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加热激光针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2240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激光针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加热激光针灸装置。其技术方案包括:壳体、加热组件和固定组件,壳体内部设有内腔,内腔内部安装有线束传导管,线束传导管外侧安装有激光检测器,壳体内部的底部设有底腔,底腔内部两侧安装有两组加热组件,加热壳内部安装有加热丝,加热壳内侧安装有导液棉,导液棉一端安装有滞液板,滞液板底部安装有加热雾化器,壳体底部安装有隔绝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激光检测器可对线束传导管内部激光强度进行检测,避免激光针灸过程中激光强度过高对患者皮肤造成损伤,保证了装置对患者进行激光针灸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增加了患者在进行激光针灸过程中的舒适性。过程中的舒适性。过程中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加热激光针灸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激光针灸
,具体为一种电加热激光针灸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激光针灸是一种利用激光的微细光束照射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新型针灸方法,激光针灸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效果,其中氦氖激光可对人体穴位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能够到达皮肤组织10mm

15mm的深处,足以做到替代针刺对穴位起到的刺激作用,因此激光针灸较好的使用效果,但激光针灸在使用时与药液雾化后的雾气配合使用较为复杂,为此提出一种电加热激光针灸装置。
[0003]现有的电加热激光针灸装置存在的缺陷是:
[0004]1、现有的电加热激光针灸装置无法对线束传导管内部激光强度进行检测,因此当激光针灸过程中激光强度过高时既有可能对患者皮肤造成损伤,不仅无法保证装置对患者进行激光针灸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降低了患者在进行激光针灸过程中的舒适性;
[0005]2、现有的电加热激光针灸装置在进行激光针灸与药液雾化后的雾气配合使用时无法避免雾化头产生的药液雾气对激光传导的影响,当激光受到雾气影响后极有可能发生光线扭曲,从而造成激光针灸的准确率下降,降低了激光针灸过程中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加热激光针灸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加热激光针灸装置,包括壳体、加热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内腔,内腔内部安装有线束传导管,所述线束传导管外侧安装有激光检测器,所述壳体内部的底部设有底腔,所述底腔内部两侧安装有两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壳、加热丝、导液棉、滞液板、加热雾化器,所述加热壳内部安装有加热丝,所述加热壳内侧安装有导液棉,所述导液棉一端安装有滞液板,所述滞液板底部安装有加热雾化器,所述壳体底部安装有隔绝架,所述隔绝架底部安装有激光发生头,所述隔绝架底部两侧安装有两组雾化头,所述壳体两侧安装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座、转杆、卡环、连接扣,所述固定座内部安装有转杆。
[0008]优选的,所述壳体正面的顶部设有观察窗,且壳体正面的底部安装有控制面板。
[0009]优选的,所述内腔内部两侧安装有两组安装座,且安装座底部安装有药液储存瓶。
[0010]优选的,所述底腔内部安装有线束管。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座内部的顶部安装有卡环,固定座顶部安装有连接扣,且连接扣一侧与壳体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壳体内部的顶部设有顶腔,顶腔内部安装有激光发生器,激光发生器两侧安装有两组电池槽,且电池槽内部安装有蓄电池。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通过激光检测器可对线束传导管内部激光强度进行检测,避免激光针灸过程中激光强度过高对患者皮肤造成损伤,保证了装置对患者进行激光针灸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增加了患者在进行激光针灸过程中的舒适性。
