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电结合智能风动艺术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2500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电结合智能风动艺术装置及系统,包括灯柱单元设置在景观场所上,灯柱单元部分为透明结构;风力发电单元设置在灯柱单元的顶端,风力发电单元通过自然风的驱动产生电能;风速监测单元设置在风力发电单元上,并与风力发电单元连接,用于测量风力发电单元所处周侧环境的风速;灯光单元安装在第一柱体内,并与风力发电单元连接;控制单元安装在灯柱单元上,并分别与风速监测单元、灯光单元以及风力发电单元连接,用于根据风速的大小控制灯光单元的颜色变化。其优点在于,实现灯柱的颜色随着风力的变化而产生节奏变化(即风力越大,节奏变化越大),可提升整体装置与环境的互动性并增加氛围感与景观的标识性。与环境的互动性并增加氛围感与景观的标识性。与环境的互动性并增加氛围感与景观的标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电结合智能风动艺术装置及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景观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光电结合智能风动艺术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景观灯是现代景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自身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还强调艺术灯的景观与景区历史文化、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景观艺术灯利用不同的造型、相异的光色与亮度来造景,例如红色光的灯笼造型景观灯为广场带来一片喜庆气氛,绿色椰树灯在池边立出一派热带风情。景观灯适用于广场、居住区、公共绿地、滨水以及山地等景观场所,一般景观灯由灯座、灯柱、灯罩以及设于灯罩内的发光体组成。
[0003]但现有的景观灯、埋地灯、庭院灯、草坪灯、太阳能庭院灯、交通信号灯、泛光灯等往往与现代广场灯柱景观产生冲突,没有突出广场灯柱自身较高的观赏性。此外,广场灯柱无法根据周侧环境的风力大小进行灯光变化,没有将广场灯柱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使用中过多过杂、喧宾夺主,使广场景观显得杂乱浮华。再有,现有的景观灯往往需要外接电源进行供电,需额外消耗能源,无法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景观灯对于景观地区造成的污染。
[0004]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无法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景观灯对于景观地区造成的污染等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光电结合智能风动艺术装置及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无法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景观灯对于景观地区造成的污染等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光电结合智能风动艺术装置,包括:
[0008]灯柱单元,设置在景观场所上,所述灯柱单元部分为透明结构;
[0009]风力发电单元,设置在所述灯柱单元的顶端,所述风力发电单元通过自然风的驱动产生电能;
[0010]风速监测单元,设置在所述风力发电单元上,并与所述风力发电单元连接,用于测量所述风力发电单元所处周侧环境的风速;
[0011]灯光单元,安装在所述灯柱单元的内部,并与所述风力发电单元连接;
[0012]控制单元,安装在所述灯柱单元上,并分别与所述风力发电单元、所述风速监测单元以及所述灯光单元连接,用于根据风速的大小控制所述灯光单元的颜色变化。
[001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柱单元包括:
[0014]第一柱体,所述第一柱体为中空透明柱体,所述第一柱体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灯光单元;
[0015]第二柱体,所述第二柱体的第一端与景观场所的地面连接,所述第二柱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柱体的第一端连接;
[0016]第三柱体,所述第三柱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柱体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第三柱体的第二端用于安装所述风力发电单元和所述控制单元。
[001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柱单元还包括:
[0018]所述灯柱单元还包括:
[0019]密封件,连接在所述第三柱体与所述风力发电单元的连接位置,用于进行密封;和/或
[0020]所述第三柱体包括:
[0021]第一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三柱体的第一端,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柱体连通,用于穿设所述控制单元的线束;
[0022]第二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三柱体的第二端,用于穿设所述风力发电单元的线束。
[002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力发电单元包括:
[0024]若干风叶,与所述灯柱单元的顶端转动连接;
[0025]传动部件,安装在所述灯柱单元的顶端,并与若干所述风叶传动连接;
[0026]发电机,安装在所述灯柱单元的顶端,并分别与所述传动部件、所述风速监测单元、所述灯光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将所述传动部件传输的动力转化为电能。
[002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力发电单元还包括:
[0028]电源,分别与所述发电机、所述风速监测单元、所述灯光单元以及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存储所述发电机所产生的电能,还用于为所述风速监测单元、所述灯光单元以及所述控制单元供电。
[002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光单元包括:
