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中微塑料的收集与净化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2441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塑料提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雨水中微塑料的收集与净化一体化装置,包括,箱体,具有空腔,箱体右侧上部向外凸出形成收集腔,收集腔和空腔连通;进水管,安装在箱体左侧上部;出水管,安装在箱体右侧下部;收集组件安装在收集腔内;紫外灯安在箱体内壁上;以及若干电极板,用于电解雨水氧化有机物,并且产生微气泡,吸附包裹微塑料,使其悬浮于水体表面,电极板安装在箱体内底面,利用电气浮技术的气浮作用和电解作用,使电极板电解雨水产生粒径直径小,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微气泡(H2、O2),高效吸附并包裹水中的微塑料使其上浮,最终通过传送带黏附并由刮刀收集存储在微塑料存储仓中,有效收集微塑料。有效收集微塑料。有效收集微塑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中微塑料的收集与净化一体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塑料提取
,尤其是涉及一种雨水中微塑料的收集与净化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着对微塑料污染问题的深入研究。研究人员将目光从水域转移到空气中的微塑料污染。空气中的微塑料,包括大气层以及平流层中的微塑料,除了依靠自身重力沉降到地面之外,最主要的途径就是依靠雨水吸附后进入环境中。这一部分微塑料污染问题日益收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0003]当前,对于水中微塑料的收集装置尚处于未完善阶段。与此同时,微塑料的个体在水体中以悬浮的形态存在,对微塑料的收集存在一定的困难。传统的膜过滤工艺虽然能够收集微塑料,但是膜处理工艺存在成本高、易堵塞等诸多问题。此外,在不考虑表面附着物的情况下,微塑料密度一般在0.8

1.4g
·
cm
‑3,部分密度大的会在重力作用下沉,这给水体中微塑料的收集及检测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一种全新的微塑料收集方法需要被研发,一种兼具水中微塑料收集以及雨水水净化一体化装置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雨水中微塑料去除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雨水中微塑料的收集与净化一体化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雨水中微塑料的收集与净化一体化装置,包括,
[0006]箱体,具有空腔,空腔用于为雨水收集以及反应提供空间,箱体右侧上部向外凸出形成收集腔,收集腔和空腔连通;
[0007]进水管,安装在箱体左侧上部,进水管的输出端和空腔连通;
[0008]出水管,安装在箱体右侧下部,出水管的输入端和空腔连通;
[0009]收集组件,用于收集液面的微塑料,收集组件安装在收集腔内;
[0010]若干紫外灯,用于提供光照辐射,紫外灯安在箱体内壁上;
[0011]以及若干电极板,用于电解雨水氧化有机物,并且产生微气泡,吸附包裹微塑料,使其悬浮于水体表面,电极板安装在箱体内底面,利用电气浮技术的气浮作用和电解作用,使电极板电解雨水产生粒径直径小,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微气泡(H2、O2),高效吸附并包裹水中的微塑料使其上浮,最终通过传送带黏附并由刮刀收集存储在微塑料存储仓中,有效收集微塑料。
[0012]为了解决雨水中夹杂物多的问题,进一步包括进水管内安装有一级滤网以及二级滤网,能通过滤网过滤掉大尺寸的垃圾。
[0013]进一步包括进水管的输入端端口处安装有流量探测计。
[0014]进一步包括箱体内壁上安装有液位探测器,液位探测器位于进水管的输入端端口
下方。
[0015]进一步包括收集组件包括安装在箱体上的输送带、刮板以及存储仓,刮板顶端和输送带的带体表面接触,刮板底板和存储仓对接,刮板用于使输送带传输的微塑料脱离输送带。
[0016]当处理雨水时,输送带的输入端位于箱体内液体液面的下方,输送带的输出端位于箱体内液体液面的上方。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雨水中微塑料的收集与净化一体化装置,
[0018](1)利用电气浮技术的气浮作用和电解作用,使电极板电解雨水产生粒径直径小,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微气泡(H2、O2),高效吸附并包裹水中的微塑料使其上浮,最终通过传送带黏附并由刮刀收集存储在微塑料存储仓中,有效收集微塑料,同时电极板电解,不仅能直接电解氧化水体当中有机物,还能产生O3、OCl


