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2456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线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线结构;包括套筒和连接杆,所述套筒内卡接有连接杆,所述套筒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滑动配合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通过弹性件与套筒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开设有与限位块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与电线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与电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少许旋钮动作实现两个连接件的限位连接和脱离,限位时连接稳定无法拔出,接触限位时随意拔插,有效的提高了接线装置的稳定性,有效的提高了接线装置的接线效率。有效的提高了接线装置的接线效率。有效的提高了接线装置的接线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线缆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接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接线指的是将两个独立的装置通过连通线缆进行交互,传统意义上的接线单独指代电链接,即将电信号通过线缆在两个或多个电器之间进行传输,根据电阻不同,传输功率会有所改变,其中银材质效率最高,但银材质价格高昂,且储备稀少,无法支撑大规模使用,大多使用的为高纯度铜线,现有的接线还指代数据接线,即通过光纤将模拟的电信号进行传输,再通过终端进行破解翻译,其中逆变器的接线是两种都有的,但是数据接线现有的体系已经是非常完整,而电连接由于考虑安装的效率会有所不同,现有的大多采用拔插式的连接,为了稳定还会在拔插的基础上进行固定;
[0003]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逆变器由于需要放置在户外,所以在接线处不仅要求接触稳定,还必须防水防沙,现有的大多是下端进行连接,下端线通过接线结构进行连接,即保证了接线的稳定还能防水防沙,但是现有的接线结构若只是简单的拔插将会有脱落的风险,而增加紧固件使得接线结构在使用时操作繁琐,降低了逆变器安装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接线且能够有效防止脱离的结构。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接线结构,包括套筒和连接杆,所述套筒内卡接有连接杆,所述套筒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滑动配合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通过弹性件与套筒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开设有与限位块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与电线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与电线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套筒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与连接杆摩擦配合,所述第三凹槽与第一凹槽连通;通过设置第三凹槽,从而实现套筒与连接杆卡接的效果,优选的第三凹槽内壁设置有导电金属套,导电金属套与连接杆摩擦接触,导电金属套通过电线与外界连接,进而实现本技术的电链接的作用。
[0008]进一步的,所述套筒开设有与第三凹槽同心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开设有与第四凹槽连通的第五凹槽;通过设置第四凹槽以及第五凹槽,从而实现套筒与连接杆的卡接,且第四凹槽可以作为固定槽孔使连接杆与套筒连接更稳定,而第五凹槽则使得限位块与第三凹槽连通,进而使得第三凹槽的结构能够对限位块做出限位。
[0009]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设置有与第五凹槽滑动配合的推进块,所述推进块通过弹性件与第四凹槽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推动块,从而使得第三凹槽的结构能够对限位块做出限位,进一步的,通过推动块的推动实现限位块对连接杆的限位,及实现连接杆避免脱落的
风险,再通过弹性件的拉动实现限位块的回复,及实现限位块解除对连接杆的限位,连接杆能够自由脱离。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凹槽内滑动配合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与推进块配合,所述挤压块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配合套;通过设置挤压块,从而实现通过挤压控制推动块的限位,及实现通过挤压块控制限位块对连接杆的限位。
[0011]进一步的,所述配合套与第四凹槽摩擦配合,所述配合套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与套筒滑动配合;通过设置配合套,从而实现第一连接装置与套筒的固定连接,及实现接线装置的接线操作。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套、旋转块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套筒滑动配合,所述连接块与连接杆及配合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套与电线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连接装置的结构,从而实现第一连接装置与套筒的连接,及实现两个电线的通电连接,两个电线通过与第一连接装置的第一连接套与第二连接装置的固定实现连通,再通过连接杆与套筒的配合实现通电。
[0013]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块外壁设置有防滑纹,所述连接块的外径大于第四凹槽的外径;通过设置防滑纹,从而使得旋转块可以适当旋转,进而带动挤压块旋转,挤压块旋转使得推动块推动,推动块推动带动限位块与第二凹槽配合,及实现对连接杆的限位,连接杆限位使得两个连接件稳定连接,及实现两个电线的通电,且连接杆的限位能够防止两个连接件互相脱离,有效的提高了接线的稳定性,且通过旋转即可实现脱离,连接时的操作效率也有效的提高了。
[001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块的外壁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与套筒滑动配合,所述挡块与挤压块在同一竖直方向;通过设置挡块,从而实现明确挤压块的位置,进而使得挤压块与推动块配合更稳定更准确,有效的提高了接线装置的接线效率。
[0015]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上端面设置有与挡块配合的多个限位槽;通过设置限位槽,优选的限位槽其中两个与挤压块再同一竖直方向,从而进一步的使得挤压块与推动块配合更稳定更准确。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通过设置少许旋钮动作实现两个连接件的限位连接和脱离,限位时连接稳定无法拔出,接触限位时随意拔插,有效的提高了接线装置的稳定性,有效的提高了接线装置的接线效率。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使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使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正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使用新型的限位块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使用新型的连接杆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使用新型的连接杆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使用新型的套筒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套筒;2、连接杆;3、第一凹槽;4、限位块;5、弹性件;6、第二凹槽;7、第一连接装置;8、第二连接装置;9、第三凹槽;10、第四凹槽;11、第五凹槽;12、推进块;13、挤压块;14、配合套;15、第一连接套;16、旋转块;17、连接块;18、防滑纹;19、挡块;20、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
[0027]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形。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0028]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线结构,包括套筒(1)和连接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内卡接有连接杆(2),所述套筒(1)开设有第一凹槽(3),所述第一凹槽(3)内滑动配合有限位块(4),所述限位块(4)通过弹性件(5)与套筒(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2)开设有与限位块(4)配合的第二凹槽(6),所述连接杆(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装置(7),所述第一连接装置(7)与电线固定连接,所述套筒(1)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装置(8),所述第二连接装置(8)与电线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开设有第三凹槽(9),所述第三凹槽(9)与连接杆(2)摩擦配合,所述第三凹槽(9)与第一凹槽(3)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开设有与第三凹槽(9)同心的第四凹槽(10),所述第一凹槽(3)开设有与第四凹槽(10)连通的第五凹槽(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4)设置有与第五凹槽(11)滑动配合的推进块(12),所述推进块(12)通过弹性件(5)与第四凹槽(10)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小两庞健刘宁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欧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