备净化端以及生产主机本体,在非净化区域内安装控制器,控制器通过导线与送料绞龙的动力源相连接,送料绞龙的动力端设置在非净化区域,送料绞龙的出料口位于净化区域内的主机本体上方,主机本体的动力输入端设置在生产车间外墙的外侧,主机本体的出料端设置在车间外墙的外侧,在动力端和动力输入端的一侧分别设置有送料监控器和出料动力监控器,送料监控器和出料动力监控器通过导线与监控台电性连接;大大提高净化车间的空间利用率,同时隔离出外部散热、降尘降噪空间和非净化临近处理作业空间,减少净化车间的污染率,提高净化效率,节省能耗。节省能耗。节省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产车间分区监控布局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车间布局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车间分区监控布局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净化车间特点为美观、刚性强、保温性能好、易施工。圆弧墙角、门、窗框等一般采用专用氧化铝型材制造,地面可采用环氧自流坪地坪或高级耐磨塑料地板,有防静电要求的,可选用防静电型。送回风管道用热渡锌板制成,贴净化保温效果好的阻燃型PF发泡塑胶板高效送风口用不锈钢框架,美观清洁,冲孔网板用烤漆铝板。净化车间的原理为:气流

初效净化

加湿段

加热段

表冷段

中效净化

风机送风

管道

高效净化风口

吹入房间

带走尘埃细菌等颗粒
ꢀ→ꢀ
回风百叶窗

初效净化 重复以上过程,即可达到净化目的。净化车间的净化方式为:吸附性过滤、机械性过滤或静电式净化方式。
[0003]在传统的生产车间内为提升生产质量和安全防护的需求,需要在生产车间内设置净化车间,传统的净化车间设置方式是将生产设备、配电柜、发热大设备器件、上料装置、控制台、出料承接装置、添加剂物料和设备等均设置在净化车间内,这样设置需要对净化车间实施较大空间的布局,同时,发热设备和一些容易造成粉尘污染的设备均在净化车间内,在净化车间实施净化作业的过程中,就需要实施较大的功率进行净化,导致工作和运行效率降低,整体能耗较大。但是一些设备又必须在净化车间近距离内实施操作和控制,甚至需要实时对设备实施监控,如果设置在远端距离,不利于生产作业运行。这一弊端一直制约着生产车间的空间结构布局。
[0004]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节省空间,减小净化车间的面积,整体纵向空间利用率高,方便监控和管理,结构布局合理,节省能源,较少能耗,分局布局和控制的生产车间分区监控布局结构,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节省空间,减小净化车间的面积,整体纵向空间利用率高,方便监控和管理,结构布局合理,节省能源,较少能耗,分局布局和控制的生产车间分区监控布局结构,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生产车间分区监控布局结构,包括生产车间外墙,所述的生产车间外墙内侧通过净化隔离墙体区分为净化区域和非净化区域,在净化区域内设置有监控台、净化设备净化端以及生产主机本体,在非净化区域内安装控制器,控制器通过导线与送料绞龙的动力源相连接,送料绞龙的动力端设置在非净化区域,送料绞龙的出料口位于净化区域内的主机本体上方,主机本体的动力输入端设置在生产车间外墙的外侧,主机本体的出料端设置在车间外墙的外侧,在动力端和动力输入端的一侧分别设置有送料监控器和出料动力监控器,送料监控器和出料动力监控器通过导线与监控台电性连接。
[0007]所述的生产车间外墙一侧边角位置设置有开合门,与开合门相对应的在非净化区域底面上设置有进料运输工位导引层,进料运输工位导引层位于动力端和生产车间外墙之间的非净化区域地面上方,进料运输工位导引层自开合门位置延深设置至与开合门对应的生产车间外墙位置。
[0008]所述的净化区域为长方形结构,净化区域的面积根据主机本体的数量和占地面积实施划分,净化隔离墙体为直线型、L字形或N字形结构,净化隔离墙体的两端均与生产车间外墙的内壁固定连接,在净化隔离墙体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隔离固定层板。
[0009]所述的净化隔离墙体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和固定送料绞龙外壁的绞龙安装孔,绞龙安装孔一侧设置有净化车间密闭开合门,在绞龙安装孔上方的净化隔离墙体上安装有非净化区域观察窗。
[0010]所述的出料端一侧设置有与净化设备净化端相连接的净化发生设备,净化发生设备的一侧设置有与监控台相连接电控柜,送料绞龙的出料口通过密封连接罩与主机本体上放的进料口相连通。
[0011]所述的净化区域内侧相邻的生产车间外墙上开设有用于套装出料端的出料端安装孔,出料端安装孔的上方设置有净化区域观察窗。
[0012]所述的出料动力监控器设置在动力端的侧面或者上方,送料监控器设置在动力输入端的一侧或者上方,控制器安装在非净化区域内的净化隔离墙体外壁与生产车间外墙内壁交叉拐角位置,与非净化区域相邻的生产车间外墙上设置有抽吸净化风机,送料监控器和出料动力监控器上分别安装有非净化区域监控摄像头和外部监控摄像头。
