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油珠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02119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含有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油珠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油珠的制备方法是将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有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油珠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工
,具体涉及一种含有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油珠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消费需求的多元化,拥有较高颜值的油珠精华开始受到消费者热捧。油珠属于可视化油珠粒子的包裹技术,目前市面上化妆品中的可视化粒子主要有两类——第一类以明胶、阿拉伯胶树胶、琼脂、海酸钙、纤维素类等天然来源胶体聚合物作为粒子主体,仅为产品提供视觉效果,无实际功效且不易涂抹均匀;第二类以明胶、阿拉伯胶树胶、琼脂、海酸钙、纤维素类等天然来源胶体聚合物作为粒子外壳,可包裹润肤剂、活性成分等,但产品使用时包材必须经过特殊设计的筛网压泵头挤出,否则不易涂抹均匀,影响活性成分的吸收渗透,且油珠稳定性欠佳。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粒径大小均一且稳定的油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油珠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所述油珠的应用。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含有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油珠,其制备方法是将1

10份油相均匀分散于90

99份的水相中,过滤得到油珠精华,所述油相由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蓖麻油/IPDI共聚物、灵芝孢子油和植物油脂组成;所述油相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如下: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0.0001

5%,蓖麻油/IPDI共聚物0.0001
r/>4%,辛酸/癸酸甘油三酯0.0001

1%,灵芝孢子油0.0001%~20%,余量为植物油脂。
[0006]所述水相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甘油1

3%,1,3丙二醇3

5%,卡波姆0.1

0.3%,黄原胶0.02

0.1%,透明质酸钠0.01

0.1%,对羟基苯乙酮0.1

0.6%,1,2

己二醇0.2

0.7%,余量为去离子水。
[0007]所述植物油脂为油醇辛酸酯/葵酸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油珠的应用在制备化妆品或护肤品中的应用。
[0009]本专利技术油相中添加的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在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基础上接上氨基基团的化合物,同时含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在水相体系中,疏水基向内、亲水基向外排列,能使灵芝孢子油、椰油醇辛酸酯/葵酸酯等油脂稳定分散在水相中,使油相被包裹形成油珠。添加的蓖麻油/IPDI共聚物具有优良的成膜性能,能使油珠被稳定包裹。并且其温和无刺激,可应用于多种化妆品中。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利用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蓖麻油/IPDI共聚物优良的成膜性,可以使油相以大小均匀的油珠的形式,稳定的悬浮在水相中,在使用时包材泵
头无需经过特殊设计。使用本专利技术油珠制备方法制备的油珠易于涂抹,同时可以保证油相内油溶活性成分的鲜活性,可应用于多种化妆品的制备中。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油珠外观图;图2为按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油珠外观图;图3为按对比例2制备得到的油珠外观图;图4为按对比例3制备得到的油珠外观图;图5为按对比例4制备得到的油珠外观图;图6为使用对比例1微珠精华前、使用后、使用1个小时后和2个小时后的皮肤水分含量变化;图7为为使用实施例1微珠精华前、使用后、使用1个小时后和2个小时后的皮肤水分含量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13]本专利技术一种含有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油珠的制备方法,是将1

10份油相均匀分散于90

99份的水相中,过滤得到油珠精华,所述油相由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蓖麻油/IPDI共聚物、灵芝孢子油和植物油脂组成;所述油相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如下: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0.0001

5%,蓖麻油/IPDI共聚物0.0001

4%,辛酸/癸酸甘油三酯0.0001

1%,灵芝孢子油0.0001%~20%,余量为植物油脂。
[0014]所述水相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甘油1

3%,1,3丙二醇3

5%,卡波姆0.1

0.3%,黄原胶0.02

0.1%,透明质酸钠0.01

0.1%,对羟基苯乙酮0.1

0.6%,1,2

己二醇0.2

0.7%,余量为去离子水。
[0015]所述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分子量为4000~12000g/mol,本专利技术采用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TCN

620。
[0016]本专利技术采用大昌华嘉化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提供的的蓖麻油/IPDI共聚物,商品名为Estogel M。
[0017]所述油珠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1)将油相各组分于油相锅内搅拌加热至85

95℃至各组分完全溶解后,自然降温至75

80℃保温得到油相;2)将水相各组分于乳化锅内搅拌加热至80

85℃至物料完全溶解后,自然降温至45℃以下得到水相;3)将步骤2得到的水相采用带工字浆的气动升降搅拌机以60

80r/min的速度进行
搅拌,迅速加入步骤1得到的油相,继续搅拌10

15min后,保持搅拌并快速降温至40℃以下(通过温度骤降使油相凝结,并通过搅拌将其剪切成均匀的油珠),抽样进行检测,合格后(油珠在体系中均匀分布,油珠粒径大小在0.5

2mm之间)用150目滤布过滤出料得到含有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油珠。所述油珠为固体油珠,所述油珠的粒径为0.5~2mm。油珠粒径跟搅拌速度有关,搅拌速度快,粒径小,甚至会不成形,直接与水相成一体;搅拌速度慢,油珠粒径大。而将油珠的粒径控制在0.5~2mm之间,产品美观,使用时油珠也易于揉搓破开,易涂抹。
[0018]所述步骤1中,搅拌速度为500

800r/min。
[0019]所述步骤2中,在温度为25℃,黏度在101.3kpa的情况下,使用数字粘度计2号转子,转速12r/min进行粘度测定,制得的水相的黏度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油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是将1

10份油相均匀分散于90

99份的水相中,过滤得到油珠精华;所述油相由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蓖麻油/IPDI共聚物,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灵芝孢子油和植物油脂组成;所述水相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甘油1

3%,1,3丙二醇3

5%,卡波姆0.1

0.3%,黄原胶0.02

0.1%,透明质酸钠0.01

0.1%,对羟基苯乙酮0.1

0.6%,1,2

己二醇0.2

0.7%,余量为去离子水;所述油相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如下: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0.0001

5%,蓖麻油/IPDI共聚物0.0001

4%,辛酸/癸酸甘油三酯0.0001

1%,灵芝孢子油0.0001%~20%,余量为植物油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油脂为油醇辛酸酯/葵酸酯。3.根据权利要求1

2任意一项所述油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珠的具体制备方法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鹏聂敏段国梅卢燕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品域美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