[0015]2、通过隔绝架可将激光发生头与雾化头进行分隔,避免雾化头产生的药液雾气影响到激光的传导,防止激光受到雾气影响发生光线扭曲造成激光针灸的准确率下降,提高了激光针灸过程中的准确性,同时降低了激光所受到的各类影响。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加热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固定组件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壳体;101、观察窗;102、控制面板;2、内腔;201、安装座;202、药液储存瓶;203、线束传导管;204、激光检测器;3、底腔;301、线束管;4、隔绝架;401、激光发生头;402、雾化头;5、加热组件;501、加热壳;502、加热丝;503、导液棉;504、滞液板;505、加热雾化器;6、固定组件;601、固定座;602、转杆;603、卡环;604、连接扣;7、顶腔;701、激光发生器;702、电池槽;703、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22]实施例一
[0023]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加热激光针灸装置,包括壳体1、加热组件5和固定组件6,壳体1内部设有内腔2,内腔2内部安装有线束传导管203,线束传导管203外侧安装有激光检测器204,壳体1内部的底部设有底腔3,底腔3内部两侧安装有两组加热组件5,加热组件5包括加热壳501、加热丝502、导液棉503、滞液板504、加热雾化器505,加热壳501内部安装有加热丝502,加热壳501内侧安装有导液棉503,导液棉503一端安装有滞液板504,滞液板504底部安装有加热雾化器505,壳体1底部安装有隔绝架4,隔绝架4底部安装有激光发生头401,隔绝架4底部两侧安装有两组雾化头402,壳体1两侧安装有固定组件6,固定组件6包括固定座601、转杆602、卡环603、连接扣604,固定座601内部安装有转杆602,且壳体1正面的底部安装有控制面板102,内腔2内部两侧安装有两组安装座201,且安装座201底部安装有药液储存瓶202,底腔3内部安装有线束管301,顶腔7内部安装有激光发生器701。
[0024]基于实施例一的电加热激光针灸装置工作原理是:工作人员通过90
°
旋转转杆602后将壳体1分开,工作人员通过安装座201内部的螺纹结构对药液储存瓶202进行固定,当药液储存瓶202安装完成后将壳体1并合旋转转杆602将壳体1进行连接固定,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面板102控制激光发生器701进行运行,同时激光发生器701将产生的激光通过线束传导管203进行传输,通过激光检测器204可对线束传导管203内部激光强度进行检测,避免激光针灸过程中激光强度过高对患者皮肤造成损伤,保证了装置对患者进行激光针灸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增加了患者在进行激光针灸过程中的舒适性,利用线束传导管203将激光传
导至线束管301内部,线束管301将激光线束传输至激光发生头401,通过激光发生头401将激光线束作用至患者穴位,从而进行激光针灸,通过导液棉503可将药液储存瓶202内部药液导入滞液板504内部,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面板102控制加热丝502对加热雾化器505进行加热,从而利用加热雾化器505将药液雾化后通过雾化头402进行传输,从而使药液通过皮肤渗入患者体内,同时通过隔绝架4可将激光发生头401与雾化头402进行分隔,避免雾化头402产生的药液雾气影响到激光的传导,防止激光受到雾气影响发生光线扭曲造成激光针灸的准确率下降,提高了激光针灸过程中的准确性,同时降低了激光所受到的各类影响。
[0025]实施例二
[0026]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加热激光针灸装置,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加热激光针灸装置,包括壳体(1)、加热组件(5)和固定组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内腔(2),内腔(2)内部安装有线束传导管(203),所述线束传导管(203)外侧安装有激光检测器(204),所述壳体(1)内部的底部设有底腔(3),所述底腔(3)内部两侧安装有两组加热组件(5),所述加热组件(5)包括加热壳(501)、加热丝(502)、导液棉(503)、滞液板(504)、加热雾化器(505),所述加热壳(501)内部安装有加热丝(502),所述加热壳(501)内侧安装有导液棉(503),所述导液棉(503)一端安装有滞液板(504),所述滞液板(504)底部安装有加热雾化器(505),所述壳体(1)底部安装有隔绝架(4),所述隔绝架(4)底部安装有激光发生头(401),所述隔绝架(4)底部两侧安装有两组雾化头(402),所述壳体(1)两侧安装有固定组件(6),所述固定组件(6)包括固定座(601)、转杆(602)、卡环(603)、连接扣(604),所述固定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丹张璐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