·
OH等净化活性物种,降低水体COD含量的同时,对水体起到脱色和除臭等作用;
[0019](2)利用电解雨水产生的气泡包裹微塑料,并由传送带收集,微塑料收集效果好;
[0020](3)利用紫外线消毒拥有灭菌范围广、效果好、无须投加化学药剂、使用简便、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在装置内设置紫外线灯管,使装置收集微塑料的同时,兼具杀菌消毒功能;
[0021](4)装置的微塑料收集、雨水净化与消毒以及排水过程皆无需人为操控,使用方便简易。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箱体,11、空腔,12、收集腔,2、进水管,21、一级滤网,22、二级滤网,23、流量探测计,3、出水管,4、收集组件,41、输送带,42、刮板,43、存储仓,5、紫外灯,6、电极板,7、液位探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6]如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种雨水中微塑料的收集与净化一体化装置,包括,
[0027]箱体1,具有空腔11,空腔11用于为雨水收集以及反应提供空间,箱体1右侧上部向外凸出形成收集腔12,收集腔12和空腔11连通,箱体1内壁上安装有液位探测器7,液位探测器7位于进水管2的输入端端口下方,液位探测器7用于探测液位高度,从而控制电子板、紫外灯管和传送带的启闭;
[0028]进水管2,安装在箱体1左侧上部,进水管2的输出端和空腔11连通,进水管2内安装有一级滤网21以及二级滤网22,一级滤网21以及二级滤网22能通过滤网过滤掉大尺寸的垃圾,进水管2的输入端端口处安装有流量探测计23,流量探测计23通过探测管内流量变化来控制排水口的启闭,进水管2上安装有阀门,阀门为磁控阀;
[0029]出水管3,安装在箱体1右侧下部,出水管3的输入端和空腔11连通,用于排尽降雨后的滞留在装置内的雨水,出水管3上安装有阀门,阀门为磁控阀;
[0030]收集组件4,用于收集液面的微塑料,收集组件4安装在收集腔12内;
[0031]若干紫外灯5,用于提供光照辐射,对病原体、病原微生物进行辐射照射,从而使其致,紫外灯5安在箱体1内壁上,箱体1的单侧内壁面上安装有四个紫外灯,且其呈阵列布置,紫外灯5整体呈现为圆柱形状,两侧灯管沿着装置内壁垂直进行置,保证对水体全方位照射;
[0032]以及若干电极板6,用于电解雨水氧化有机物,并且产生微气泡,吸附包裹微塑料,使其悬浮于水体表面,电极板6安装在箱体1内底面,箱体1的内底面间隔安装有两个电极板6,电极板6整体呈现为长方体形状,保证水体中细小悬浮颗粒和微塑料能被气泡有效吸附包裹并上浮至水面。
[0033]收集组件4包括安装在箱体1上的输送带41、刮板42以及存储仓43,刮板42顶端和输送带41的带体表面接触,刮板42底板和存储仓43对接,刮板42用于使输送带41传输的微塑料脱离输送带41,刮板42呈倾斜布置,能够将微塑料导引至存储仓43内。
[0034]当处理雨水时,输送带41的输入端位于箱体1内液体液面的下方,输送带41的输出端位于箱体1内液体液面的上方,且该液体液面位于存储仓43的端口下方,存储仓43位于输送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中微塑料的收集与净化一体化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箱体(1),具有空腔(11),所述空腔(11)用于为雨水收集以及反应提供空间,所述箱体(1)右侧上部向外凸出形成收集腔(12),所述收集腔(12)和空腔(11)连通;进水管(2),安装在箱体(1)左侧上部,所述进水管(2)的输出端和空腔(11)连通;出水管(3),安装在箱体(1)右侧下部,所述出水管(3)的输入端和空腔(11)连通;收集组件(4),用于收集液面的微塑料,所述收集组件(4)安装在收集腔(12)内;若干紫外灯(5),用于提供光照辐射,所述紫外灯(5)安在箱体(1)内壁上;以及若干电极板(6),用于电解雨水氧化有机物,并且产生微气泡,吸附包裹微塑料,使其悬浮于水体表面,所述电极板(6)安装在箱体(1)内底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中微塑料的收集与净化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内安装有一级滤网(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霞朱赟郭俊张瀚琨严爽杨若莹薛银刚张秋亚彭明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标医学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