[0013]本技术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本技术通过简单合理的布局,将大型发热设备、出料粉尘发生端、动力发生端设置在净化车间以及生产车间外部,同时电控柜体设备、上料动力端、设置在生产车间内的非净化区域内,将监控台,生产主机设置在净化区域内,实现了根据设备发热、扬尘、高噪音等因素的合理空间布局,对净化车间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小建筑面积,大大提高净化车间的空间利用率,同时隔离出外部散热、降尘降噪空间和非净化临近处理作业空间,减少净化车间的污染率,提高净化效率,节省能耗。更为重要的是,在净化车间内,可以通过肉眼和监控器设备对设置在非净化区域以及外部区域的设备实施监控,以便实时掌握全部设备的运行状况。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6]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之三。
[0017]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之四。
[0018]图5为本技术的净化区域外部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的净化隔离墙体外部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技术的非净化区域外部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2、3、4、5、6、7所示,一种生产车间分区监控布局结构,包括生产车间外墙1,
所述的生产车间外墙1内侧通过净化隔离墙体3区分为净化区域4和非净化区域2,在净化区域4内设置有监控台19、净化设备净化端18以及生产主机本体14,在非净化区域2内安装控制器8,控制器8通过导线与送料绞龙13的动力源相连接,送料绞龙13的动力端9设置在非净化区域2,送料绞龙13的出料口位于净化区域4内的主机本体14上方,主机本体14的动力输入端16设置在生产车间外墙1的外侧,主机本体14的出料端15设置在车间外墙1的外侧,在动力端9和动力输入端16的一侧分别设置有送料监控器10和出料动力监控器22,送料监控器10和出料动力监控器22通过导线与监控台19电性连接。
[0022]所述的生产车间外墙1一侧边角位置设置有开合门7,与开合门7相对应的在非净化区域2底面上设置有进料运输工位导引层5,进料运输工位导引层5位于动力端9和生产车间外墙1之间的非净化区域2地面上方,进料运输工位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车间分区监控布局结构,包括生产车间外墙(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产车间外墙(1)内侧通过净化隔离墙体(3)区分为净化区域(4)和非净化区域(2),在净化区域(4)内设置有监控台(19)、净化设备净化端(18)以及生产主机本体(14),在非净化区域(2)内安装控制器(8),控制器(8)通过导线与送料绞龙(13)的动力源相连接,送料绞龙(13)的动力端(9)设置在非净化区域(2),送料绞龙(13)的出料口位于净化区域(4)内的主机本体(14)上方,主机本体(14)的动力输入端(16)设置在生产车间外墙(1)的外侧,主机本体(14)的出料端(15)设置在车间外墙(1)的外侧,在动力端(9)和动力输入端(16)的一侧分别设置有送料监控器(10)和出料动力监控器(22),送料监控器(10)和出料动力监控器(22)通过导线与监控台(19)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车间分区监控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产车间外墙(1)一侧边角位置设置有开合门(7),与开合门(7)相对应的在非净化区域(2)底面上设置有进料运输工位导引层(5),进料运输工位导引层(5)位于动力端(9)和生产车间外墙(1)之间的非净化区域(2)地面上方,进料运输工位导引层(5)自开合门(7)位置延深设置至与开合门(7)对应的生产车间外墙(1)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车间分区监控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净化区域(4)为长方形结构,净化区域(4)的面积根据主机本体(14)的数量和占地面积实施划分,净化隔离墙体(3)为直线型、L字形或N字形结构,净化隔离墙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军伟
申请(专利权)人:祝军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