[0030]电路板,安装在所述灯柱单元内,并分别与所述风力发电单元和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0031]若干灯带,安装在所述灯柱单元内,并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003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0033]通信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灯柱单元内,并与所述风力发电单元电性连接,所述通信传感器分别与所述风速监测单元以及外界遥控设备通信连接;
[0034]控制器,安装在所述灯柱单元内,并分别与所述通信传感器以及所述灯光单元电性连接。
[003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0036]光伏发电单元,安装在所述灯柱单元的顶端,并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将太阳辐射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
[003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伏发电单元包括:
[0038]支架,所述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风力发电单元连接;
[0039]太阳能板,与所述支架的第二端连接,并倾斜安装在所述灯柱单元的顶端,所述太阳能板与所述风力发电单元中的电源连接。
[0040]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光电结合智能风动艺术系统,包括:
[0041]若干个如上所述的光电结合智能风动艺术装置,且若干个所述光电结合智能风动
艺术装置在景观场所上间隔设置。
[0042]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43]本技术的一种光电结合智能风动艺术装置,通过在第三柱体的顶端安装风速监测单元,可实时测量风力发电单元所处周侧环境的风速,并将风速传输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可根据风速的大小控制灯光单元的灯光渐变的快慢,从而实现灯柱的颜色随着风力的变化而产生节奏变化(即风力越大,节奏变化越大),可提升整体装置与环境的互动性并增加氛围感与景观的标识性。
[0044]本技术还可通过在第三柱体的顶端安装风力发电单元,通过自然风的驱动产生电能,并为灯光单元、风速监测单元以及控制单元等供电,利用清洁能源工作,在提升景观观赏性的同时,还避免了使用传统能源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提升环保性。
附图说明
[0045]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光电结合智能风动艺术装置的示意图(一);
[0046]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光电结合智能风动艺术装置的示意图(二);
[0047]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光电结合智能风动艺术装置灯柱单元的剖视图;
[0048]图4是图3中局部A的放大图,主要显示第三柱体的结构;
[0049]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光电结合智能风动艺术装置的侧视图;
[0050]图6是图5的局部侧视图,主要显示风力发电单元;
[0051]图7是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电结合智能风动艺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灯柱单元,设置在景观场所上,所述灯柱单元部分为透明结构;风力发电单元,设置在所述灯柱单元的顶端,所述风力发电单元通过自然风的驱动产生电能;风速监测单元,设置在所述风力发电单元上,并与所述风力发电单元连接,用于测量所述风力发电单元所处周侧环境的风速;灯光单元,安装在所述灯柱单元的内部,并与所述风力发电单元连接;控制单元,安装在所述灯柱单元上,并分别与所述风力发电单元、所述风速监测单元以及所述灯光单元连接,用于根据风速的大小控制所述灯光单元的颜色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结合智能风动艺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柱单元包括:第一柱体,所述第一柱体为中空透明柱体,所述第一柱体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灯光单元;第二柱体,所述第二柱体的第一端与景观场所的地面连接,所述第二柱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柱体的第一端连接;第三柱体,所述第三柱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柱体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第三柱体的第二端用于安装所述风力发电单元和所述控制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结合智能风动艺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柱单元还包括:密封件,连接在所述第三柱体与所述风力发电单元的连接位置,用于进行密封;和/或所述第三柱体包括:第一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三柱体的第一端,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柱体连通,用于穿设所述控制单元的线束;第二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三柱体的第二端,用于穿设所述风力发电单元的线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结合智能风动艺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单元包括:若干风叶,与所述灯柱单元的顶端转动连接;传动部件,安装在所述灯柱单元的顶端,并与若干所述风叶传动连接;发电机,安装在所述灯柱单元的顶端,并分别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佐松郭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优塔城市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